凝固汽油彈

凝固汽油彈

凝固汽油彈(napalm)是幾種戰爭用可燃液體的總稱,大多以膠狀汽油為主成份,製造成炸彈彈體。準確地說,“napalm”一詞字面上指的是凝固汽油彈中用來與汽油混合以產生膠質燃劑的黏稠劑成份。

凝固汽油彈此詞是由它的研發團隊──路易·菲塞領導,哈佛大學的一群化學家──所命名,是naphthene(環烷烴)的鋁鹽與palmitic acid(棕櫚酸)的混成詞,製造凝固汽油彈時會將這兩種成份加入可燃物質使其膠質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凝固汽油彈
  • 英文名稱:napalm
  • 主成份:膠狀汽油
  • 作用:戰爭
  • 命名人:路易·菲塞
  • 套用實例:二戰時期、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
  • 武器類別:燃燒彈
組成結構,發展歷程,爆炸後果,法律規定,套用實例,二戰時期,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

組成結構

裝有凝固汽油的炸彈叫凝固汽油彈,這種炸彈爆炸時能產生高溫火焰,內裝用汽油和其他化學品製成的膠狀物,通常以飛機進行投擲。爆炸後形成一層火焰向四周濺射,發出1000°C左右的高溫,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地燃燒。
為了攻擊水中目標,有的還在凝固汽油彈里添加活潑鹼性金屬如:等,金屬與水結合放出的氫氣又發生燃燒。

發展歷程

早期的流質燃劑(例如噴火器的燃料)有個重大問題,這種物質容易噴濺又難以附著,很難達到集中殺傷的目的。美國發現改用膠狀汽油(gasoline gel)可以提升噴火器的射程與效用,但是膠狀汽油使用需求量大又昂貴的天然橡膠,很難製造。然而,廉價許多的凝固汽油彈黏稠劑發明以後,就解決了原本需要橡膠的燃劑的問題。
凝固汽油彈
美國與其他同盟國軍隊使用凝固汽油彈黏稠劑,用來改善噴火器與炸彈的可燃液體成份。他們進一步提出此黏稠劑與汽油的混合比例公式,讓混合物能遵循指定的速率燃燒並附著在物體之上。燃燒汽油彈另外一個實用但危險的效果,是它會“急速消耗附近空氣中的氧氣”並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造成生物窒息,通常用在炸彈中時會發生如此效應。凝固汽油彈在越南戰爭中用以為直升機淨空登入區域。
雖然凝固汽油彈是二十世紀才發明的,但應當視為戰爭使用燃劑的悠久歷史的一部分。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使用流質燃劑(例如希臘火),而噴火器使用的是流質燃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人首先設計為步兵式燃燒武器,戰爭後期雙方各自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噴火器。

爆炸後果

其爆炸後的慘象很不人道,這裡引用一段在非洲的中國醫生的話:
“凝固汽油彈爆炸後飛濺到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就像豬油膏一樣,粘稠耐燒.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滾動滅火會弄得全身是火.而且一旦在人身上著火較多,邊上的人要儘量遠離著著火者,因為著火者的奮力掙扎很容易把燃燒油塊甩到旁人身上形成二次殺傷效應.如果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建議最好還是用槍結束這著火者的生命.因為凝固汽油彈的受害者,可以說死是最大的解脫.被送到我們這裡的受害者都是昏迷狀態下被抬來的,即使有時只是手部的一點燒傷.因為他們都中毒了.凝固汽油中還有許多化學助燃劑,有些還加了白磷,在人體表皮燃燒後會殘留大量劇毒的化學物質,通過燒傷創面的開放性創口進入血液,造成傷員血液中毒.燒傷面一般呈醬紫色,或者藍黑色.非洲寄生類的蚊蠅很多,送來的傷員的傷口處常常已經被這些蚊蠅下了卵,所以傷口一定先用藥水和棉紗在傷口內搽拭清洗,光用藥水清洗,無法清除蟲卵.如果沒有洗乾淨,很快這些卵孵出的細小蛆蟲會進入人的血管,甚至到達人的眼部神經造成失明.傷員在清洗傷口時的痛苦可想而知,發出的哀號使人感覺身在地獄 。”
凝固汽油彈
凝固汽油彈

法律規定

1980年10月10日,聯合國有關部門,在日內瓦召開會議,以人道主義為基礎的,國際法,對燃燒武器的使用給予限制,召開成員國會議,通過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燃燒武器的議定書》。
附:《禁止和限制使用,燃燒武器的議定書協定書》
第一條.定義
為了本議定書的目的:
1.“燃燒武器”是指任何武器或彈藥,其主要目的是使用一種通過化學反應在擊中目標時引起火焰、熱力、或兩者兼有的物質使擊中的目的物燃燒或引起人員的燒傷。
(a)燃燒武器有下列各種形式:例如火焰噴射器、定向地雷、炮彈、火箭、手榴彈、地雷(水雷)、炸彈和其他裝有燃燒物質的容器。
(b)燃燒武器不包括:
(一)可引起偶發燃燒效應的彈藥,例如照明彈、曳光彈、煙霧彈或信號彈等。
(二)旨在結合貫穿、爆破或破片飛散效果並附帶具有燃燒效果的彈藥,例如:穿甲彈、殺傷炮彈、爆炸彈以及類似的綜合效果彈藥,這種彈藥的燃燒效果並非專為燒傷人員而設計,而是用於攻擊裝甲車輛、飛機和裝備或設施等軍事目標。
2.“平民集聚”是指任何長期或暫時的平民集聚,例如城市中居民住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住區,或難民或疏散人口的營地或隊伍,或遊牧人群。
3.“軍事目標”就目的物而言,是指任何因其性質、位置、目的或用途而對軍事行動作出有效貢獻,並於將之全部或部分破壞、奪取或摧毀後可在當時情況下取得明確軍事優勢的目的物。
4.“平民目的物”是指第3款定義中所稱軍事目標以外的一切目的物。
5.“可行的預防措施”是指計及了當時存在的一切情況,包括人道和軍事方面的考慮以後所採取的實際可行或實際可能的預防措施。
第二條.保護平民和平民目的物
1.禁止在任何情況下以平民居民、個別居民或平民目的物作為燃燒武器攻擊的目標。
2.禁止在任何情況下以空投燃燒武器攻擊位於平民集聚內的任何軍事目標。
3.進一步禁止以空投燃燒武器以外的燃燒武器攻擊位於平民集聚內的任何軍事目標,除非該軍事目標與平民集聚點明顯區分或隔離,同時已採取一切可行的預防措施以便使燃燒的效果僅限于軍事目標,同時避免並在任何情況下儘量減少平民生命的意外傷亡以及平民目的物的破壞。
4.禁止以森林或其他種類的植被作為燃燒武器的攻擊目標,但當這種自然環境被用來掩蔽、隱藏或偽裝戰鬥人員或其他軍事目標,或它們本身即軍事目標時,則不在此限。

套用實例

二戰時期

美軍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Napalm),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毀。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二十四時十五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接著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當晚東京出現火災旋風(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毀,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

越南戰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起,美軍在其參與的幾乎所有戰爭中都是使用了燃燒彈。
越南戰爭中,美軍更是將數百萬磅凝固汽油(napalm)“潑向”越共控制區。凝固汽油彈在人體上留下的燒傷非常難以治癒,因而被一些國際人權組織認為是“非人道”武器。懾於國內外媒體批評,美國軍方對凝固汽油彈一詞極為敏感。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五角大樓發言人一直否認美軍使用了napalm,並稱美國早在兩年前就已銷毀了這種燃燒彈的所有庫存。軍方發言人還表示,新型的燃燒彈的成分與越戰時期使用的凝固汽油彈相比,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不算大。

伊拉克戰爭

馬克-77燃燒彈:重510磅,主要成分有63加侖航空燃油和44加侖類似聚苯乙烯的膠狀物,可由F-18戰鬥機和AV-8B垂直起降戰機投放。馬克-77為無彈翼鈍頭炸彈,被飛機投放後在空中不斷翻滾,因此觸地爆炸時能擴大燃燒面積
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的確不是凝固汽油彈(napalm),而是馬克-77型燃燒彈。但是馬克77型作用、威力與凝固汽油彈極為相似,區別僅在於前者主要成分主要是煤油混合物,而後者主要成分是汽油和苯。在戰爭爆發前,美軍在戰區附近海上預置運輸艦上儲存了數百枚馬克-77燃燒彈。
美國軍事思想庫全球安全組織分析家派克說:不管怎么稱呼馬克-77,它其實就是凝固汽油彈(napalm)。一些參加伊拉克戰爭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兵軍官自己也把投下的燃燒彈稱之為napal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