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羽眼斑雉(冠眼斑雉)

冠羽眼斑雉

冠眼斑雉一般指本詞條

冠羽眼斑雉(學名:Rheinardia ocellata):雄鳥體長74-239厘米(包括尾長),雌鳥90厘米。是一種長尾大雉。有微黑的棕色羽毛,上面布滿白色斑點。雄鳥喙呈粉紅色,瞳孔褐色,藍色的面部沒有羽毛。頭其上有直立的羽冠。有12條尾羽,長達2米,寬度最大20厘米。雌鳥較小,尾短,具較淺的棕色與黑色和黃色的橫紋和斑點,下體有些蒼白。雌鳥外觀相似,冠及尾羽較短。

棲息海拔高度為800-1500米。單獨行動。只在繁殖季節匯集在一起。主要吃葉子、果實、昆蟲。分布於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和越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冠羽眼斑雉
  • 拉丁學名:Rheinardia ocellata
  • 別稱:冠眼斑雉、鳳頭眼斑雉、冠鸞、阿格斯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雞形目
  • 雉科
  • :冠羽眼斑雉屬
  • :冠羽眼斑雉
  • 亞種:2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Elliot, 1871
  • 英文名稱:Crested Argus
  • 英文名稱:Ocellated Pheasant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冠羽眼斑雉雄鳥體長74-239厘米(包括尾長),雌鳥90厘米。是一種長尾大雉。有微黑的棕色羽毛,上面布滿白色斑點。馬來亞種(R. o. nigrescens)有黃色的眉毛和下垂喉嚨,體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冠。指名亞種(R. o. ocellata)羽冠短,大多是棕頂,具白色的眉毛和喉嚨,前頸栗棕色,體羽上部標記暗栗色的多而小的斑,尾巴灰色。雌鳥較小,尾短,具較淺的棕色與黑色和黃色的橫紋和斑點,下體有些蒼白。雄鳥喙呈粉紅色,瞳孔褐色,藍色的面部沒有羽毛。頭其上有直立的冠羽。雄鳥有12條尾羽,長達2米,寬度最大20厘米。雌鳥外觀相似,冠及尾羽較短。

生活習性

在寮國和越南,棲息海拔高度為1500米,大叻高原(Da Lat Plateau)的高度為1700-1900米。 雖然記錄在退化的伐木森林棲息地,但最高密度發生在低達900米的低地。 在馬來西亞,物種棲息在山地森林中,一般海拔800-1100。
冠羽眼斑雉通常在自己的領地上單獨行動。只在繁殖季節匯集在一起。這個物種在野外是一夫多妻,雄性在交配季節期間進行精心的求偶儀式,通過呼叫和舞蹈來吸引配偶。頭部的羽毛被樹立和弄皺,在繁殖季節是呼叫頻率最高峰。寮國的繁殖季節是3-5月,但在北半球繁殖的是3-6月。雌雞將窩修在地面上,在叢林或低植物叢下隱蔽。每窩產2枚卵,孵化期25天,在生命的頭幾天直接由母親餵食。一旦孵化,雛鳥會本能地隱藏在母親的尾羽之下,它會像雨傘一樣展開,以防雨水和掠食者的眼睛)。
食物以漿果、種子、昆蟲,樹葉,果實為主,有時也吃兩棲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和越南。
冠羽眼斑雉分布圖冠羽眼斑雉分布圖

亞種分化

冠羽眼斑雉(2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
冠羽眼斑雉馬來亞種
Rheinardia ocellata nigrescens
Rothschild, 1902
2
冠羽眼斑雉指名亞種
Rheinardia ocellata ocellata
Elliot, 187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