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RemKoolhaas),1944年出生於荷蘭鹿特丹,早年曾從事劇本創作並當過記者。1968-1972年轉行學建築,就讀於倫敦一所頗具前衛意識的建築學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從那時起,他對當代文化環境下的建築現象就開始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興趣。1972年,Harkness研究獎學金使他得以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1972至1979年間,他曾在當時建築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務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紐約城市規劃/建築研究室工作過,同時也在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1975年,庫哈斯與其合作者共同創建了OMA事務所,試圖通過理論及實踐,探討當今文化環境下現代建築發展的新思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冉·庫哈斯
  • 外文名:RemKoolhaas
  • 國籍:荷蘭
  • 職業:建築師
基本資料,個人簡介,名作賞析,設計風格,人物點評,語錄,

基本資料

姓名:冉·庫哈斯(RemKoolhaas)
國籍:荷蘭
職業:建築師
出生地:荷蘭鹿特丹
建築作品
法國圖書館(1981年) 拉維萊特公園(1982年) 波爾多住宅(1994年) 荷蘭駐德國大使館(1997年) 紐約現代美術館加建(1997年) 廣州歌劇院(2002年) 西雅圖圖書館(1999年) 中央電視台新樓(2002年)
法國圖書館(1981年)
拉維萊特公園(1982年)
波爾多住宅(1994年)
荷蘭駐德國大使館(1997年)
紐約現代美術館加建(1997年)
廣州歌劇院(2002年)
西雅圖圖書館(1999年)
中央電視台新樓(2002年)
主要著作
(1978年), 此書為庫哈斯運用社會學研究建築問題的開端; (1995年), 此書為庫哈斯及同事運用現象學的種種知識思考建築概念的紀錄;
(2002年), 此書為庫哈斯在成為哈佛建築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後研究建築和都市狀況的研究成果,他以“城市項目”為單位,包括對中國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  (2002年), 此書研究了購物和零售消費在城市中所起作用。
(1978年),
此書為庫哈斯運用社會學研究建築問題的開端;
(1995年),
此書為庫哈斯及同事運用現象學的種種知識思考建築概念的紀錄;
 (2002年),
此書為庫哈斯在成為哈佛建築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後研究建築和都市狀況的研究成果,他以“城市項目”為單位,包括對中國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
 (2002年),
此書研究了購物和零售消費在城市中所起作用。
(2002年),
(2002年),

個人簡介

冉·庫哈斯
1944年出生於荷蘭鹿特丹,早年曾從事劇本創作並當過記者。 1968-1972年轉行學建築,就讀於倫敦一所頗具前衛意識的建築學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從那時起,他對當代文化環境下的建築現象就開始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興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獎學金使他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
1972至1979年間,他曾在當時建築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務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紐約城市規劃/建築研究室工作過,同時也在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
1975年,庫哈斯與其合作者共同創建了OMA事務所,試圖通過理論及實踐,探討當今文化環境下現代建築發展的新思路。
1978年,庫哈斯將關於紐約這個城市的研究,納入《癲瘋的紐約——曼哈斯的宣言》一書中。在這本書里,他設計了一系列虛構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TheCityOftheCaptiveglobe)、斯芬克斯旅店(HotelSphinx)、福利宮殿大廈(WelfarePalaceHotel)、游泳池的故事(TheStoryOfthePool)。
他想證明,即使是建築上最不重要的細節,它所展現的永久性和大都會不斷變更的不穩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這場衝突中,大都會無疑是勝利者。在這個事實不斷滲透的現實中,建築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過是歷史和記憶幻影的裝飾載體。在曼哈頓,這個衝突用一種聰明的方法解決了:一座變化發展的建築都應具備紀念性的氛圍和內在(表現)操作的不穩定性這樣的雙重關係。它的室內是不同計畫和活動的動態組合,不斷改變,但又獨立於建築外表。曼哈頓的“天才”之處在於建築外表和其內部表現之間的簡單分裂,它保留了建築外部形象的完整性,這才是曼哈頓真正的迷人之處。這個觀點所展現的大都會“擁擠文化”(CultureofCongeston)不再是令人遺憾和不可原諒的,而是充滿機會和所有潛在可能性的令人興奮的文化現象。

冉·庫哈斯
這本書透視出冉·庫哈斯樂觀的現代主義精神,以及對當今一切文化現象寬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庫哈斯作業名尚未有一件建築作品的夢想建築師地位,也改變了我們這一代青年建築師對城市、對建築的傳統理念,如果說二十年代的前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所寫的是本世紀初工業社會的建築宣言,那么則是20世紀末消費社會的建築與都市宣言,帶來的是與前者同樣的社會震撼力。《癲瘋的紐約》之後,庫哈斯幾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築,努力實現或證實他早年在書中所提出的建築理想和宣言,特別是外表與內在行為簡單分裂論。 部分作品詳解
VillaDallAva住宅(巴黎,1991完成)
毫無疑問,冉·庫哈斯對希望生活在這座玻璃盒子裡面的主人們產生了好奇心。而所有的以上片段只是這種好奇心貫穿於整個漫長的建築構造過程中的一種故事性的積累。
GrandPalais,Lille(法國,1996年第一階段完成)
無修飾的木夾板、鍍鋅鐵皮、未作表面處理的混凝土、裸露的螢光管,這一切均無嬌造作之感。庫哈斯在自己的建築作品裡對於細節大樣或多或少顯得輕鬆自如,並願意去使用這些很便宜的材料,只是淡淡地流露出對建築的關注,庫哈斯自認是一個沒有風格的建築師,不像當今紅透半天RichardMeier或FrankGehry。他認為沒有風格並不是件壞事。他對形體視而不見,只對形體內的擁擠現象有興趣。

名作賞析

中央電視台新樓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地處東三環路以東、光華路以北、朝陽路以南,CBD規劃範圍內。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用地面積總計187,000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最高建築約230米,工程建設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建設工程確定採用荷蘭OMA的荷蘭建築大師雷姆·庫哈斯(RemKoolhaas)設計方案。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Seattle Public Library)
建築設計:冉·庫哈斯(RemKoolhaas)
榮獲雜誌(Time)2004年最佳建築獎、2005年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傑出建築設計獎(AIAHonorAwards)
座落地點:西雅圖,華盛頓州,美國
完工時間:2004
冉·庫哈斯(RemKoolhass),設計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試圖撥開概念的面紗,尋找到其背後的理性支撐。分析表明,正是通過對圖書館形制的深入反思,庫哈斯才得以有針對性的提出其空間布局策略,實現了對傳統圖書館從形式到內容的全面顛覆,通過設計實現都市建築空間與媒體虛擬空間的首次結盟。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
首先,庫哈斯界定資訊時代的圖書館,不再僅是關於書本的文化機構,而是所有新舊媒體共存、互動的場所。其次,庫哈斯嘗試創造出一種新建築概念:將真實世界空間的激動人心的特質與虛擬空間中的組織結構的清晰性結合起來。真實的圖書館空間和虛擬的網上空間被納入同一個建築計畫共同進行設計,並且形成互動關係。庫哈斯宣稱,信息技術不是一種威脅,相反可以起到一種文化整合作用。建築師有潛力將真實空間和虛擬空間設計得吻合起來,使之成為彼此反映的鏡像,而不再分離。

設計風格

冉·庫哈斯
在外表上,庫哈斯試圖給人一種漫不經心的輕鬆的感覺,並沒有對內部發生的一切有任何的暗示;而實際上,他卻對其內部展示的“空”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建築與都市內的“空”並非“真空”,他要給你一切的可能性,調動你的激情,幻想“虛無”。他要創造一種讓你有無限欲望,要進去窺視的“空”,在建築和大都會的空間裡去創造一種擁擠的文化。正如勒·柯布西埃、馬塞爾·杜尚曾經給後人設下的無數令人迷幻的陷阱一樣,庫哈斯這位天才建築師也給我們這代人設下了迷人的圈套。

人物點評

冉·庫哈斯
冉·庫哈斯的許多研究,包括建築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說他是當今最富有浪漫及烏托邦色彩的建築師,是建築師中的藝術家。他之所以引起許多青年學生或建築師莫名的崇拜,無疑與他旗幟鮮明地維護現代主義精神,具有無限創造激情有很大的關係。 與前半個世紀提倡“國際風格”、“方盒子”,把自己的一套主觀臆想無情的滲透到全世界的勒·柯布西埃不同,庫哈斯認為雖然每一個建築師都有機會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作品,但更應把自己的興趣與每個國家的文化相互滲透,這樣他的作品才可能有持續的生命力。庫哈斯自己便是這樣的建築師,人住在倫敦,事務所在鹿特丹,教書哈佛,而作品則散落在世界各地。
雖然全球化的趨勢已成為當今建築最重要的特色,畢竟像勒·柯布西埃大師們的英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提倡沒有主流,沒有個性的時代,冉·庫哈斯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多元、矛盾和衝突的不確定性才是建築在每一個時代的永恆主題,也是建築得以不被歷史淘汰的根本所在。他本人一開始便是這種浪漫的實有主義者,更是具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和時代觀念的創造者。

語錄

“對於很多建築師來說,他們的職責就是創造美麗的形式,而在我看來,是將建築與文化以一種有活力的方式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和其他建築師的差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