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給

共給

同“供給”,指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資、財產、資料等給需要的人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給
  • 拼音:gōng jǐ 
  • 注音:ㄍㄨㄙˋ ㄍㄟˇ
  • 解釋:供應必需的財物
詞語解釋,典籍引述,語音辨析,

詞語解釋

gōng jǐ ㄍㄨㄙˋ ㄍㄟˇ
共給(供給)
供給,謂供應必需的財物。共,通“ 供 ”。

典籍引述

《左傳·僖公四年》:“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漢書·蕭望之傳》:“邊郡數被兵,離饑寒,夭絕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給其費。”
《後漢書·獨行傳·繆肜》:“共給車馬衣資, 肜 不受而歸鄉里。”

語音辨析

現代使用的詞語“供給”(古文為“共給”),是生活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好多人讀為gōnggěi、gòngjǐ、gònggěi都是錯誤的,正確的讀法應當是gōngjǐ。
(“供”的gōng和gòng的多音字解釋略)“供”在表示給予的意思時讀gōng,如“供求”、“供銷”、“供需”;而在法律用語或表示敬神的表情時(按:個人認為較準確的表述應是在表示陳設,供奉,伺奉,祭祀等義項時;另:其實,“供詞”和“口供”也即是語言或文字的陳列)讀gòng,如“供詞”、“口供”、“供品”。因此,“供給”的“供”,應讀作gōng。
(“給”的gěi和jǐ的多音字解釋略)出現g和j兩個聲母不同,也是古音中“見”母(按:古漢語的聲母之一。現代漢語拼音的聲母,傳統音韻學上的習慣稱法為“×母”)的分化所導致。
現代漢語拼音中的j一部分來源於古代的g。也就是說,在上古漢語中這兩個聲母是不分的,所以,也就不存在發音上的聲母差別問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還能在現代方言中找到見組字的痕跡。如,“繭(jiǎn·zi)”,有些方言中讀gǎng·zi;“三更(sān gēng)”有些方言中讀sān jīng;“耕地(gēngdì)”有些方言中讀jīngdì;“剛才(gāng cái)”有些方言中讀jiāng cái。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地名中窺見這種淵源。如“張格莊”、“李格莊”等等,其中的“格”好像並不表示什麼意思,實際上正是“家”的方言讀音。
了解了這一點,也就明白同一個見組聲旁的字,為何現在有兩個讀音了,繼而也就對這種現象不以為奇了。
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給”字單獨使用時讀gěi。如“給面子”、“給我一支筆”。而給(jǐ)是古音在現代漢語中的殘留,如在“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史記·滑稽列傳》)中的“給”是“充足,充裕”的意思(按:此為“給”讀為jǐ的義項之一),而“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戰國策·齊策》)中的“給”是“供給,供應”的意思(按:這是“給”讀為jǐ的另一義項)。
回過頭來,我們看“供給”,這個詞是“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資、錢財、資料等給需要的人使用”之意,所以應當讀成gōngjǐ。
多音字眾多是漢語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僅于振報編著的《快速識別多音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一書中,就收錄了多音字約1069個。多音字的普遍存在,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中國人讀錯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多音字所包涵的,既有聲母的不同,也有韻母的差別,還有聲調的變化,乃至由此產生的同音假借現象。所以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人們嚴格區分、準確和正確套用多音字的難度。多音字的正確判斷,要依據“據義定音”的原則,脫離開一定的語境,也就談不上孰對孰錯的問題。……此外,假借字也是影響正確讀音的因素之一,不考察具體的語境,也無法判斷某個字是應該讀本字音還是假借音。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的“見”,有些人誤以為應該讀假借音“現(xiàn)”,其實依據主語一致的原則(主語應該是“採菊”的陶淵明),這個“見”字根本就不是假借字,應當讀本字音jià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