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會計

公允價值會計

公允價值會計又稱市值會計,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會計模式。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在工業社會中相互分割的市場正在走向世界一體化,以交易價格為基礎的傳統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由於其高度的相關性。在新世紀及未來的會計計量中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基本介紹

  • 書名:公允價值會計
  • 作者路曉燕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3-1
  • 主要內容:公允價值會計又稱市值會計
套用,模式選擇,影響因素,目標影響,標準影響,利益影響,環境影響,技術影響,計量屬性,穩定性,展望,

套用

自80年代以來,公允價值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套用,正有與歷史成本成為兩大公允價值會計
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會計
主要計量屬性的趨勢,甚至有人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極有可能在21世紀的上半葉成為主流,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將逐步退出會計的歷史舞台。最近幾年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的計量和後續期間重新開始確認(fresh-staxt measurements)的計量所追求的目標。本文擬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基礎加以探討。

模式選擇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即以數量關係來確定物品和事項之間的內在數量關係,並把數額分配給具體事項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計量模式,包括計量對象、計量屬性、計量單位三個要素。計量對象是指被計量的客體,具體到會計要素上,就是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具體到會計要素,就是指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要素可以用貨幣進行量化表述的方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第5號概念結構公告“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與計量”中,列舉了5種可能的計量屬性,它們是:歷史成本/歷史收入;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清償)淨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或貼現值)。FASB在第7號概念公告中又增加了公允價值與現值的概念,並認為現值是一個分配方法。通過現值計算是為了探求公允價值。計量單位是指對計量對象就某一屬性進行計量時,具體使用的標準量度。通常,可選擇的量度單位有兩種,一是名義貨幣量度單位,二是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純粹從組合的過程來看,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就是:確定計量對象;選取恰當的計量屬性和量度單位,從而形成計量模式。
為保證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同時又要考慮到一致性和可比性,會計主體不可能任意採用一種或同時採用幾種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必須加以一定的選擇和套用。

影響因素

目標影響

主要是會計信息是滿足受託責任目標還是決策有用目標,前者要求會計計量模式能提供客觀的,反映管理當局履行受託責任情況的信息;後者要求會計計量模式能提供對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

標準影響

主要是在確定計量客體的計量標準(計量屬性)時有著目的性計量和事實性計量兩種方式,前者是從會計主體的主觀目的出發來選擇被計量客體的特徵作為計量標準;後者是直接從被計量客體的最能說明自身特徵的屬性出發作為計量標準。

利益影響

主要是為了維護那一方面(集團)包括出資者、債權人、企業、政府稅收、國家巨觀經濟的利益,就必然會擇用有利於該方面(集團)的會計計量模式

環境影響

主要是物價穩定或物價持續變動的不同的特定經濟環境,必然會要求擇用不同的適用該經濟環境的會計計量模式

技術影響

主要是會計職業的知識水平和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必然會影響到擇用簡單的或複雜的會計計量模式。可見,影響會計計量模式選擇套用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必須全面綜合地衡量。

計量屬性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願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估算的金額。公允價值實際上就是現時的市場交易價格,但必須是當事人自願的,藉此體現其公允性。
在SFAC第5號公告中提到過的5種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收入)、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淨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其中,在初始確認時,除非有反方面證據,否則收到(或支出)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即歷史成本通常會被假定相當於公允價值,現行成本和現行市價也都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而可變現淨值與現值都不符合公允價值的含義,因為第5號公告中定義的可變現淨值是非折現值。現值只是一種攤配方法。要指出的是,公允價值本身並不是一種計量屬性,而是一個檢驗尺度。一種計量屬性是否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就要看此計量屬性提供的信息是否對決策有用或相關的。一般而言,市場定價是最符合公允價值定義的,並且與需要運用未來現金流量估計的計量方法相比,可觀察到的市場定價更為可靠,更容易確定。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歷史成本現行市價現行成本在不同的狀況下,都是符合公允價值定義的。
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會計
但如果會計人員無法取得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格時,就必須估計其現金流量以確定資產(或負債)。總的來說,在現金交易中,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實可以立即確定的,而在非現金交易中(如非貨幣性交易),交易中的資產(或負債)是無法被客觀的決定其公允市價的。這時,現值法是最好的選擇,使用現值法的唯一目的也是要估計出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正是由於公允價值是理智的雙方自願達成的交換價格,其確定並不在於業務是否發生,而在於雙方一致同意就會形成一個價值,故公允價值最適用於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貨、期權、遠期契約、互換、票據發行便利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的計量。這是因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項並未實際發生,簽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的發生,傳統的會計很難對其進行計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可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也是按購銷雙方達成的現行市價即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存貨的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是部分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以上的公允價值計量通常都是採用某種可觀察的市場金額,但在對某些資產和負債計量時,卻往往無法取得這種可觀察的市場金額,只能改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估計值)來進行計量。其與未折現的現金流量相較,前者比後者更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更符合公允價值的涵義,即現值計量更能反映形成市場價格即公允價值的各種要素,包括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對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和包含在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非確定性以及一些難以識別的其他因素等。因此可以說,現值只是一種在缺乏明確市場定價條件下的計量屬性,現值只有完全反映了形成市場價格的不同要素,才能真正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

穩定性

公允價值會計旨在根據當前市場狀況對資產和負債的真實經濟價值進行計量,優勢在於及時揭示由於市場風險變化產生的收益或損失,如投資賬戶中的利率風險等。它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擴大市場約束和糾正行動的範圍。運用公允價值會計把表外業務納入到表核心算,及時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變化,對風險揭示更全面,從而增加市場約束和透明度,抑制交叉補貼,有利於及早發現、及時處理銀行危機。
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會計
其次,影響期限和流動性轉換功能。銀行利用金融工具創新可以實現信息轉換功能。例如,銀行通過證券化及其他風險轉換機制控制公允價值會計對盈利和損失產生的負面影響,用流動性準備金支持無法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工具的發展,提高流動性不足資產的市場化程度,以及風險的跨期分布,增加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最後,限制順周期的範圍。對利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或信貸差幅的貸款大戶來說,公允價值反映了市場對信貸質量的認識,使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估值的變化。基於預期現金流的公允價值具有前瞻性,包含所有可得信息,及時揭示資產質量惡化情況。如果對已發生損失的確認是基於私人信息和管理部門的相機決策,具有向後看和順周期性的特點,在計提準備金和進行核銷時對市場造成衝擊。而銀行資產質量調整幅度過大,會造成信貸萎縮。如果投資者能夠正確解讀信息,那么會計制度造成的波動是可以避免的。

展望

傳統的會計模式是以權責發生制、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原則的會計模式,其顯著特徵是:以名義貨幣單位作為統一的會計計量單位;以交易的發生作為記錄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的依據;以交易發生的原始成本即歷史成本進行計量。歷史成本一旦形成就將維持其屬性,直到相應的資產已耗用或銷售,或相應的負債已清償。
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會計
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財務會計確認範圍的擴大,“純粹”的歷史成本模式已無法客觀、公允地反映出被計量對象的價值。對比,以成本為基礎的歷史成本會計,以價值為基礎的公允價值會計更符合邏輯性;從有用性角度而言,它能給投資者和使用者更有意義的信息。對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套用公允價值計量,同樣能比歷史成本法獲得更具相關性,更有助於信息使用者決策的信息。隨著知識經濟社會浪潮的興起,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加大,大量無形資產、衍生金融工具等軟資產的出現,必然會為公允價值尤其是現值的運用,提供更大的舞台,而FASB第7號概念公告的出台也為各國在制定會計準則中運用公允價值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指導和依據。這些勢必會影響我國未來會計準則制定的導向。
另外,隨著我國國企改革的深入,產權的不斷多元化,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會計目標也會逐步向決策有用性方向轉化,這些都會為我國逐漸推行和運用公允價值會計提供條件。到21世紀,金融業在西方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將進一步提高,甚至可能超越第二產業。金融業的發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陳出新,為公允價值會計在下一世紀發揮主導作用創造了客觀環境。隨著電腦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理財學對金融工具計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價值會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當然,在目前我國現有的情況下,馬上推行公允價值會計可能操之過急,還須等待時機,但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和運用已是大勢所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