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八體

八體一般指本詞條

秦書八體是指秦代通行的八種書體。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敘“自爾 秦 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書八體
  • 一曰:大篆
  • 二曰:小篆
  • 三曰刻符
秦書八體的由來,秦書八體的演變,秦書八體的分類,

秦書八體的由來

在《說文解字》的自敘中,記述了秦代有八種書體,“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短短的38年國祚的秦代,即有八種不同的書體,然《說文》里卻沒有仔細的描述這八種書體,後人難以理解這八種書體的面貌。
歷代文獻偶有提及秦書八體,卻仍欠缺具體。繼宋代後,金石學興自清中葉,加上1898年發現甲骨文,以及近百年來眾多的文物出土,如東周楚墓竹帛書、睡虎地秦簡及兩漢竹木簡帛書,不少近代學者大量研究古文字,漸漸重建古代書體的發展流程。前人研究之不足,則由今人來發掘,盡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嘗試重現書史的面貌。本文就按“秦書八體”一句話,藉助古代文獻之記載、近人之研究及考古發掘的成果,上承許慎的一句話,推拷秦代八種書體。
篆書變體的過程甚為複雜,也衍生出很多不同名目的書類。《中國書法大辭典》在“篆書”的大類下,列出“雜體篆”一類,表示篆書衍生出很多書體,連秦書八體之中的“殳書”與“刻符”也被列入“雜體篆”的名下。另一方面,陳振濂主編的《大學書法篆書臨摹教程》中認為,“秦書八體”中,大篆、小篆、蟲書及隸書,屬於字型和書體的範疇,而刻符、摹印、署書、殳書即不是指字型,亦不是指書體,應當是指字型或書體的運用。因分類而演變出來的名字,再被後人所分類,的確是個有趣的課題。然而,分類需按著某一些的標準,意味著需摒棄被分類物之某一些特質。刻符、摹印、署書及殳書,雖然以字型之功能而歸類,但相信其字型又有獨特的風格及發展。本文旨在剖析“秦書八體”的書體面貌,故以書體為分類的方法。開首討論“篆書”直接指捗的大篆和小篆,並析古文、金文、石鼓文及籀文與大篆的關係。接著論述蟲書及殳書,兩種裝飾味道濃厚的字型。再而窺探書體面目不清的刻符、摹印及署書。最後以近年竹木簡的出土發掘,呈現與秦官方正統字並行的秦代隸書。結論部分試析這些名字意義複雜的原因,並評價中國書法詩感的特色。

秦書八體的演變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這八種字型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分類的:
1、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型:大篆、小篆、隸書。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型(基礎均小篆):刻符、蟲書、摹印、屬書、殳書。
漢字字型演變的三個階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變為小篆:由形體隨意、接近圖畫的寫實象形變為形體整齊、接近抽象符號。
2、小篆演變為隸書:又稱為“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使漢字從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
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形成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號性進一步加強。
3、隸書演變為楷書:字型結構基本沒變,用筆有些變化。

秦書八體的分類

1.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寫的十五篇文字。一名「籀文」,則是據寫者之名而稱的。據段注,則含古文在內(見《說文》頁七六六)。
2.小篆:即秦朝李斯、趙高、胡母敬據大篆而省改,分別寫成《倉頡》、《爰歷》、《博學》篇,字型有別於大篆,所以稱小篆。又一名「秦篆」,那是因為這些字形都是秦時人創的,並且通行於當代,所以稱為「秦篆」。
3.刻符:是刻在符節上的字型。
4.蟲書:是寫在旗幟或符節上的字型。因這些字型有的像鳥,有的像蟲,而鳥也稱羽蟲,所以稱為蟲書。
5.摹印:是寫刻在印材上的字型。印材有大小,所以在寫刻之前必須先予規畫,這就為什麼稱「摹印」的道理。這種字型的特徵是屈曲縝密。
6.署書:是題在匾額上的文字。
7.殳書: 是鑄在兵器上的文字。殳是一種兵器。
8.隸書:是由秦始皇命下杜(今陜西省長安縣南)人程邈所作。這種字型書寫便捷,輔助篆書的不及。
許慎《說文解字》對秦書八體的概括:
一曰大篆:廣義的大篆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史籀文和通行於春秋戰國時期除秦以外的六國的古文,狹義上單指籀文。
二曰小篆:如上所述。李嗣真《書後品》贊曰:小篆之精,古今妙絕。秦望諸山及皇帝古璽,猶夫千鈞強弩,萬古洪鐘,豈徒學者之宗匠,亦是傳國之遺寶。
三曰刻符:此類篆體專刻於符節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屬上,不能婉轉如意,故筆畫近於平直,形體近於方正,現存有陽陵虎符上的文字即是。
四曰蟲書:也稱鳥蟲書, 篆書中的花體。秦以前就有這種字型,大都鑄或刻在兵器和鐘鎛上。往往用動物的雛形組成筆畫,似書似畫,饒有情趣。也書於旗幟和符信,而漢代不乏鳥蟲書入印的實例。
五曰摹印:也稱繆篆 。其實是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形體平方勻整,饒有隸意,而筆勢由小篆的圓勻婉轉演變為屈曲纏繞。具綢繆之義,故名。
六曰署書:也稱榜書。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載:檢者,書署也,凡一切封檢題字,皆曰署,題榜曰署。
七曰左書:也稱史書,佐書。也即秦古隸。稱之為佐書,段玉裁認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近來有學者首先認為隸書之名隸,是起於徒隸所書;其佐書之佐,或是起於書佐(漢代職掌起草和繕寫的低級官吏)所書而名。
八曰隸書。為我國文字由古體轉為今體的重要里程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