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失衡與美國巨觀經濟利益

《全球經濟失衡與美國巨觀經濟利益》是由雷達指導,黃族勝著作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經濟失衡與美國巨觀經濟利益
  • 外文名:Global imbalances and U.S. macroeconomic benefits
  • 作者:黃族勝
  • 導師:雷達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Global imbalances and U.S. macroeconomic benefits
論文作者
黃族勝著
導師
雷達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經濟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世界經濟 經濟失衡 巨觀經濟 美國
館藏號
F113
館藏目錄
2009\F113\2

中文摘要

自1999年以來,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以及世界經濟的不平衡都在迅速的加劇,很多學者認為現在的全球經濟失衡是不可以持續的,應該進行調整,否則會產生危機。他們提出的調整方案也大致相同,不外乎緊縮的財政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匯率貶值以及通過貿易政策促使其他國家進行調整。雖然經濟學家們的討論十分熱烈,但是美國的巨觀經濟政策實踐,並不是按照經濟學家們建議的去做。儘管美國2002年到2004年美元匯率貶值幅度不小,但是美國並沒有配合緊縮的財政政策。其政策組合的最終結果必然導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擴大。不僅僅新世紀以來美國的巨觀經濟政策是近期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果詳細的考察幾個全球經濟失衡加劇的時期,我們都可以得到類似結論。 美國既然採用了擴大外部失衡的經濟政策,我們可以推斷美國必定能夠從全球經濟失衡中獲得巨觀經濟利益。美國從全球經濟失衡中到底獲得了什麼樣的巨觀經濟利益呢?不同於其他學者對全球經濟失衡的看法,本文認為並非美國金融行業的發達引起了全球經濟失衡,而是反過來全球經濟失衡推動了美國金融行業的發展。以此為基礎,我們得到美國從全球經濟失衡中獲得的一個重要巨觀經濟利益即為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實體經濟的增長。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全球經濟失衡對美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並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1980年代初期,美國採取了包括Q條例,利息平衡稅等等金融管制措施,避免美元資產的流出,同時也給美國向國外提供金融服務形成了障礙。即使美國有經常賬戶赤字,其他國家對美元資產有需求,他們也無法推動美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在1980年代之後,美國金融管制的放鬆,為全球經濟失衡推動美國金融行業以及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1990年以來,美國金融行業在外部需求的推動下,發展更為迅速。1990年以來美國證券市場指數的飆升,美國對外投資收益增加,新經濟繁榮等等,都體現了美國金融行業的大發展。美國金融行業發展除了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分散風險等傳統途徑推動其經濟成長外,還通過Nasdaq市場的繁榮和新經濟發展來推動經濟成長。 美國從全球經濟失衡中獲得的另外一個巨觀經濟利益是對通貨膨脹更好的控制。失衡對美國國內價格水平控制的好處,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是巨觀層面,第二是產業層面。巨觀層面上,即使其他國家的盈餘美元大量回流到美國,甚至出現了全球性流動性過剩的現象,卻並沒有改變經常賬戶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美國貨幣供應量受經常賬戶影響的係數是正的,即赤字會減少貨幣供應,即使美國的係數值比其他國家要小。產業層面上,美國將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某些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國外之後,淨進口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國內這兩種行業的價格水平下降。本文把紡織行業以及汽車行業等作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代表,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上述觀點。因此,不論從巨觀的層面上,還是微觀的層面上,我們都可以認為失衡為美國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提供了便利。 美國從貿易失衡中同時能夠獲得價格水平控制,金融行業乃至實體經濟成長的好處,因此本文認為美國的經常賬戶最優規模的決定函式必定和其他國家有區別。根據全球經濟失衡推動給美國帶來的兩個巨觀經濟利益,本文改寫了以經常賬戶狀況為重要變數的美國政府損失函式,並且對幾個全球經濟失衡加劇時期美國的最優經常賬戶的方向進行了討論。得到的結論是,全球經濟失衡加劇的幾個時期,美國的經常賬戶最優值均為負值。當然,福利分析得到的政策建議,要成為現實中美國經濟政策制定的準則,還要引入一個假設,即實際的經濟政策必須符合福利分析的結論,這樣本文才能夠認為全球經濟失衡是美國實際執行的巨觀經濟政策造成的,而這又可以進一步歸結為美國能夠從全球失衡中獲得重要巨觀經濟利益。 本文把上述的結論,歸納為全球經濟失衡的美國巨觀經濟利益假說。全球經濟失衡的美國巨觀經濟利益假說,和其他幾種全球經濟失衡形成假說有一定的關聯,但是它比其他假說更為深入的解釋了全球經濟失衡。全球經濟失衡的美國巨觀經濟利益假說之下,美國從全球經濟失衡中可能獲得的巨觀經濟利益是失衡的最重要決定因素。只要美國能夠從失衡中獲取足夠的巨觀經濟利益,憑藉美國的經濟規模以及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他就能夠通過巨觀經濟政策影響本國和外國的經濟政策以及經常賬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球經濟失衡要得到根本性的調整,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美國從失衡中獲取的巨觀經濟利益變得很小,相對而言失衡形成的風險對他衝擊較大,美國才會主動的調整其巨觀經濟政策。 美國巨觀經濟利益假說對於全球經濟失衡調整的責任分配,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無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全球經濟失衡加劇時期,還是本世紀初的全球經濟失衡加劇時期,對於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責任分配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美國認為其他國家應該承擔調整的責任,並採取種種措施對他們施壓;經常賬戶的盈餘國家則認為美國無視外部經濟失衡而導致了全球失衡的加劇,因此美國應該調整更多的調整責任。如果美國巨觀經濟利益假說成立,則全球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美國(因為能夠獲得巨觀經濟利益)採取了擴大外部經濟失衡的巨觀經濟政策,所以美國對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應該承擔更多責任。 在福利分析的過程中,本文認為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的最優經常賬戶規模應該是負的,也就是有經常賬戶的赤字。美國實際執行的巨觀經濟政策,是不是同福利分析的結論一致呢?通過對新世紀以來的美國巨觀經濟政策研究,本文發現美國確實並不在意外部經濟失衡,其政策組合的目標是抵消國內受到的負面衝擊,避免經濟衰退以及失業的出現。特別是美國新世紀以來的匯率水平。的降低,並不代表美國打算調整其外部經濟失衡,相反,他是美國政策組合特別是擴張性貨幣政策,2001年美國負面衝擊對投資者信心影響以及經常賬戶赤字擴大的必然結果。況且,美元匯率貶值時,一方面可以帶來需求轉移的效果,即美國居民將更多的收入用於購買本國產品;另外一方面,由於美國債務多是以美元計價,匯率貶值會使美國債務迅速縮水,降低國內債務的風險。所以美元貶值是美國調整內部失衡政策的必然產物。進一步的說,一旦擴張性貨幣政策以及匯率貶值對經濟成長的推動見效,美國國內經濟甚至趨於偏熱時,美國2005年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連續17次加息。美國緊縮的貨幣政策,也使得美元匯率有小幅的升值。因此,這進一步證明了美國在這段時期內,匯率降低並非為了調整外部失衡,其政策取向一直都是以內部失衡治理為中心。 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許多學者都對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沒有將次貸危機同全球經濟失衡的大背景聯繫在一起,所以分析起來缺乏深度。次貸危機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經常賬戶盈餘國家不滿足於低收益債券,開始追逐美國高收益金融資產後,美國國內的高收益金融產品供給能力無法滿足其他國家需求所導致的金融泡沫。美國的巨觀經濟政策的轉向,改變了金融泡沫所賴以生存的金融環境,才最終釀成次貸危機。因此,次貸危機從根本上說是同全球經濟失衡息息相關的。 次貸危機發生之後,深刻地改變了美國從全球經濟失衡中獲得的巨觀經濟利益,全球經濟失衡可能並不能夠再如1990年以來那樣,產生大量對美國金融產品的需求,為美國金融行業的發展乃至實體經濟的發展。於是美國能夠從全球經濟失衡中獲得的巨觀經濟利益,將同其他國家的相差無幾。美國政府損失函式分析的結果則是最優經常賬戶規模仍然是赤字。當然,美國必定會為了國內巨觀經濟改善,執行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加劇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以及全球經濟失衡。當然,如果未來美國發現擴大外部經濟失衡已經不再給他們帶來此前的巨觀經濟利益,會考慮改變經濟政策的取向,實行有利於美國外部經濟平衡恢復的經濟政策。 美國經濟利益驅動的巨觀經濟政策是全球經濟失衡加劇的根本原因。這對盈餘國家有兩方面的重要含義:(1)美國的巨觀經濟政策可能會給盈餘國家帶來損失;(2)盈餘國家的調整不可能根本改變全球經濟失衡的格局。因為美國的巨觀經濟政策會讓盈餘國家有損失,這就意味著盈餘國家必須進行調整;盈餘國家調整又不可能根本改變全球經濟失衡的格局,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選擇調整的方式。因為不同的調整方式之下,盈餘國家的損失以及風險並不相同,需要作出權衡。 盈餘國家的調整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獨進行調整,一種是盈餘國家聯合進行調整。盈餘國家進行單獨調整時,往往會因為國際匯率制度等安排的缺陷,承擔更多成本和風險。因此盈餘國家需要進行聯合調整,才可以避免風險和額外的成本。我們可以通過歐洲國家外匯儲備幣種構成的調整與東亞國家儲備幣種構成調整的滯後,來大致驗證上述判斷。因此,本文傾向於認為盈餘國家應該採取聯合調整的方式來應對全球經濟失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