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內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36年,1958年擴建為研究學科較齊全的綜合性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168名,有研究員3名、副高級職稱科技人員33名、中級職稱科技人員36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名;國務院津貼專家3名;四川省優秀專家1名。內設研究機構有: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甘蔗研究中心、旱作研究中心、玉米研究中心、生態農業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水稻、甘蔗、小麥、玉米、油菜、甘薯等作物遺傳育種及品種改良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類別:研究所
  • 地點:內江市
  • 類型:農業科學
基本信息,主要成就,其他成績,

基本信息

國家先後投資建有四個國家級生產、示範、試驗基地:“雜交水稻汕優多系1號等原原種、原種生產基地”、“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川東南生態農園示範基地”、“四川省內江優質專用玉米生產科研基地”。
先後完成了上百項課題研究,取得獲獎成果61項,社會經濟效益達80多億元。為我市、我省的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

主要成就

水稻科研為四川雜交水稻三次主栽品種換代和走出四川,在全國確立“川種優勢”地位做出了貢獻。先後育成了菲優63 、汕優多系1號、岡優多系1號、菲優多系1號、菲優99-14、汕優94-11、汕優92-4、汕優94-4、岡優94-4、岡優94-11、岡優99-14、岡優182、金優182 、II優多系1號、Ⅱ優9 2–4、Ⅱ優95-18 、N 優 6 9、N優94-11、N優92-4、內香優1號、內香優3號、內香優6號、內香優9號、內香優10號、內香優13號、內香優14號、內香優18號、內香2550、內香8514、內香8156、內香8518、內香2924等三十二個雜交稻組合,合作育成了K優5號、D優68、D優多系1號、C優多系1號、N優1577、國稻6號、菲優600、菲優188等八個雜交稻組合,總計四十個組合通過了國家或省級品種審定,在我國南方稻區各省推廣套用。其中:菲優多系1號、Ⅱ優多系1號、岡優多系1號、岡優182、D優68、內香優1號、內香優3號等先後被確定為我省重點推廣品種。汕優多系1號、菲優多系1號、II優多系1號、內香優5號、內香優3號、內香2550等優質雜交稻組合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米,獲得“稻香杯”獎。

其他成績

甘蔗育種研究有悠久的歷史,曾為四川和內江糖業經濟提供了原料蔗科技支撐,國內知名度高。先後自育了川蔗1-6號、甜城1-18號,引育了果蔗“沱江紅”等25個優良品種用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省市,累計推廣面積1200萬畝。“十五”育成審定的高糖品種甜城14號、果糖兼用品種甜城15號及果糖兼用新品種甜城17號、果蔗甜城18號各具優勢和特色,特別適應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近年小麥育種研究步入國內先進行列。先後育成了內麥6號、內麥8號、內麥9號、內麥10號通過國家或四川品種審定、合作育成了雜交小麥組合Ⅱ優58通過重慶市品種審定。內麥8號、內麥9號、內麥10號被確定為我省主要推廣品種; 內麥8號、內麥9號2004、2005年先後被列入國家863計畫“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項目”資助品種、國家“糧補”品種。
內江市農科所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對38個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品種完成了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申請,24個新品種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