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舒曼

克拉拉·舒曼

克拉拉·舒曼,德國女鋼琴家,1819年9月生於萊比錫。五歲隨父親學鋼琴,八歲就能開獨奏音樂會,十九歲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維也納的樂壇。婚後曾與丈夫一起去俄羅斯和義大利旅行演出,後定居柏林,並在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教授鋼琴。早期以演奏貝多芬的作品聞名,後期以演奏蕭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稱。作有鋼琴協奏曲,特性曲,藝術歌曲,曾編輯《羅伯特·舒曼全集》。克拉拉的父親威克先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老師,因他在克拉拉年幼時即與妻子離異,所以加倍疼愛並且刻意栽培這個從小就失去母愛的孩子。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克拉拉小小年紀就嶄露頭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拉拉·舒曼
  • 外文名:Clara Schumann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萊比錫
  • 出生日期:1819年9月13日
  • 逝世日期:1896年5月20日
  • 職業:女鋼琴家
  • 代表作品:鋼琴協奏曲,鋼琴三重奏,鋼琴奏鳴曲,多首鋼琴獨奏曲。
  • 逝世地:法蘭克福
  • 所屬時期: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藝術歌曲,鋼琴獨奏曲,室內樂
  • 丈夫:羅伯特·舒曼
克拉拉的父親,克拉拉的童年,第一個情人,傑出成就,艱苦歲月,投入教育,最後的旅程,傑出作品,其他介紹,

克拉拉的父親

父親為佛列德‧維克,是萊比錫最有名的音樂老師,母親瑪麗安娜則是位鋼琴家,即使瑪麗安娜身體不舒服,維克還是要求她上鋼琴及聲樂課程,瑪麗安娜於克拉拉5歲時離家,爾後在克拉拉9歲時娶了第二任妻子葛蕾蜜蒂,對於克拉拉的一生,其父親無疑是影響最深的關鍵人物。 雖然克拉拉的父親強烈反對克拉拉與羅伯特‧舒曼的婚事,但是他也是位信念堅定,個性剛強的教育家。當時克拉拉使用的維克鋼琴練習曲集,現也已出版,對於鋼琴學習者有許多的幫助,內容主張真正的音樂家應培養個人的情操和感受力,不只是一味的學習機械性的技術。 克拉拉也承認自己到了晚年還能持續熱愛的演奏工作,這都得感謝父親從小的教導。將女兒以天才鋼琴家之名送上音樂舞台,原是希望她功成名就,並且得到全歐洲人的讚賞,難怪這時候羅伯特‧舒曼的出現會引起她父親的堅決排斥。更何況舒曼是個內向、愛幻想、神經衰弱又缺乏謀生技能的音樂工作者。

克拉拉的童年

克拉拉從小便接受父親佛列德‧維克的嚴格訓練,並遺傳自母親瑪麗安娜的鋼琴才華,12歲便在布商大廈以「音樂神童」之姿首次公開演奏,之後就以天才少女鋼琴家揚名於音樂界了。 克拉拉精湛的鋼琴彈奏技巧,除了在少女時代接受指導,並奠定良好的基礎之外,還經歷了非常專業的訓練。 克拉拉在8歲時遇到比她年長九歲的舒曼後,由於彼此的愛慕,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親百般阻撓下,兩人嘗盡了相思之苦,終於在1840年有情人終成眷屬。當時因為克拉拉經常外出演奏旅行,兩人難得見面,於是藉由書信往返以維繫情誼。

第一個情人

舒曼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組成,這部套曲說起來知道的人不少,但熟悉全部內容的不會太多,一般人們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夢幻曲》。這是一首美麗溫馨的小品,如同搖籃曲一般恬靜安詳,它的曲調在世界各國家喻戶曉,即使不太關心音樂的人,聽到《夢幻曲》也能隨著哼唱,人們常說的膾炙人口,大約就是這個境界。《童年情景》之所以成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於《夢幻曲》的流行。
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確切地說,是舒曼寫給他熱戀中的情人克拉拉.維克的情書。舒曼18歲從家鄉茨維考萊比錫大學法律系學習,同時,跟鋼琴家弗里德利希.維克學鋼琴,這時維克的女兒克拉拉只有9歲,父親的精心培養下,鋼琴已經彈得很出色了。兩年以後,舒曼的母親不再阻撓他學習音樂,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他住到老師維克先生家裡,專注於鋼琴演奏。在維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維克對這位入室弟子視為己出,舒曼與克拉拉也結成兄妹般的友誼。他們在鋼琴上彈四手連彈,做有趣的音樂遊戲,一起讀書、郊遊,舒曼還給她講離奇的故事。舒曼每寫出新鋼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試奏。隨著年齡的增長,克拉拉與舒曼之間的感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友誼變成了愛情,這時的克拉拉16歲,已經是頗具才華的青年鋼琴家了。維克先生覺察到女兒的感情變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兒與舒曼有同學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兒成就為一位偉大的鋼琴家,而感情遊戲將毀掉一個人的遠大前程。維克粗暴地干涉女兒的愛情還有一個說不出來的原因,舒曼此時已愚蠢地弄傷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開始走上創作道路,而作曲家顯然是個很沒有保障的職業,多少有才華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認的大師往往一生貧困潦倒,維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給一個待成名的作曲家。這位固執的德國老頭挖空心思拆散年輕的一對,他帶著女兒離開萊比錫,不準他們會面,禁止他們通信,甚至不準克拉拉彈舒曼寫的曲子,舒曼這時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與她見了一面,維克知道後立即宣布,他們要是再敢見面,就要用手槍幹掉舒曼。這件事在當時的音樂界幾乎成了一樁醜聞,在經歷過啟蒙運動並呼喊著個性解放的歐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輕人的愛情會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維克帶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時,蕭邦對此事表示了不滿,維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與之絕交,抗議他的暴行,在萊比錫的孟德爾頌也向舒曼表示同情。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維也納居住了一段時間,他想在這座音樂名城感受一下維也納樂派的文化氛圍,但是在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後,維也納的音樂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經典音樂傳統遭到冷落,四處彌散的上蘭納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當局需要這類歌舞生平的音樂,當局也禁止言論,舒曼在維也納出版《新音樂雜誌》的申請沒有獲準。這時舒曼很久沒有克拉拉的音訊了,克拉拉的情況他一無所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會上演奏了他的作品,這無異於發出一個信號,克拉拉還在等著他。希望重新燃起,回憶起與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舒曼便寫下了幾十首鋼琴小品,這些小品像一幅音樂素描,記錄著舒曼最初與克拉拉相識時的生活片段,那時克拉拉還是只有9歲的小女孩。
根據舒曼自己的說明,他當時共寫了30首小品,從中挑選13首,每首都加上標題,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瀏覽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標題,就知道音樂是描寫兒童生活的,如《木馬騎士》、《驚嚇》、《捉迷藏》、《奇怪的傳說》,等等,這些都是普通兒童生活場景。但是,舒曼在描繪這些情景時,是有很具體的生活事件為根據的,作曲家不說,外人是無論如何無法猜測的,只有舒曼克拉拉兩人在彈起這些小品時才會在妙趣橫生之處彼此送上會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給遠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愛人遺忘。
有一些音樂賞析文章說《童年情景》充滿了童稚之趣,這話自然不假,但接著說這是作曲家回憶童年生活的作品,就失之不察了。這部套曲大致描寫的是克拉拉9歲到13歲之間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長般的眼光對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的觀察印象。套曲里到處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過分認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時候整天淘氣和傻笑,有時卻忽然躲進牆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認真思索的樣子。舒曼後來對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說:「由於回憶起你的童年,我在維也納寫下了這部作品。」
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從各個側面描寫兒童生活,有的是遊戲場景,有的只描寫一個神態,有的描寫孩子的心理活動,合起來便構成了一個生動的兒童世界。生動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點,例如第9首《木馬騎士》,用切分音和低音節拍模仿小孩子搖木馬的「格登登」的節奏,既形象又生動,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騎在木馬上前後搖擺的動態。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躍閃動的旋律刻畫出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心情地歡樂。全部作品裡流行最廣的當然要屬《夢幻曲》,這首曲子常拿出來單獨演奏,並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於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簡單,便於記憶,樂曲起伏迴轉,富裕浪漫的幻想,有一種朦朧美妙的憧憬蘊含其中。
克拉拉舒曼突破重重困難終於走到一起後,舒曼創作了a小調《鋼琴協奏曲》, 樂曲主題鮮明,表現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以及為之而鬥爭的信念。雖然在外表上與古典的協奏曲相比並不顯得新穎,但實質上這是一首極具浪漫主義特色的鋼琴協奏曲。

傑出成就

1828年(9歲)10月20日在布商大廈首次舉行演奏會
1829年(10歲)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蘭舞曲1830年(11歲)和父親前往德勒斯登展開巡迴演奏
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舒曼
1831年(12歲)9月25日前往德國各地及巴黎進行巡迴演出,並在威麥爾為哥德演奏而獲贈青銅牌
1832(13歲)4月在巴黎舉辦演奏會,卻因霍亂流行而影響演出,7月在度於布商大廈舉行兩次演奏會,秋天前往茲維克演奏
1835(16歲)在孟德爾頌蕭邦面前彈奏舒曼的曲子
1836(17歲)在德勒斯登攻讀音樂理論和聲樂
1841(22歲)3月,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一—春」首次公開演奏
同場音樂會中,克拉拉李斯特雙鋼琴合奏,頗受好評
1844(25歲)與舒曼前往俄國聖彼得堡巡迴演奏
1857(38歲)1月,舒曼死後首次在布商大廈舉行演奏
1878(59歲)開始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教授鋼琴,10月舉行音樂生涯的50周年紀念演奏會

艱苦歲月

克拉拉21歲嫁給30歲的舒曼,婚後生活雖然充實卻很辛苦。她在16年之間生了8個孩子,還要照顧受病魔折騰的丈夫,再加上經濟困難,不得不再重新開始巡迴演奏以維持家計。這時舒曼因為精神衰弱問題而無法繼續工作,於是他們全家遷至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不久,20歲的勃拉姆斯登門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誼從此紮根。舒曼曾稱讚勃拉姆斯為「貝多芬再世」,後來勃拉姆斯也不負舒曼的期望成為浪漫樂派的巨星。勃拉姆斯一直到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會先請克拉拉批評指教。 37歲便失去丈夫的克拉拉,苦難並未因此停止。孩子的病痛和死亡仍不斷的考驗著她。但因有勃拉姆斯及小提琴手尤阿席姆等人支持,同時她常藉彈琴來安慰自己的精神,在往後的四十年間,她又將生活重心轉移到演奏。勃拉姆斯擔心克拉拉的風濕病情,曾勸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卻因此受到傷害,並寄了一封信給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不好。對我來說,鋼琴演奏等於是我的生命。」雖然有許多傳說,中傷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間的種種,但他們周遭的朋友都認為他們只是因音樂結緣的好朋友。勃拉姆斯倒不是懼怕那些閒言碎語,而是因為,他越來越感到他的愛情是道義所不容許的,而且,這種愛情也不可能填補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這種感情與理智、感情與道德的衝突越來越尖銳。不能忘卻的愛情和難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靈里撕咬著,使他感到莫大的無法解脫的痛苦。

投入教育

59歲時,克拉拉擔任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的教授,滿心喜悅的展開授課生活。她將自己長期演奏生涯中所得的經驗,熱切誠懇的投入教學,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她的學生不只分布在德國境內,還遍布了英國和美國,對後來的一些鋼琴演奏者仍有重要的影響。

最後的旅程

舒曼去世四十年後,克拉拉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她死前幾天,勃拉姆斯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四首最嚴肅的歌》。勃拉姆斯在寫給克拉拉的女兒馬利亞的信中說:“您演奏不了這部作品,因為您不可能理解它。請您把它作為一件祭品獻給您的母親吧。” 這就是克拉拉-舒曼豐富而辛勞的一生。
她是妻子、母親也是藝術家。這三個角色要扮演好任意一個都不簡單,而她居然身兼三職而都做得非常出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她的身邊有兩位志同道合的天才音樂家相伴,一個成為她的丈夫,另一個為了她的緣故一生沒有結婚。
六十五歲的勃拉姆斯坐錯了火車,沒能趕上克拉拉的葬禮。當他終於趕到時,已經見不到克拉拉最後一面了。他一個人站在墳前,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無人知曉名字的小提琴曲。

傑出作品

Quatre Polonaises für Klavier op. 1 (1829/30)
Caprices en forme de Valse für Klavier op. 2 (1831/32)
Valses romantiques für Klavier op. 4 (1835)
Quatre Pièces Caractéristiques für Klavier op. 5 (1833?, 1835/36)
Soirées Musicales op. 6 (1834-36)
Klavierkonzert a-moll op. 7 (1833-35)
Drei Romanzen, op. 11
Variations de Concert sur la Cavantine du Pirate de Bellini (1837)
Souvenir de Vienne - Impromptu (1838)
Trois Romances für Klavier (1838/39)
Zwölf Gedichte aus Friedrich Rückerts "Liebesfrühling" für Gesang und Klavier von Robert und Clara Schumann op. 12 (Lieder Nr. 2, 4 und 11 von Clara) (1841)
Scherzo für Klavier (1841)
Quatre Pièces fugitives für Klavier (1840 - 44?)
Präludium für Klavier f-Moll (1845?)
Trio für Klavier, Violine und Violoncello op. 17 (1846)
Variationen über ein Thema von Robert Schumann für Klavier op. 20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1853)
Sechs Lieder aus Jucunde von Hermann Rollet (1853)
Polonaise No. 1
Polonaise No. 3
Polonaise No. 4
Prelude and Fugue
Romanza

其他介紹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德國女鋼琴家。生於萊比錫羅伯特·舒曼之妻。五歲隨父親學鋼琴,1831-1832年隨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對其演奏讚嘆不已。1840年結婚後,曾與丈夫一起去俄羅斯和義大利旅行演出,後定居柏林,並在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教授鋼琴。早期以演奏貝多芬的作品聞名,後期以演奏蕭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稱,據傳演奏內在而格調高雅。作有鋼琴協奏曲,特性曲,藝術歌曲,曾編輯《羅伯特·舒曼全集》。
下面是舒曼兩夫妻十三年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定居杜賽爾多夫市並履行著做父母的責任。但青年時代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已使舒曼患上梅毒;他同時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憂鬱症;在勃拉姆斯造訪五個月後中,舒曼就試圖投入萊茵河自殺。兩年後,他死於精神病醫院。
然而,事實遠不僅如此。克拉拉直到丈夫去世後才再次見到他。此前舒曼病情好轉時,本可以將他接回家中調養,但她並沒有這樣做。作家貝蒂娜·馮·阿爾尼姆(Bettina von Arnim)前往安德尼希療養院探望時,發現舒曼的狀態良好,不幸的是,有一幫虐待狂的大夫對他“照料有加”。舒曼被人為的禁錮後,失去了生存的意願,最後慘死於絕食。
熱愛舒曼的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認為,克拉拉對舒曼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舒曼創作了許多大提琴和鋼琴浪漫曲,深受勃拉姆斯和小提家約瑟夫·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的喜愛,並經常為哪一首是自己的最愛爭得面紅耳赤,”他說,“舒曼去世後,克拉拉以這些浪漫曲質量不高為名,將其悉數銷毀。”
他還提及 1854 年發生的一樁事。在當時舉辦的一次多人參與人的音樂會中,女高音珍尼·林德(Jenny Lind)頂替克拉拉登台。克拉拉寫道,去年冬天發生的一切紛爭事故都不及今晚這樣讓她損失慘重,令她如此感到羞愧難當。依瑟利斯說,“正在那個冬天裡,舒曼曾試圖自殺,克拉拉的心裡卻只想著自己的事業。”
舒曼身患重症後,克拉拉不得不負起支撐家務、撫養子女的重擔。這樣一來,她重操舊業也許是形勢所迫?“許多人都主動提供幫助,”依瑟利斯指出,“克拉拉卻只願接受保羅·孟德爾頌(Paul Mendelssohn)一個人的資助。如果了解克拉拉的成長曆程,就不難理解她這個人的個性特點。”曾有一天,克拉拉 10 歲的兄弟在父親面前演奏。他彈得亂七八糟,維克怒了,將兒子暴打一頓。克拉拉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著,然後走到鋼琴邊,流暢地彈完那首曲子。“她從小就被當作獨奏型鋼琴家進行培養,因此,當自己的職業受制於種種局限而不能為繼時,她感到非常沮喪。”依瑟利斯說。
伴奏家格林漢姆·詹森(Graham Johnson)持不同觀點,克拉拉的態度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她那樣做主要是為了逃避流言蜚語,而舒曼的精神病正是個令人生畏的話題。她一生熱愛音樂,例行演出對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氣一樣重要。通常,人們希望女性是優雅的、溫順的,而克拉拉與此毫不沾邊。如果她是個男人,她的所做所為絕不會被人們認為有什麼出格的地方。”
詹森已創作了一部音樂劇《母親克拉拉》。該劇著重描寫克拉拉與女兒尤金(Eugenie)的緊張關係。尤金與同性戀女友移居倫敦,直到母親去世後,才回到身邊。“克拉拉作為生活坎坷的女性的一面要比她作為涉世不深的少婦的一面更吸引人,” 詹森說,她曾經不顧兒子的死活,只是為了不耽誤自己的音樂會。”
尤金算是舒曼悲慘家族中最幸運的一位了。勃拉姆斯追求過的朱莉,二十歲便死於肺結核;最小的費利克斯青年時也死於同一種病;費迪蘭德因嗎啡上癮而死;最年長的瑪莉作為母親的助手,度過了鬱鬱寡歡的一生;艾米爾16個月便夭折了;更慘的是,路德維希三十年後也被送入瘋人院;他母親只前去看望過寥寥數次。
2006年舒曼音樂節總監露西·帕爾漢姆(Lucy Parham)這樣為克拉拉申辯:“從常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必須經歷她所遭受的一切,必須面對那樣嚴厲的父親,這個人肯定會受極大的創傷。男性通常對克拉拉持否定態度;當今任何一位女性都會認識到克拉拉生活的艱難,會替她鳴不平。她很堅強;而且必須堅強。”
鋼琴家皮爾斯·拉里(Piers Lane)對此表示贊同:“她絕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經歷了那么生活的坎坷,她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鋼琴家。但是,他補充說,“如果不是她激發舒曼創作了《C大調幻想曲》那樣的作品,我才不管她是哪種人。正是這首作品,彰顯了她對於丈夫的重要意義。”
德國馬克上的舒曼德國馬克上的舒曼
克拉拉簡直就是女超人,”抒情歌曲伴奏家羅傑·維格羅里斯(Roger Vignoles)說,“有趣的是,舒曼的歌曲集《婦女的愛情與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有時被人們認為對女性有些不敬,但主人公卻非常勇敢。那時,克拉拉很自然地陷入英雄崇拜,儘管舒曼身上缺點不少;這並不妨礙她日後變得堅強。”克拉拉是否對舒曼造成了創傷?“有可能。舒曼顯然很敏感,喜怒無常;與克拉拉這樣能幹、強悍的人在一起生活,舒曼逐漸走向自我封閉。”
依瑟利斯目前在創作舒曼音樂會台詞。“我很驚呀,這么多人支持克拉拉,”他說,“當然人們同情她:她有一位嚴厲的父親和不幸的婚姻。但舒曼之所以願意入住精神病院,就是不想傷害妻子,這也許顯示了舒曼對妻子的感受。克拉拉是位深受重創的人,雖然最終贏得了勝利,心想事成。但卻讓他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