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脊藎草

光脊藎草

光脊藎草 (Arthraxon epectinatus B. S. Sun & H. Peng)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和匍匐莖。稈直立,常分枝。葉舌很短,幾為長約1毫米的纖毛環;葉片披針形或狹卵披針形,花序上部有柄小穗存在時,常為中性,有時雄性,無芒。常見於山坡草地及路旁陽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脊藎草
  • 拉丁學名:Arthraxon epectinatus B. S. Sun & H. Pe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藎草屬
  • :光脊藎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和匍匐莖。稈直立,高20—50厘米,常分枝。葉鞘僅在邊緣及葉頸附近密被白色柔毛;葉舌很短,幾為長約1毫米的纖毛環;葉片披針形或狹卵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抱莖,長2—8厘米,寬6—12毫米,兩面無毛或有極少的疣基剛毛,邊緣粗糙。總狀花序長5—9厘米,帶紫色,2—4枚呈指狀著生於稈頂,稀單生;中部穗軸節間長約4毫米,具白色長纖毛;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6—7毫米;基盤毛短;第一穎背部圓形,薄革質,光滑無毛,脊上無基部加寬的瘤基硬剛毛,但有時稍粗糙,脊間脈不明顯;第二穎舟形,質較薄而稍長,邊緣膜質,有少數稀疏倒向纖毛;內稃及外稃膜質透明,無脈,無毛;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3.8毫米;第二外稃卵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先端常淺2裂,有時近全緣;芒自背面基部向上約1毫米處伸出,長約11毫米,中部膝曲;花葯3枚,長約3毫米;有柄小穗通常退化(至少總狀花序中部以下是如此)而僅其柄殘留,柄短於節間,具長纖毛,先端常有退化小穗的殘留痕跡,如花序上部有柄小穗存在時,常為中性,有時雄性,無芒。

生長環境

常見於山坡草地及路旁陽處。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羅平及貴州赫章、畢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