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

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

《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推出的一部紀錄片。該片將德國與日本兩個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國家所持的兩種對待歷史的態度進行了呈現。德國反省戰爭,日本否認侵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
  • 播出時間:2015年
  • 內容:德日兩國對待二戰歷史的態度
影片簡介,分集劇情,專家評議,

影片簡介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播出。
紀錄片呈現了兩種對待歷史的態度。德國通過70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而日本卻出現百般抵賴侵略歷史,修改教科書、領導人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等逆動,嚴重衝撞國際公理和正義的底線。德日的對比,促使人們銘記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的一段話:“5月8日首先是一個記住人們苦難的日子。但也是我們反思歷史的日子。我們越坦誠地面對這一天,我們就越能自由地面對責任……誰不反思歷史,誰就會對現實盲目。誰不願反思暴行,誰將來就可能會重蹈覆轍。”
日本外務省前中國課課長、政治學者淺井基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部紀錄片著眼大局,從日本與德國在歷史教科書以及教學方面的差異切入分析,這一視角難能可貴。從客觀上來說,這一紀錄片能夠起到警醒的作用。“我希望這個紀錄片能夠再多製作一些其他語言的版本,在國際上廣為流傳”。
“在經歷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人選擇正視歷史,這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來自德國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德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孩提時代和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就讓我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意識:德國承擔著沉重的罪責。”

分集劇情

第一集
70年來,德國對納粹進行了較徹底的肅清,而軍國主義在日本始終陰魂不散。日本總有一些政治勢力對侵略戰爭不認罪、不反省,種種遮遮掩掩的做法引起了公憤。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會長鬍德坤認為,日本的政治家中除前首相細川護熙、村山富市等以外,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日本進行的是侵略戰爭,甚至還有一些人對侵略戰爭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第二集
南京大屠殺被認為是日本侵略中國罪行的代表,但是至今日本對待南京大屠殺的態度仍然十分曖昧,右翼勢力甚至極力否認罪行的發生。德國在紐倫堡審判後,很多當年參加納粹黨的民眾發現自己被蒙蔽,震驚而且羞愧,認識到了“集體犯罪”的問題,普遍要求徹底反思,從歷史觀念來講,德國人普遍認為需要客觀認識歷史,德國民族的輝煌與恥辱都要承認。相比於德國的道歉,日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道歉,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平民的屠殺無法讓人寬恕。
第三集
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靖國神社正在成為一顆撼動地區和平的定時炸彈。從1945年至今,共有15位日本首相來此參拜了68次。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矗立著一片由2711塊水泥柱組成的紀念碑群,這是德國為在二戰中遇難的猶太人所建的大屠殺紀念碑。日本和德國,都因極端的國家主義和種族主義發動了二次大戰。日本用否定和模糊戰爭責任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民族認同,而德國對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肅清近乎嚴苛。
第四集
歐洲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國家政治實體——歐盟,這使歐洲比其他地區用有更確定和長久的和平發展願景。而這一創舉,正是基於被稱為宿仇的德法兩國在戰後的和解與合作。中日兩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著較好的民間感情。但是,從那時起到今天,日本官方除幾次極為謹慎而有限度的道歉,經常在歷史問題上模糊實事、反覆不定,與中韓等亞洲鄰國矛盾日益尖銳。

專家評議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紀錄片中真實的記錄使人進一步認清,一個國家若要走正確的道路,必須勇於正視過去歷史,汲取歷史教訓。只有這樣,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才能有根本的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係才能改善。
正確認識歷史,才有機會擁抱光明的未來
“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觀看《光明與陰霾》後,不少專家都提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這番話。
“歷史告訴我們,當戰火燃起,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楊伯江說,透過《光明與陰霾》,我們看到了圍繞歷史問題鬥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充分準備,抓緊蒐集、整理相關資料證據;我們更看到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意志。我們祈願和平,祈願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能真正跨越戰後,而對於試圖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任何言行,絕不姑息。這是中國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
朱劍利說,在今天人類文明仍然面臨大規模傷害的威脅面前,我們希望在尊重、敬畏人類社會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方面,在反對戰爭罪行方面,在反對貪婪國家方面,在擺脫野蠻掠奪方面,世界的價值觀整體趨同。
“客觀面對歷史,正確認識歷史,犯了再大的錯誤也可以新生,可以有機會擁抱光明的未來。”張海鵬說:“在基本的歷史事實面前遮遮掩掩,沒有承認歷史錯誤的意願,還想掩蓋錯誤,只能生活在未來的陰霾之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