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朗

僧朗

僧朗有兩種說法:

(一)南北朝時代僧。京兆人。生卒年不詳。幼即游訪問道,初隨佛圖澄(232 ~348)習戒,後兼學般若。曾於泰山西北之金輿谷崑崙山建精含,門下弟子百餘人;其教團以戒律嚴格著稱,且為當時北地佛教之中心。又師曾于山中除虎患,以安道俗,因其具有靈驗、神異之能力,時人譽為神僧。後于山中示寂,世壽八十五。

(二)南朝齊、梁時之三論學僧。新三論學派之鼻祖。高句麗遼東城人。生卒年不詳。又稱道朗、大朗法師、攝山大師。曾就法度學習經論,尤精於華嚴、三論之學。歷住攝山棲霞寺、鐘山草堂寺弘法。梁天監十一年(512),武帝仰師德風,敕僧詮、僧懷等赴攝山,從師學三論,後僅僧詮一人嗣師之法。然另有一說,謂師先至敦煌,從曇慶法師學三論,一度隱居會稽山,後始入攝山。[梁高僧傳卷八法度傳、法華玄義釋簽卷十九]

基本介紹

  • 本名:僧朗
  • 所處時代:南北朝
  • 主要成就:泰山西北之金輿谷崑崙山建精含
  • 出自:《佛教人物傳》
人物信息,僧朗[《神僧傳》卷第五],

人物信息

(一)南北朝時代僧。京兆人。生卒年不詳。幼即游訪問道,初隨佛圖澄(232 ~348)習戒,後兼學般若。曾於泰山西北之金輿谷崑崙山建精含,門下弟子百餘人;其教團以戒律嚴格著稱,且為當時北地佛教之中心。又師曾于山中除虎患,以安道俗,因其具有靈驗、神異之能力,時人譽為神僧。後于山中示寂,世壽八十五。
(二)南朝齊、梁時之三論學僧。新三論學派之鼻祖。高句麗遼東城人。生卒年不詳。又稱道朗、大朗法師、攝山大師。曾就法度學習經論,尤精於華嚴、三論之學。歷住攝山棲霞寺、鐘山草堂寺弘法。梁天監十一年(512),武帝仰師德風,敕僧詮、僧懷等赴攝山,從師學三論,後僅僧詮一人嗣師之法。然另有一說,謂師先至敦煌,從曇慶法師學三論,一度隱居會稽山,後始入攝山。[梁高僧傳卷八法度傳、法華玄義釋簽卷十九]

僧朗[《神僧傳》卷第五]

釋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許氏。南陽人。年二十餘欣欲出家尋預剃落。棲止無定多住鄂州。飲啖同俗為時共輕。常養一猴一犬。其狀偉大皆黃赤色。不狎餘人唯附於朗。日夕相隨未曾舍離。若至食時以木盂受食。朗啖飽已余者用飼之。既同器食訖。猴便取盂戴之騎犬背上先朗而行。人有奪者輒為所咋。朗任犬盤游略無常度。陳末隋初行於江嶺之表。章服粗弊威儀越序。杖策徒行護養生命。時復讀誦諸經偏以法華為志。素乏聲弄清靡不豐。乃潔誦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聲如雷動。知福力之可階也。其誦必以七數為期。乃至七十七百七千逮於七萬。聲韻諧暢任縱而起。其類箏笛隨發明了。故所誦經時傍人觀者視聽皆失。朗唇吻不動而轉起咽喉。遠近亮徹因以著名。然臂腳及手。伸縮任懷有若龜藏。時若肉聚或住酒席。同諸宴飲。而嚼嚼豬肉。不測其來。故世語曰。法華朗五處俱時縮豬肉滿口顙。或復巡江洄溯拱手舟中。猴犬在傍都無艤桌。隨意所往。雖陵犯風波瞬息之間便達所在。有比丘尼為鬼所著。超悟玄解說辯經文。居宗講導聽采雲合。皆不測也。莫不贊其聰悟。朗聞曰。此邪鬼所加何有正理。須後檢校。他日清旦猴犬前行徑至尼寺。朗往到禮佛繞塔至講堂前。尼猶講說。朗乃厲聲呵曰。小婢吾今既來何不下座。此尼承聲崩下走出。堂前立對於朗。從卯至申卓不移處。通汗流地默無言說。聞其慧解奄若聾痴。百日已後方複本性。其降行感通皆此類也。大業末卒。
《佛教人物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