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咖啡店之歌

傷心咖啡店之歌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朱少麟的處女作,因為這本書的在思想上又理想又時尚,故事情節非常生動,引起校園及網路熱烈討論長達三年。《傷心咖啡店之歌》寫的是當代的台北和一群對當前的社會架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質疑的年輕人。盡力追求經濟利益、努力出人頭地,是自由經濟主導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容質疑的人生目的。非如此,即不免流於社會邊緣的地位。

基本介紹

  • 書名: 傷心咖啡店之歌
  • 作者朱少麟
  • ISBN:9787506331890
  • 頁數:325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3-1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評,

編輯推薦

朱少麟的作品的暢銷是因為它的思想性和深度而暢銷。她的思想又理想又時尚。從文學的角度上來看,她的作品很有美感,與那些講究自我寫作、講究辭藻華麗的作家不同,她是靠閱讀來寫作,她的作品可讀性很強,故事情節非常生動。她在書中竭力做的,就是想澄清大家認為的1960年代生人“沒有信仰、被金錢攫住以及沒有心靈自由”的誤解。通過人物的性格展開一個哲學思辯:生活的美是以活著的價值和活著意義而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另外她作品一反大眾提倡的“小資實用主義、享受主義”的生活態度,描寫了心靈上努力、卻孤獨寂寞的一部分人,並幫助他們尋找精神上的出路。通過一些故事情節主動或被動地去告訴讀者選擇和修正自己的生活,並使人們關注到:1960年代生人,並不是沒有理想不務實的一代人,他們在閱讀里追求美和精神。朱少麟駕馭文字的能力非常強,文字並不晦澀,也不模仿年輕人說話時那種調侃的方式,而是犀利、簡潔、幽默。

內容簡介

馬蒂在絕境下,不得不踏入傷心咖啡店,在那兒,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事物,吉兒為社會奉獻,素園為生活壓力所惱,藤條追求財富,小葉默默地為海安看守著傷心咖啡店,而完美的海安是大家所追求的,但他卻是無可自拔的自戀狂。在一次夜遊一行人到了海邊,每個人大聲地辯論『自由』的定義。最後馬蒂終究不甘於固定的生活,決定放棄升遷的機會,動身前往馬達加斯加島,尋找海安口中的耶穌──自由。在一個有別於台北喧鬧的落後島上,馬蒂追尋著耶穌,她領悟到人來自虛無,終於虛無。馬蒂為保護耶穌而犧牲自己,海安為了耶穌毀了自己容顏後不知去向,小葉也悄悄地離開了。傷心咖啡店關閉,一間新的店開幕,不變的是,招牌上深藍的燈光仍不停地閃爍。
傷心咖啡店深藍色的燈光存在於城市最晦暗的角落,一閃一閃,向每一個傷心苦悶的人招著手……
失去工作,失去愛情,在最傷心的絕境中,馬蒂走進了傷心咖啡店,以一杯咖啡的代價,經歷了人生中最混亂豐富的旅程;她看見了人間最浪漫壯麗的感情,也看見了世上最孤獨無情的人,掙扎著找尋生命意義的漫遊者,還有無可救藥的暗戀狂,他們都敢於用生命作賭注,來換取一個出口,而馬蒂找到的出口名叫自由……

作者簡介

朱少麟,原籍湖北,一九六六年台灣嘉義出生,十八歲起移居台北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威肯政治公關公司研發部經理,之後成為台北上班族。一九九五年夏天,利用上班餘暇開始嘗試寫作,次年以處女作《傷心咖啡店之歌》崛起文壇,作品引起校園及網路熱烈討論長達三年,一九九九年出版第二本小說《燕子》,《地底三萬呎》是二零零五年的第三本小說,靜居台北最南界,讀書自修之餘,甚勤於收養流浪貓。
二十八歲開始寫作,二十九歲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傷心咖啡店之歌》,作家馬森譽其為“天生的作家”。三十二歲完成第二部長篇小說《燕子》,擁有廣大的讀者。其寫作以“透過小說文字與讀者對話,以辯證知性的思維記錄當代台北生活。”為其風格。
朱少麟有一張娃娃式的美形臉,目光堅定且認真。彷佛生命當中很多憂鬱在他的作品中被召喚出來了。最初是因為每日上班打卡的苦悶,而激發她開始寫作的動力,以此用來追尋自我。在三十而立的年紀上下寫下《傷心咖啡店之歌》、《燕子》、《誰在遠方唱歌》三部探討自由及人性互補成長的作品。

書評

遇到了一位天生的作家
作家有天生的和力致的兩種?前者一出乎即有大家風範,後者則靠不斷的努力,始可有成。
《傷心咖啡店之歌》的作者來少麟,除了通過幾次信和幾通電話之外,到現在還沒有見過面,對朱小姐的背景也一概不知,但我知道她是一個剛出校門不久還沒有很多寫作經驗的年輕人。半年前,她寄來了她的這部長篇小說,希望我看了提供一些意見。二十多萬字厚厚的一冊,在我忙碌的生活中,一時之間實在不容易找到時間閱讀這樣的一部長篇,因此一壓就壓了半年之久,最近,九歌出版社要出版這部小說了,作者急於想知道我的看法?壓了這么久而未看,對朱小姐著實感到抱歉?因此決定摒擋其他要務,先拜讀《傷心咖啡店之歌》。誰知一看即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不能不感到有幸遇到了一位天生的作家。
在台灣的文學界,寫短篇小說的多?寫長篇的少?蓋因步調快速的工商業社會,使讀者欠缺長時間閱讀的機會,使作者也失去了潛力營構的耐心。其實,真正要涵蓋一個時代或籠括較大社會層面的圖景,非長篇莫辯。然而長篇不但比短篇需要更多的時間,也需要更高的技巧,除非是天生的作家,並不適合作為鍛鍊文筆的試場。初出茅廬的朱少麟一蹴即中的,不能不使我感到驚訝。
《傷心咖啡店之歌》寫的是當代的台北和一群對當前的社會架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質疑的年輕人。盡力追求經濟利益、努力出人頭地,是自由經濟主導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容質疑的人生目的。非如此,即不免流於社會邊緣的地位。在這樣的社會中:還有沒有多元價值觀的可能呢?如果不認同經濟利益及攀爬社會階梯的導向,在這個社會中有沒有生存的空間呢?以
自由i義為標榜的資本主義社會,到底給予人多大的自由?這是作者借書中的人物提出的問題。圍繞著這些問題,作者特別對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之基礎的“自由”,做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
“自由像風,只存在於動態中。”
“人既然群居在一起, 要在怎樣的理性約束下共享自由?這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自由只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以上是書中人物討論自由的片段。我們知道,自由是存在主義所討論的重要主題之一。從以上熱烈的論辯看來,六十年代開始影響台灣的存在主義,在新人類的頭腦中非但沒有消形匿跡?而且仍然在強烈地發酵中。存在主義本就有兩個思想的線路:一是從自由到選擇?到責任:另一是從荒謬到頹廢,到虛無。二者都攸關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而活著的生命啊,在長存的天地里是何許的短暫渺小。窮其一生地進發光亮。以為自己達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事實上連痕跡也不曾留下。人是風中的微塵。馬蒂想到她在台北多年的辛苦生活?那些地盤之爭,那些自由之爭,即使爭到了,又算什麼?人只不過是風中的微塵,來自虛無?終於虛無,還有什麼好苦惱執著的呢?就算是什麼也不苦惱執著,結果還是一樣,生命本身,和無生命比起來,一樣地虛無,一樣地沒有意義。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