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教子讀書

傅雷一生博覽群書,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著極淵博的知識,他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培養也要求極高。 次子傅敏曾回憶說,剛進入國中,父親就要求他讀 《古文觀止》。傅雷對兒子說:“這個古文選本,上起東周,下迄明末,共輯文章220篇,能照顧到各種文章體裁和多方面的藝術風格。其中不少優秀文章反映了我國古代各家散文的 不同風貌,如《戰國策》記事的嚴謹簡潔;縱橫家說理的周到縝密;《莊子》想像的汪洋恣肆……無論它的說理、言情、寫景、狀物,均堪稱典範,對你的古文學習和修養有幫助。” 他每星期天選擇其中一篇詳細講解,孩子讀懂後便要背誦。
 一次,傅敏由於忙於球賽而未能背出《岳陽樓記》。垂著頭,心中忐忑不安,等著父親批評。平時對兒子要求極嚴的傅雷這回沒有發脾氣。使勁吸著煙,半晌才緩緩地說:“過去,私塾先生要學生背書,子曰、詩云,即使不懂,也要鸚鵡學舌地跟著念和背。誠然,死記硬背不宜提倡。然而平心而論,似也有其道理。七八歲的孩子,記憶力正強,與其亂記些無甚大用的順口溜,不如多背些古詩古文。中國的好詩文多得很。一首首一篇篇地儲存在腦子裡。日子長了,印象極深。待長大些,再細細咀嚼、體味,便悟出了其中意義。這叫作反芻。若到了二三十歲,甚至更晚才開始背,怕也難記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都是經驗之談哪!……”望著已經知錯的兒子,傅雷翻開《岳陽樓記》這一篇,讓兒子高聲朗讀,然後意味深長地說:“范仲淹先生登岳陽樓,將覽物之情歸納為悲喜二意,指出古之仁人憂多而樂少。然後說明自己之憂樂俱在天下,正見他確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真意。還記得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么?”“記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傅雷點點頭:“那么你想想看,為什麼同樣登高望遠,同樣登岳陽樓,聽見之景是一樣的,而他的想法與別人不同?他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和他的經歷、思想有什麼聯繫?全文是怎樣一層層展示它的中心的?……” 望著父親那眼鏡片後慈祥、智慧的目光,傅敏重重地點點頭。
     二十多年後傅敏回憶起來,耳邊似還響起父親那熟悉的聲音:“做學問需要切切實實地下功夫,不能自欺欺人呵!”    長子傅聰是著名的鋼琴藝術家。在傅雷的影響下,從小熟悉了貝多芬、克利斯朵夫等,培養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並在父親嚴格執教下學習音樂,練習鋼琴,從而走上成材之路。1954 年傅聰赴波蘭參加國際鋼琴比賽,取得優異成績,並引起轟動。歐洲的評審們在幕後聽到傅聰的西洋曲子裡,隱隱約約地揉合了唐詩的意境。意境是中國式審美的特質,外國評審傾倒了。東西方文化交融成了傅聰成功的秘訣。《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在海外學藝的兒子的部分家信。它記載了父輩對兒輩的精神上的家訓,記載了一位歷經滄桑的飽學的長者對才華橫溢但又初入人世的青年人的忠告。這不是普通的家書,是充滿了父愛的教子篇,是一部青年修養的好讀本。    可見,傅雷是把讀書與做人,讀書與藝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希望兒子能做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事實也真像老人所期望的那樣,傅聰在異國飄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中,從父親所推薦、所分析的一系列書籍中吸取了豐富的精神和藝術的養料,從而對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對藝術有更誠摯的愛。不管在人生旅途中遭到怎樣的風浪和坎坷,他都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