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腦室

側腦室

位於大腦半球的深部,左、右各一,呈“C”形室腔,內襯室管膜,腔內充滿腦脊液。兩側腦室借正中矢狀界板分開,稱透明隔。每側腦室均經室間孔,通第三腦室,故亦間接相通。每一側腦室包括一個位於頂葉內的中央部及伸向額、枕、顳葉的前角、后角和下角。側腦室脈絡叢附於背側丘腦背面,向前經室間孔與第三腦室脈絡叢相連,向後經側副三角繞背側丘腦向後,繼而轉向前下,沿海馬傘伸至下角前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側腦室
  • 外文名:Lateral ventricle
解剖學特點,解剖,

解剖學特點

是大腦半球之中的空腔,內容腦脊液。分為如下四部,並以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

解剖

中央部:位於頂葉內在丘腦上方,胼胝體之下,為室孔伸到壓部之間部分,內含一部分脈絡叢。中央部的頂由胼胝體構成,室底自外側向內依次是尾狀核、終紋、背側丘腦背面的附著板、脈絡叢和穹窿。側腦室中央部與后角、下角匯合的部分稱為側副三角。此三角區的形態變化在側腦室造影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
前角:為室間孔向前部分,其內側為透明隔,外側是尾狀核頭,上方為胼胝體乾,前方抵達胼胝體膝。前角自室間孔的平面起伸向前方,胼胝體形成它的頂和前壁;尾狀核頭作成它的底和外側壁;透明隔張於胼胝體與穹窿之間,分隔兩側的前角。后角的長度不一,胼胝體毯的纖維形成其背側壁和外側壁,底面是枕葉髓質;內側壁上有一縱行隆起,即禽距,由距狀溝深陷而成。
后角:從中央部向後,伸入枕葉之中。伸入枕葉,稍顯狹小。胼胝體毯構成其頂和外側壁;內側壁由兩個縱行隆起構成:背側隆起稱后角球,由胼胝體壓部至枕葉的纖維構成;腹側隆起稱禽距,由距狀溝深陷而成。底由枕葉髓質構成。
下角:位於海馬的背外側,內含脈絡叢。下角自側副三角開始,循背側丘腦後部繞向下方,再向前伸入顳葉的內側部。它的底面直接接連后角的底,底上有一顯著的側副隆起,由深陷的側副溝造成。頂和外側壁大部成自毯,頂的內側部有一小部分成自尾狀核和伴隨它的終紋。下壁最顯著的結構是海馬和海馬繖。側腦室脈絡叢附於背側丘腦背面,向前經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的脈絡叢相連續,向後經側副三角繞背側丘腦向後,繼而轉向前下,沿海馬繖伸至下角前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