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側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十九。具有祛風散寒,祛濕活血之功效。主治風血痹,身體不仁。

基本介紹

  • 名稱:側子散
  • 別名:芍藥湯(《聖濟總錄》卷十九)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九
  • 功用:祛風散寒,祛濕活血
  • 主治:風血痹,身體不仁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

組成

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麻黃(去根節)一兩,萆粟一兩,當歸一兩,丹參一兩,細辛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祛風散寒,祛濕活血。

主治

風血痹,身體不仁。

方義

側子散生附子旁側,其氣熱劣而輕揚,專於發散四肢,充連皮毛,為治風之藥,主祛風散寒;赤芍藥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桂心入二、三分於補陰藥中,則能行血藥凝滯而補腎,由味辛屬肺而能生水行血;麻黃輕可去實,故療傷寒,發汗解表之功最佳;萆粟味苦,可祛風濕利濕濁;當歸與丹參配伍,可補血活血;細辛散寒祛風;甘草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一為側子、細辛等辛散藥與赤芍藥、萆粟等苦寒藥配伍,辛能發散祛風,苦寒泄下除濕;二為桂心、當歸、丹參等補益藥與活血藥配伍,補中寓行,充養肌膚又兼行血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