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

倒影·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

《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重新審視現代主義,從東西方文化的空間特質入手,分析世界各地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建築,通過對空間的解讀,以及其與東西方文化表象的關聯,如象形與拼音文字、西洋棋與圍棋等,為20世紀的現代主義提供了新的詮釋——現代主義是從16世紀起遠東亞洲文化大規模輸入西方的過程中發生的文化雜合的產物。《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為詮釋現代主義給出了新的思路與探索。

基本介紹

  • 書名:倒影•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
  • 作者:平均4.0 星  瀏覽全部評論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3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847900, 9787560847900
  • 品牌:同濟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Modernism: A Hybrid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32
  • 定價:36.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現代主義:東西方文化的雜合》為詮釋現代主義給出了新的思路與探索。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俞炫準 譯者:王勇 (韓國)太貞姬 (韓國)江岱漢 等

俞炫準,美國建築師學會(AIA)成員,美國註冊建築師(NCARB),韓國弘益大學建築系主任,首爾俞炫準建築事務所主創建築師。韓國延慶大學建築工程專業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學專業碩士,以及哈佛大學榮譽建築學碩士。曾工作於理察·邁耶設計事務所、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表達與計算機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2010年)。曾5次在國際設計競賽中嶄露頭角,2010年獲波士頓建築師協會(Boston Society of Architects)建築設計大獎賽優秀獎,2009年獲韓國青年建築師獎。
作品入選CNN舉辦的首爾15個傑出青年建築師評獎。他是2012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的助理專員。他還作為青瓦台改造及韓國首爾總統府等項目的建築顧問,並擔任韓國建築設計競賽的評審。著有《52 912》、《當代建築潮流》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俞炫準對現代主義的起源進行了簡潔而周密的思考,向現代主義完全起源於歐洲的詮釋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挑戰。他細密而敏銳的基於現代建築作品的空間概念分析,支持了現代主義源自傳統和當代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演變的命題。
——哈佛大學教授的安德烈婭·萊絲

名人推薦

俞炫準對現代主義的起源進行了簡潔而周密的思考,向現代主義完全起源於歐洲的詮釋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挑戰。他細密而敏銳的基於現代建築作品的空間概念分析,支持了現代主義源自傳統和當代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演變的命題。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Leers Weinzapfel Associates合伙人 安德烈婭·萊絲教授

圖書目錄


文化的產物——建築
光的存在條件——虛空
人的空間知覺
東西方的交流
兩個不同的世界
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們
字母和漢字
西洋棋和圍棋
西方的幾何性建築空間
西方建築空間的數學演化
東方建築——柱網系統與模糊的分界
東方和西方的繪畫
東西方文化的混雜
中國文化傳入西方
中國陶瓷的作用
從幾何式園林到風景式園林
東方文化與現代藝術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與日本
現代建築大師的建築空間分析
密斯·凡·德·羅的建築空間演化
勒·柯布西耶的建築空間演化
當代建築大師的建築空間分析
路易·康:靜謐的空間
安藤忠雄:東西方建築的融合
結語
參考書目

序言

東方、西方與自我
三年多以前,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韓文原版,作者以東方文化視點對現代主義所作的新詮釋當時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很喜歡這本書的文風,作者用大量歷史和文化方面的案例與比較闡明自己的反思,觀點鮮明,簡明易讀,能夠體會到作者所具有的東西方教育背景和文化底蘊,又完全沒有通常理論著作的繁冗,讓人覺得這本書的風格正是作者所青睞的現代主義。俞炫準教授是開業建築師,又在大學承擔重要教職,是韓國新生代建築師的典型人物,他思考的現代主義根源的問題代表了韓國年輕一代建築師對今後建築發展方向的一種深層次思考。
關於“東方與西方”,當下,我們身邊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在中國的城市與建築領域,我們與歐美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日益頻繁和普及。以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為代表,學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到國外大學留學,除了以往學生個人申請的情況外,國內外合作的雙學位碩士課程大批湧現出來。日益頻繁的交往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歐美國家以往的強勢權威性減弱,這種減弱從經濟政治領域傳遞到專業領域,大量歐美建築和城市規劃院校轉向中國等正處於城市化發展階段的國家尋找題目和學科發展空間,尋求對話,與大批中國學生去西方接受再啟蒙教育形成逆向。由此,重新審視東西方關係,重新認識和定位自我是當下中國建築教育和專業實踐面臨的嚴肅問題。
過去三年里,我有相當長時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做訪問教授,教城市設計,做有關亞洲城市的研究和考察,並不斷往返於上海和新加坡,兼顧處於不同狀態下的兩方面工作。這段特殊經歷讓我看到了與東西方交流同等重要的東方與東方的關係,亞洲內部交流的意義是東西方交流無法替代的。從功利角度而言,今天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具體問題在先行的亞洲城市中各有其解決辦法,分析這些經驗比學習西方更有效;更重要的是,亞洲視野下的交流提供了一個新視點理解自我――可以從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發展軌跡的近鄰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我。這一點在東西方關係中很難體會到,二者的差異和差距太大。俞炫準教授用東方文化視點對現代主義進行反思和溯源,現代主義及現代性等問題,在西方已經不是問題,但恰恰是亞洲城市與建築發展繞不過去的思想“門檻”。
此外,當我看到一個並非全貌的亞洲,尤其是看到一些並未國際化,將來也未必完全國際化的亞洲小城鎮之後,第一反應是想知道中國大量的普通中小城市目前的狀態,但知之甚少,這方面的資料也十分貧乏。我們太忙,日以繼夜地為這些城市建設提供圖紙,以至於沒有時間去了解這些城市。許多國家和城市都經歷過快速城市化過程,一戰後歐洲大量住宅建設促進了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普及,二戰後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推廣了現代主義城市規劃思想。儘管西方在進入後現代時期後對二者大加批評,但就亞洲情況而言,現代主義與當時社會需求之間的合理契合仍然是值得學習的進步思想。當下的城市化進程為城市與建築學科發展提供了一個歷史契機,我認為,仔細理解自我,研究西方對應歷史階段的發展規律,提出適合於中國實際情況的新思路,不盲目跟隨今天的西方潮流,是實現東方與西方平等對話的出路。
俞炫準教授這本書是同濟大學出版社新推出的“倒影”叢書的第一本,叢書的主題是探討現象和形式背後的思想“種子”。我相信本書所探討的現代主義、東方和西方話題必然引發中國學者和專業人員進一步的討論和反思。

沙永傑
2012年3月2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