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新“國十條”

保險業新“國十條”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3日公布。從2006年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國十條”,到今天的新“國十條”,表明了中央對保險業的重視。保險業應當抓住機遇,革除弊端,回歸根本,借新“國十條”浴火重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 意見簡稱:新“國十條”
  • 發文機關: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14年08月13日
  • 主題分類:財政,金融,保險
意見,新國十條,

意見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對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帶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障社會穩定運行、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堅持完善監管、防範風險,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健全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使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意見》提出了9方面29條政策措施。
一是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
二是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
三是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四是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拓展“三農”保險的廣度和深度。
五是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促進保險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
六是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深化保險行業改革,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鼓勵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加快發展再保險市場,充分發揮保險中介市場作用。
七是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八是加強基礎建設,最佳化保險業發展環境。全面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的保險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
九是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建立保險監管協調機制,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研究完善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加快發展的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加強對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的用地保障,完善對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新國十條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記者王立彬、何雨欣)《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3日公布。從2006年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國十條”,到今天的新“國十條”,表明了中央對保險業的重視。保險業應當抓住機遇,革除弊端,回歸根本,借新“國十條”浴火重生。
平心而論,8年來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民眾生產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不論是從產業地位看,還是從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看,保險業都有很大提升改進空間。
現代保險業起源於互助共濟。從自保形式發展至互助組織,再從鬆散互助狀態進入公司制規範狀態,但無論怎樣發展,保險業互助共濟的社會精神、倫理原則不能改變。一旦失本,公認的避險利器就成了鈍器,社會穩定器反而成為不穩定因素。
保險界人士也承認,近年來一再發生的騙保、惜賠、拒賠事件,使不少人敬保險而遠之,甚而出現越來越多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局面。“去香港買保險”與“到香港買奶粉”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誠信危機使一個行業形象“倒掉”。
中央強調保險業要服務於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在這方面,保險業有無可限量的潛力,關鍵是要回歸根本、接上地氣。社會轉型時期,公眾承擔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心理壓力,這正是保險業要抓住的機遇。從食品安全事故險到校園安全險,從醫療糾紛責任險到旅遊安全險,蘊藏在13億國民中的安全需求,應深入發掘,大膽創新。如果能抓住機遇,我國保險業前途無量。
歸根到底,公眾對保險業的信任是建立在誠信建設基礎上。革除弊端,回歸根本,保險業才會有新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