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瓦共和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一般指本詞條

圖瓦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管轄,亦屬於東西伯利亞經濟區。位於中西伯利亞南部,薩彥嶺以南,唐努烏拉山以北。小葉尼塞河和大葉尼塞河在此交匯,合稱葉尼塞河。歷史上屬於唐努烏梁海地區的主要組成部分,面積170,427 平方公里。西部是阿爾泰共和國,西北部是哈卡斯共和國,北部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東北部是和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南部和東部與蒙古國接壤。俄語、圖瓦語同為官方語言,首府為克孜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圖瓦共和國
  • 外文名稱: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Тыва́;圖瓦語: Ты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語:Tyva Republic
  • 行政區類別:聯邦主體/自治共和國
  • 所屬地區: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 下轄地區:16區、1直轄市、4市、3鎮、94村
  • 政府駐地克孜勒
  • 電話區號:+7394
  • 郵政區碼:RU-TY
  • 地理位置:中西伯利亞南部
  • 面積:170,427 km2
  • 人口:321,722(2018年)
  • 方言:俄語、圖瓦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亞洲中心”紀念碑
  • 機場:克孜勒機場
  • 成立時間:1992年3月31日
  • 時區:東七區(UTC+7)
  • 主要山峰:薩彥嶺、唐努烏拉山
  • 主要河流:小葉尼塞河、大葉尼塞河
  • 高等院校圖瓦國立大學
  • 地區領導人:紹爾班·瓦列里耶維奇·卡拉-奧爾 
  • 著名人物:謝爾蓋·庫茹蓋托維奇·紹伊古 
歷史,早期歷史,近代歷史,“圖瓦人民共和國”時期,衛國戰爭時期,併入蘇聯,俄羅斯聯邦時期,地區象徵,國旗,國徽,國歌,地理,地理概況,自然資源,人口,文化,民族概況,人文資源,科教,體育,軼事,經濟,工業,農業,服務業,醫療,交通運輸,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表,首府,名人,

歷史

早期歷史

唐朝以前,唐努烏梁海地區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等中亞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區域。
公元647-648年,都播等部先後遣使請求唐朝在其地設定“唐官”,唐朝置堅昆都督府,隸屬於安北都護府管轄。
公元745年,回紇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回紇汗國,唐努烏梁海地區歸回紇汗國管轄,一度在該地建立過行宮。
9世紀中期,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邊疆民族黠戛斯稱雄漠北,唐努烏梁海地區成為黠戛斯屬地。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次年即遣其長子朮赤領兵征服了唐努烏梁海地區,在該地設定了4個千戶,而禿巴斯人則歸成吉思汗直接管轄,後成為元朝嶺北行省的組成部分。出於蒙古內部權力之爭的需要,忽必烈對唐努烏梁海地區進行了苦心經營:派遣得力親信出任在該地區設定的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烏斯、昂可剌等“五部斷事官”,派遣軍隊駐守屯田,徵收賦稅等,該地區成為禿巴斯族、蒙古族、漢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明代,唐努烏梁海地區歸瓦剌控制,明朝中期,蒙古達延汗擊敗瓦剌部,將唐努烏梁海地區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明末清初,唐努烏梁海地區屬於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首領管轄,並是其常駐之地。
清朝地圖中唐努烏梁海的地理位置,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清朝地圖中唐努烏梁海的地理位置,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1655年,清朝冊封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首領俄木布額爾德尼扎薩克,唐努烏梁海地區由此正式納入到了清朝的版圖之中,清朝也由此開始了對該地區實施有效統治。
1727年,清朝和沙皇俄國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唐努烏梁海地區北部沙賓達巴哈以東的中俄邊界,使沙俄向克穆齊克河流域及其以東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公開擴張得到了遏制。

近代歷史

1864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了唐努烏梁海地區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區。
1860年至1911年,沙俄以“探險”和“採礦”為名,繼續對唐努烏梁海地區進行殖民和經濟侵略。
1911-1912年間,受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中國北疆出現了外蒙古“獨立”的危機,其影響也波及到唐努烏梁海地區。在圖瓦境記憶體在著三派主張:一部分人主張唐努烏梁海獨立,一部分人主張併入外蒙古,而另一部分人主張併入俄羅斯帝國。同年初,在沙俄商人的唆使下,唐努烏梁海地區發生了搶掠內地商號的事件,內地商人紛紛逃離該地。2月,在沙俄的慫恿和支持下,唐努旗副都統貢布多爾濟宣布屬下的三旗“獨立”,並請求沙俄出兵協助占領唐努烏梁海地區各要地。宣稱圖瓦是俄羅斯帝國的“保護國”
1914年6月,伊爾庫茨克總督府宣布俄國對唐努烏梁海地區“實施保護”,隨即向各旗總管宣布了這一決定。俄國的政策是使外蒙脫離中國,同時使唐努烏梁海脫離外蒙,將其變為 “薩彥嶺以南俄羅斯”。在俄國占領期間,禁止蒙古人和華人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
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紅軍一度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控制當地俄僑村莊,並對烏梁海人表示寬大,與各旗訂立“條約”,允許當時在法理上尚屬中國領土的唐努烏梁海“自立”。至於那些“條約”,雖然聲稱放棄帝俄時代的侵略政策,但對於俄國人已經在唐努烏梁海奪得的各項利益,例如墾殖、漁獵、伐木等等則一項也沒有放棄,而且將“永遠保持”。因此在事實上,蘇維埃政權完全繼承了沙俄時期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既得利益。
1918年6月18日,在圖瓦境內的烏梁海地區召開由蘇俄操縱的與圖瓦聯席會議,在會上通過了所謂“《關於蘇俄與圖瓦的互助條約》”,而此時烏梁海的大部地區仍然被高爾察克的白俄軍隊盤踞。同年,北洋政府徐世昌嚴式超等率兵驅逐了盤踞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匪餘部,收復了唐努等四旗,在當年7月收復唐努烏梁海全境。嚴式超正式出任駐唐努烏梁海佐理專員,重新將唐努烏梁海納入中國版圖。
然而好景不長。1921年3月,恩琴率領的白俄軍隊在攻占庫倫(現烏蘭巴托)後向西攻入唐努烏梁海地區,中國駐軍和官員大部分遇害。同年夏,蘇俄紅軍以“支援東方被壓迫人民解放鬥爭”的名義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消滅了盤踞在該地區的白俄勢力後卻留下來不走,並在其境內發動“人民革命”,驅逐了中國及外蒙官員。同年8月14日,在蘇俄的策動下,唐努烏梁海宣布“獨立”,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以俄國殖民點別洛沙爾斯克為首都,改名為“克孜勒”(紅城)。同時在蘇俄的扶植下組建“圖瓦人民革命黨”作為“執政黨”,由喇嘛丹都克出任“總理”。但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同年9月,蘇俄宣布不把“唐努圖瓦”視為自己的領土。
1924年,蘇聯承認“唐努圖瓦共和國”。並在次年7月與“唐努圖瓦共和國”簽訂“友好條約”,建立“外交關係”,但實際上完全控制著“人民政權”的運作。

“圖瓦人民共和國”時期

1924年,圖瓦境內發生政變,喇嘛丹都克出任“國家元首”。親蘇的圖瓦人民革命黨員被驅逐出政府,轉而與蒙古國的上層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來。並且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互相承認彼此的獨立。
1926年11月,圖瓦人民革命黨宣布把“國名”改為“圖瓦人民共和國”,並頒布了“憲法”。而中國主張其是領土一部分,不承認其獨立地位。
1928年,圖瓦小呼拉爾宣布以黃教為“國教”,並遙尊遠在拉薩的十三世達賴喇嘛為宗教領袖。此時“圖瓦人民共和國”的一系列親蒙政策已經引起蘇聯方面的警覺,蘇聯不得不向圖瓦增派占領軍和政治官員,以鎮壓其境內的親蒙派政治勢力。
1929年,由莫斯科東方大學培訓畢業的五名烏梁海人以“調查經濟情況”為由返回圖瓦。他們一回到圖瓦便隨即發動政變,推翻境內的親蒙政權。成立“最高人民委員會”,成為境內最高權力機構。在此後的三年內,照搬蘇聯模式在全國建立基層組織,並在蘇聯指示下開展“反封建革命”。在圖瓦全境開展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運動。
在政治上,清洗維護傳統的右翼領導人,確立共產黨政權的絕對領導地位,對反對共產黨政權的事件進行武力鎮壓。並於1932年逮捕並處決了丹都克喇嘛。同時,對圖瓦人民革命黨展開大清洗,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黨員被逮捕處決。在文化上,打壓喇嘛教薩滿教等宗教勢力,圖瓦境內的喇嘛寺院也從1929年的25座減少到1932年的1座,當地最大的查丹寺被燒得僅剩一層一米厚的灰燼。僧人數量由1929年的4000人減少至1932年的15人,薩滿巫師則一名不剩。同時為了控制其文化,在1943年,圖瓦語改用在西里爾字母的基礎上的新文字書寫,停止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字(即老懞文)。農業上,強制推行農牧業集體化,圖瓦境內超過90%的牲畜被充公。
在此次清洗之後,“最高人民委員會”的五名成員之一的薩爾查克·卡巴霍列科維奇·托卡成為了“圖瓦人民共和國”實質上的最高領導者。蘇聯吞併圖瓦後,他一直擔任“圖瓦人民革命黨”(圖瓦併入蘇聯後改為圖瓦共產黨)的第一書記直至1973年去世,統治這塊土地長達44年之久。
“圖瓦人民共和國”名義上是一個“獨立國家”,雖然有自己的“國家象徵”,但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蘇聯的附庸國,直到1944年被蘇聯吞併
“圖瓦人民共和國”國旗“圖瓦人民共和國”國旗

衛國戰爭時期

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圖瓦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大呼拉爾當天即向克里姆林宮發去電報,表示“圖瓦人民將挺身參加蘇聯人民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的鬥爭,並要為此竭盡一切力量和手段,直到取得最後勝利”。三天后“圖瓦人民共和國“對德宣戰,蘇聯政府在未通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情況下,指示“圖瓦人民共和國”參加蘇聯衛國戰爭。1942年,蘇聯政府允許在“圖瓦人民共和國”進行徵兵。
第一批新兵在1943年5月入伍,加入蘇軍第25獨立坦克團(1944年2月起成為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第52軍的一部分)參加了在烏克蘭、摩爾達維亞境內的戰役。 之後隨軍相繼解放了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而第二批新兵加入了蘇軍第8騎兵師,參加了在烏克蘭西部地區對德軍後方的反擊。在衛國戰爭的四年內,一共有8000多名圖瓦人參加蘇聯紅軍開赴衛國戰爭戰場,其中有不少人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獲得了蘇聯和“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各類嘉獎和獎章。
在衛國戰爭的四年內,“圖瓦人民共和國”為蘇聯幾乎無償的提供了大量的糧食、牲畜、數以萬計的各類食品與物資。此外在戰爭結束時還捐贈了3萬多頭奶牛,以幫助烏克蘭戰後農牧業重建。同時,蘇聯也從中對“圖瓦人民共和國”進行經濟掠奪,據不完全統計,一共有折合3500萬盧布的黃金儲備在戰爭四年里被陸續轉移至蘇聯境內。

併入蘇聯

1944年8月17日,在薩爾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圖瓦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大會通過一項宣言,宣言中稱:“由於對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的無比崇高的熱愛,請求蘇聯接納‘圖瓦人民共和國’”。同年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其“請求”,並於同日頒布了《關於接納圖瓦人民共和國進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決定》,圖瓦人民共和國”改名為“圖瓦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至此,圖瓦正式成為蘇聯領土。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條約對於外蒙古的地位做了明確的規定——即中國承讓外蒙古為獨立國家,但並未提及唐努烏梁海的歸屬。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將唐努烏梁海列為第299號選區,通過中華民國駐前蘇聯大使傅秉常的調查,國民政府知道此事但未表態。
1948年5月,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是永遠屬於中國的神聖的領土”。但蘇聯政府置若罔聞。自此之後,中國在事實上完全喪失了對圖瓦的領土主權。
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國旗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國旗
1961年10月11日,圖瓦自治州升格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直至蘇聯解體。在被蘇聯統治的半個世紀裡,圖瓦一直對世界的其餘部分緊閉大門,外國記者、旅行家和外交官很難獲得前往圖瓦地區的許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個神秘之地。

俄羅斯聯邦時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隨著戈巴契夫改革,民族意識覺醒。圖瓦境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逐漸表露。要求提高本民族地位的呼聲日益增強,甚至還引發了一波反俄潮。1990年2月,圖瓦師範學院(現俄羅斯圖瓦國立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卡迪爾-奧爾(音譯,後擔任圖瓦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在克孜勒創立“圖瓦民主運動”,主張改善圖瓦長期以來就業、住房奇缺等民生問題,同時主張復興圖瓦語、提高圖瓦文化的地位。
然而不久後,圖瓦境內便爆發了民族主義騷亂,造成數十人死亡。當時一些激進的圖瓦人更是宣稱“俄羅斯人,留下來給我們當奴隸!”、“給你們一周期限(搬走),否則消滅你們!”導致大量俄羅斯人回遷,許多外地人衝進城市搶占住宅,社會持續動盪。直到現在,圖瓦共和國仍然是俄羅斯境內治安最為混亂的地區之一。
1990年12月12日,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主權宣言。
1991年“八一九事件”後更名為“圖瓦共和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獨立,但圖瓦仍留在俄聯邦內。並在1992年3月31日簽署了俄羅斯聯邦條約,正式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1994年俄羅斯發行的紀念圖瓦併入俄羅斯50周年的郵票1994年俄羅斯發行的紀念圖瓦併入俄羅斯50周年的郵票
1993年10月22日,圖瓦共和國頒布新憲法。成立由32人組成的最高呼拉爾和大呼拉爾(地方議會),負責外交政策和憲制事務。共和國領導人稱“圖瓦共和國總統”
199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在法律上明確承認唐努烏梁海(圖瓦)為俄羅斯領土。
2001年5月6日,經全民公投後通過的圖瓦共和國現行憲法。現行憲法中沒有提及圖瓦的主權,以及俄語和圖瓦語的地位。同時廢除了“圖瓦共和國總統辦公室”,“共和國總統”改稱為“共和國主席”,由俄羅斯總統任命。根據2000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總統令,圖瓦共和國由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管轄。

地區象徵

1992年9月17日,圖瓦共和國最高委員會通過了新的圖瓦共和國國旗、國徽

國旗

圖瓦共和國國旗圖瓦共和國國旗
圖瓦共和國國旗是一面藍色背景的矩形旗幟,長寬比為3:2(2002年以前為1:2)。由藍色、白色、黃色三色組成。
在靠旗桿的側面,從旗幟左下角和左上角各發出一道45°的白色斜寬條,在兩道白色斜寬條中間又有一道平行的藍色斜窄條,其寬度是旗寬的1/18。白色斜寬條和藍色斜窄條在旗長1/3處相交,轉為一道與旗面平行的橫條,其寬度是旗寬的1/3。在旗面兩道白色斜寬條相交之處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顏色為黃色。
藍色象徵著晴朗的天空,崇高的目標,以及各族人民的相互尊重,致力於美好的社會;白色象徵純潔,也代表著圖瓦人迎接貴客的傳統飲品奶茶;黃色(金色)象徵著共和國的財富和正義,也象徵著共和國悠久的歷史和圖瓦民族的傳統宗教信仰——藏傳佛教。
國旗上的兩道白色和藍色條紋象徵流經共和國境內的兩條主要河流——大葉尼塞河與小葉尼塞河,在圖瓦首府克孜勒交匯,稱葉尼塞河之始。

國徽

圖瓦共和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一般指本詞條)
圖瓦共和國國徽呈梅花形。其背景為藍色,外圍是金黃色與白色的框架。與國旗顏色組成相同。
國徽中心圖案是一名騎手騎在駿馬上飛奔,右上角是散發光芒的金黃色太陽。象徵著圖瓦人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文化,以及圖瓦人崇尚和平與繁榮,追求光明,生生不息。圖案下方的白色綬帶上書寫著共和國國名“Тыва”,也象徵著圖瓦人的熱情好客。

國歌

圖瓦共和國成立之初,以一首圖瓦民歌《充滿松子的森林》(音譯)作為國歌。在2011年8月11日,圖瓦共和國採用了新的國歌《我是圖瓦人》,該曲中伴隨有圖瓦特色的呼麥旋律。

地理

地理概況

圖瓦共和國位於東七區(UTC+7),地處中西伯利亞地區南部,南部與蒙古國接壤。共和國面積170,427平方公里,南北距離420公里,東西距離630公里。其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上葉尼塞盆地,多為森林;西部多為高山和荒漠。南北分別被薩彥嶺與唐努烏拉山環繞,80%的土地為山脈、高原。在共和國東部阿托斯自然保護區內有死火山群。最高峰為蒙庫薩爾德克山,海拔3976米。
山間有多條河流和各類大小湖泊,淡水潛力豐富。其主要河流有大葉尼塞河、小葉尼塞河、克穆齊克河。大小葉尼塞河在克孜勒匯合後,始稱葉尼塞河並向西向北流去。其水源主要來自雪山融雪和夏季的降水。湖泊眾多,大部分起源自冰川。境內還有13個鹹泥湖和50多個治療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水溫最高可達到85°C,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此外,薩亞諾- 舒申斯克水庫有一部分位於圖瓦共和國境內。
圖瓦深處內陸,大陸性氣候明顯。冬季嚴寒,最低溫度在-30°C—40C°;夏季乾燥,最高溫度在25°C—35°C。年降水較少,從山區的1000毫米向山間盆地的200毫米遞減。植被期在150-160天。而且在不少地方還有永久凍土帶。

自然資源

圖瓦位於東西伯利亞針葉林和中亞半沙漠景觀交匯處,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動植物的豐富性。森林面積占地區總面積的85%以上,且絕大部分為針葉林。境內約有300萬公頃的雪松森林,占俄羅斯全部雪松森林的11%。且動植物種民眾多,鳥類有348種,哺乳動物近百種。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收藏價值。超過90%的領土是狩獵場。主要有黑貂,松鼠,狼獾,貂,熊,狼,山羊,麝鹿等動物。
蘇聯解體後,由於中俄間經濟貿易結構變化,中國對木材的進口需求滋生了當地的過度採伐。採伐量比官方定額高出數倍,大部分非法採伐是來自中國的鋸木廠和木材加工廠。導致了圖瓦的林業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此外,境內的偷獵活動也曾猖獗一時,使得稀有物種種類明顯下降,走私活動時有發生。

人口

人口密度1.91人/平方公里(2018)。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4.04%(2018)。人口出生率為23.2‰(2016),是俄羅斯境內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5‰(2016),位居全俄第三,僅次於車臣共和國和印古什共和國。人口平均壽命為57.2歲/69歲(男性/女性)。

文化

民族概況

圖瓦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主體民族為圖瓦人(占82%),其次是俄羅斯人(16%),此外還有科米、哈卡斯、韃靼、烏克蘭、亞美尼亞、吉爾吉斯、布里亞特等多個民族。官方語言為圖瓦語和俄語,多講圖瓦語。大多數居民都集中在山地之間的盆地和河谷中。俄羅斯人以及講俄語的居民主要集中在首府克孜勒。
圖瓦人主要信奉喇嘛教薩滿教,並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山地、平原的畜牧業者(西部圖瓦人)和高山森林中的狩鹿者(東部圖瓦人)。他們仍然保留了諸如販鹽和遊牧等傳統生活。
圖瓦共和國境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圖瓦共和國境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有證據顯示,現代圖瓦人是蒙古人突厥人、薩摩耶德人以及愒人的後裔。消亡了的南部薩摩耶德人,包括馬托爾人、科依巴爾人、卡爾馬立人等被東部圖瓦人同化成為托德金、托法拉爾、索約茨、杜喀等部落。圖瓦人伊爾吉特部也被認為是薩摩耶德人的後裔。另外,圖瓦語中稱呼葉尼塞河的詞也被認為是源自烏拉爾語系薩摩耶德語支。圖馬特、明伽、蒙古什、薩爾察克等部被認為是源自蒙古人。
圖瓦人因喉音唱法而著名。參見:呼麥西奇卡基拉。其中以呼麥最為著名,成為共和國的非官方象徵。

人文資源

位於克孜勒市內的阿拉丹·馬迪爾(音譯)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人文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於2008年翻修後對外開放,是該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主要展出在圖瓦共和國境內的考古發掘文物,以及從原始社會時期到近現代各個時間段的各類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展品。此外,克孜勒市內還有政治壓迫紀念館、體育榮譽博物館、圖瓦地方歷史博物館等多個博物館。
從地理上看,圖瓦曾被認為是亞洲的地理中心,首府克孜勒的烏盧格赫姆河岸邊高聳著“亞洲中心”紀念碑。
位於克孜勒的“亞洲中心”紀念碑位於克孜勒的“亞洲中心”紀念碑
阿拉丹·馬迪爾(音譯)國家博物館阿拉丹·馬迪爾(音譯)國家博物館

科教

圖瓦共和國的教育機構由共和國教育與科學部統一管理,共和國境內最高學府為圖瓦國立大學。各類國小、初等中學、教培機構大約500所,在校學生約5萬人。教育體系建設較為健全。職業教育方面,有各類職業院校20餘所,在校學生1.3萬人。在科研領域,有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設立在圖瓦,有研究人員400多人,其中博士約380人。

體育

圖瓦的主要傳統運動有摔跤、射箭、拳擊,此外還有足球、排球等現代體育運動。在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多名俄羅斯體育健將。

軼事

在2016年4月,在共和國境內出現了俄語居民聯盟組織“俄羅斯人”,意在保護當地俄羅斯人的權益。該組織在寄給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信中提到該地區存在的民族歧視問題——共和國17個區長當中只有一名俄羅斯人,政府成員中僅三名俄羅斯人,而選舉委員會更是沒有一名俄羅斯人。除此之外還反映了地區俄語教學不足的問題。之後有人回應稱,該組織的信息“不包含提案,申請或投訴的實質,只是包含檔案材料”,因此“不可能就其內容的實質作出回應”。
同年7月,聯邦民族事務局局長伊戈爾·巴里諾夫(音譯)引用一項民調顯示,圖瓦共和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居民對該地區內的民族歧視表示不滿。

經濟

圖瓦共和國是東西伯利亞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分為3個基本經濟區:中心區是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工業區,包括克孜勒阿克多武拉克、恰丹;南部畜牧業區是最重要的農業畜牧業區;東北區是木材加工、狩鹿及漁業區。

工業

圖瓦共和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工業、食品工業、建材工業、木材及木材加工工業、採礦工業。最重要的工業是礦山開採業,即有色金屬、石棉、煤、金及其它礦產的開採。
圖瓦共和國境內的煤礦圖瓦共和國境內的煤礦
共和國境內的規模以上工業有:圖瓦“鈷”企業、圖瓦“石棉”企業(阿克多武拉克)、水銀開採開發企業、金開採企業。
食品工業近年發展較快,有肉類加工廠、麵粉廠、奶和啤酒釀造廠等

農業

圖瓦共和國是俄羅斯主要畜產品輸出地區,80%多的產品為畜產品。主要表現為養馬業、養鹿業、養駝業、養細毛綿羊業和養肉、奶牛業。農業經營用地約500萬公頃,占共和國領土的三分之二。其中耕地為50萬公頃,草場為10萬公頃,牧場為400多萬公頃。

服務業

截至2018年,圖瓦共和國境內有7096家註冊企業,平均員工人數為8423人。在規模上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主要面向工農業產品的銷售和服務。
由於地理環境原因與歷史原因,圖瓦共和國境內缺乏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因此中小企業在共和國經濟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2017年,圖瓦共和國制訂了關於鼓勵中小企業與招商引資的計畫,意在鼓勵在共和國境內經商創造有利條件。

醫療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的制約,圖瓦共和國長期以來是俄羅斯醫療水平最為落後的地區之一,人均擁有醫療床位、人均擁有醫生數量都遠低於俄羅斯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共和國境內僅有30餘家醫療機構。

交通運輸

圖瓦共和國境內無鐵路,其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主要公路幹線有阿克多武拉克克孜勒阿巴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行政區劃

圖瓦共和國的面積為為17.04萬平方公里。含16個區、1個共和國直轄市、4個區級市、3個市鎮,94個村。行政中心駐克孜勒。

行政區劃表

巴伊—泰金斯克區
右赫木其格區
左赫木其格區
卡—赫姆斯克區
克孜勒市
蒙貢泰金區
奧烏尤爾斯克區
皮伊—赫姆斯克區
托金斯克區
特爾—霍利斯克區
特斯—赫姆斯克區
托利區
烏魯格—赫姆斯克區
恰阿—霍利斯克區
切迪—霍利斯克區
埃爾津旗
(粗體為政府駐地)
圖瓦共和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一般指本詞條)

首府

圖瓦共和國首府為克孜勒俄語/圖瓦語:Кызы́л),坐落在大小葉尼塞河匯合處。人口116,983 (2018年)始建於1914年,當時稱為別洛沙爾斯克(Белоца́рск),意譯為“白沙皇城”。1918年改名克木畢齊爾(Khem-Beldyr),1926年“圖瓦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現名。“克孜勒”是圖瓦語中“紅色”的意思。
克孜勒市徽克孜勒市徽

名人

謝爾蓋·庫茹蓋托維奇·紹伊古:現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父親為圖瓦人,母親為俄羅斯人。於1955年5月21日出生於圖瓦自治共和國的恰丹
珊蔻·娜赤婭克:一位知名的呼麥歌手,1957年出生於圖瓦自治共和國(Lost rivers即是她的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