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昌

侯德昌

侯德昌,1934年生於河南輝縣市孟莊鎮,他自幼酷愛書畫。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上世紀70年代後期任教國畫山水課並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他現為中國美協會員。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德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輝縣市
  • 出生日期:1934年1月30日
  • 職業:書畫家
  • 主要成就:赴多國辦個人畫展,收到好評
  • 代表作品:《中華魂》《山永壽松長青》
人物簡介,人物年表,藝術觀點,作品特點,藝術風格,作品介紹,代表作品,出版物,

人物簡介

侯德昌,河南輝縣市孟莊鎮南田莊人,1934年1月30日生。著名書畫家。畢業於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任教。侯德昌生長在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自幼酷愛書畫。
侯德昌

人物年表

1961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後留校執教,現任該院繪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書畫 。
1974年與白雪石合作山水畫《長城腳下幸福渠》入選全國美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77年為毛主席紀念堂書寫“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獲文化部獎。
1982年作品《嶗山圖》參加法國沙龍美展 。
1983年開始探索刻字藝術,1984年所作書法入選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並先後三次在北京、河南舉辦刻字書法展。出版有《侯德昌刻字書法選》。
1986、1988年先後應邀赴美國、新加坡訪問講學、舉辦個人書畫展。侯德昌生長在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自幼酷愛書畫。1950年考上輝縣一中。
1953年入汲縣(今衛輝市)師範學習,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70年代後期任教國畫山水課,同時,到祖國的名山大川去進行寫生收集素材,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
1976年,毛澤東主席逝世,黨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在從全國書法界徵集的萬份稿件中,侯德昌書寫的“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十七個大字被選中,製成金字鑲嵌於瞻仰大廳。受到中央領導、專家和民眾的好評,獲文化部嘉獎。
1982年,他創作的國畫《嶗山圖》參加了法國沙龍美展;八十年代初,他以黃山為主題,創作了《黃山松谷》、《黃山秋色》等系列山水畫,被美術界譽為“侯黃山”;
1992年,為我國申辦奧運會,他主筆創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1994年國慶前夕,他為人民大會堂東廳主筆繪製巨幅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稱讚。江澤民同志說:“畫的氣勢很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
1995和1997年,他為中南海創作《山永壽松長青》和幾幅獨具特色的山水畫;
1999年,他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
2001年1月13日,他又受到江澤民主席的親切接見。侯德昌對刻字藝術的研究造詣也很深;
1989年《侯德昌刻字書法選》書出版發行。
1992年《篆書藝術》出版後,得到了張仃、黃苗子、許麟廬等老一代書畫家的高度評價。1998年他歷時八年,用盡心力又完成了《篆書藝術粹編》稿。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朱鎔基總理親自為他頒發聘書。
侯德昌侯德昌

藝術觀點

侯德昌先生認為藝術創作應該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國畫創作深受影響,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水畫的戶外對景寫生,給畫壇帶來了清新的面貌,讓人刮目相看。明暗、聚焦透視、色調等等一些西畫的特徵拓展了國畫的繪畫語言,也使許許多多人一擁而上,形成一種一時的創新時尚,唯新即佳。從而忽視傳統文化中主流的東西,甚至對國畫的筆墨紙張等工具材料產生疑慮。他感到這些都是偏激的、短視的。他說:“傳統繪畫是一部沉積深厚的巨大寶藏,需要我們非常虔誠地去對待、去探求。我在讀前人畫冊時有一個習慣,就像讀書記筆記一樣,將自己認為有所啟迪的形象畫下來。一棵古松,一道飛泉,幾塊石頭,以加深對古代作品的理解,從中摸索出規律。方法雖不巧,但深感受益頗深。”
侯德昌侯德昌
他說:作畫稿的過程,也是錘鍊山石樹木結構的過程。寫意山水畫,最忌結構鬆散,再流暢淋漓的筆墨,沒有完美的造型,也很難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他說:無論是畫蒼岩絕壁,還是去畫飛瀑小溪,大自然中那些充滿生命活力的景物都讓人深感清新。作畫就要讓畫面始終保持這種清新的氣息,讓畫面充滿一種蓬勃的朝氣。前人已從大自然中擷取山石的各種皴法,要用心體會,有自己的想法,不沉迷於古人的程式,不步其跡,另闢蹊徑。有所繼承有所發展。
侯德昌先生早年習書法,中年以後開始研習山水畫,以書入畫。學傳統,不受某家某派之桎梏,臨百家畫稿,為我所用。以畫松為例,侯德昌先生摹寫歷代畫松法,從唐宋元明清名跡到近現代各家畫作,不管其風格如何,總以自家筆法意臨、摹寫,不求一筆一畫的形似,並將觀畫之心得記錄於畫稿,以求畫道研深入微。長年累月,如同日記一樣,畫稿達數千幅。

作品特點

侯德昌所作畫稿,以線描勝,或繁或簡,用線精練概括。山石樹木姿態優美,大小、長短、疏密組織有序,結構謹嚴。以傳統為師,以自然為師。侯德昌先生常常駐足於松林丘壑中,靜思冥想,看山不厭。侯德昌能將自然的優美和壯美相結合,兼具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同時對景物取捨有度。侯德昌山水畫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剛柔相濟。情思所寄,令人如臨其境,回味無窮。
侯德昌侯德昌
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重,布局嚴謹,氣勢如虹。侯先生擅畫大畫,自是他師法自然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多年來,侯德昌先生經常為國家重要場所作巨幅作品。1995年在西山創作《山永壽松長青》巨幅山水畫期間,除了寫字畫畫,就到玉泉山櫻桃溝香山公園去畫古松,凝思靜觀,深信唯有看松入骨髓,才可得松之真,進而步入心手相印的境地;1998年為中央軍委創作《長城雄關》收集素材,從黃崖關到司馬台,從古北口到慕田峪、八達嶺長城。每日早出晚歸,不畏辛苦,歷時半月有餘,面對雄偉長城、崇山峻岭、蒼松古柏、潺潺溪流、日日臨寫,筆耕不輟。

藝術風格

有些書畫從業者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熱衷於社交,能甘於寂寞、嚴肅治藝的人不多。但侯德昌卻像個老農一樣,勤勤懇懇耕耘,有些人說他傻,他卻始終守著“先有人品,後有品畫,人無品格,下筆無法”的信條。黃苗子在《侯德昌刻字書法選集》前言中寫道:“和德昌同志交往,使我感到他是個木訥誠樸,依然具有中原農村氣息的老實人。他日夜工作不息,卻不多說話。這令我想起潘天壽先生生前的名言:‘做人不可不老實,藝術卻不能老實。’”在書法上,他的奇譎變幻和他的為人,正應了這句話。 作為工藝美術家、國畫家、書法家的侯德昌先生取得的累累碩果令人注目,但他不矜才傲物,不故做高深,行雲卷舒,耕耘不止。他在3年內完成《侯德昌隸書集》、《侯德昌草篆集》、《侯德昌書畫集》3部書。真可謂“藝無止境闖畫壇,書畫同輝又同源,德才齊昌使人贊,累累碩果天地寬。”

作品介紹

代表作品

為申辦奧運會主筆創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為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筆繪製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為中南海創作了《山永壽松長青》和幾幅山水畫;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
《幽燕金秋圖》當為經典之作。作者在畫中融山水的磅礴和時代的氣概於一體,將生命的色彩和大自然的色彩相交融,鮮麗而永恆,實為天地大美的象徵,也是畫家赤子之心和對祖國山河的深深眷戀的寫照,是飽含對國家、對人民、對自然、對自身的真情的時代巨製。他在吸收張仃先生創意的基礎上,親赴八達嶺採風,深得長城之“神韻”與“精髓”。該畫長16米、高3米,從實地寫生到完稿歷時4個月,集中描繪了從老龍頭到居庸關這段長城的恢宏氣勢和雄渾風姿,是目前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
作品作品
《幽燕金秋圖》首先便以氣勢先聲奪人,這幅鴻篇巨製無論取勢、布勢、寫勢,都極為成功,既得山水自然之氣概,又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內在氣概。一位領導人評價“畫的氣勢很大,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再論意境,《幽燕金秋圖》勾畫出千岩萬壑、層巒疊嶂的景色,群山環抱、峰巒疊嶂,蜿蜒曲折的長城盤臥其上,青松、奪目的紅葉、瀑布與雲霧。整個畫面雖取自自然之象,卻又表達和營造了象外之境,它展現了畫家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深深依戀和嚮往。三論筆墨,《幽燕金秋圖》一畫,可謂“筆動能靜,氣放而收;筆靜能動,氣收而放。此筆與氣運,起伏自然,纖毫不苟。能會此意,即為法家;不知此理,便是匠習。”。四論章法,此作構圖布局頗講章法,注重畫面遠景、中景、近景的協調統一。尺幅之中,傳達出無限天地。無論是雲煙霧靄中的群山,還是岩石上傲然挺立的青松,盤臥的長城,都傳達出華夏民族巍然不屈的民族氣節。

出版物

1989年,《侯德昌刻字書法選》出版發行;1992年,《篆書藝術》出版後,得到張仃、黃苗子、許麟廬等老一代書畫家的高度評價;2002年,出版《篆藝通典》;2003年,出版《人生寶典》(合著);2004年,出版《侯德昌書畫》;2005年,出版《侯德昌隸書古詩》;2006年,出版《侯德昌草篆》;2007年,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侯德昌耿安輝師生畫展”;2008年,出版《當代書畫家——侯德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