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虎鯊

佛氏虎鯊

佛氏虎鯊,俗名?>角鯊,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包括加利福尼亞州中部至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肉食性,吃魚類和底棲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海膽、螃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佛氏虎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虎鯊目
  • :虎鯊科
  • :虎鯊屬
  • :虎鯊種
  • 分布區域:加利福尼亞州中部至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
  • 英文名:Heterodontus francisci
  • 深度上下限:2~150米
外形特徵,生態習性,生長繁殖,地理分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對人類的危害,

外形特徵

佛氏虎鯊體形延長,頭短而高,口裂狹,下顎口角具唇溝。鰓裂5對,噴水孔小。體色為褐色且具深褐色鞍狀斑,並布滿黑色圓斑點。背鰭兩枚且具硬棘,尾鰭後緣具缺刻。體長可達122厘米。
佛氏虎鯊

生態習性

佛氏虎鯊遊動緩慢,屬夜行性,獨居性。棲息在沙地淺灘、礁岩洞穴以及海藻床,成魚幾乎每天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屬肉食性,以各種底棲海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包括海膽,蟹,蝦,魷魚,腹足類,海星和鮑魚,也吃吃魚類。

生長繁殖

佛氏虎鯊繁殖期在12月-1月,雌鯊魚可以先後產2顆卵,蛋的形狀類似錐形螺旋生長的海螺,6-8個月後孵化出小鯊魚,15-17厘米長,在淺層水域活動。當幼鯊達到35-49厘米長時,遷移到更深的40-150米水域。佛氏虎鯊最大記錄的壽命是25年。

地理分布

佛氏虎鯊分布於東太平洋區,溫帶和亞熱帶水域,包括加利福尼亞州中部至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亦有可能出沒於厄瓜多及秘魯。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

數據缺失。

對人類的危害

會引起創傷,但至今未有致人死亡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