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博物館

佛山市博物館

佛山市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祖廟路21號,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地級市公共綜合博物館。

佛山市博物館,占地面積2.5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祖廟、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同時還管轄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鴻勝紀念館等文物保護單位。館藏以地方文物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畫、木雕、端硯、錢幣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3.5萬件,珍貴文物1萬餘件。

館內佛山祖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山市博物館
  • 類別:地級市公共綜合博物館
  • 地點:佛山禪城區
  • 竣工時間:1959年
  • 開放時間:08:30—18:00 
  • 館藏精品:漢代舞樂俑
  • 原名:佛山祖廟博物館
發展歷史,場館組成,綜述,佛山祖廟,佛山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南海區博物館,廣東粵劇博物館,虛擬展廳,館藏文物,重要活動,科研成果,作用價值,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1078-1085年(北宋元豐年間),祖廟開始建設。
1372年(明洪武五年),佛山禪城區祖廟重修。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佛山禪城區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
1911年(清宣統三年),孔廟建立,為清末民國初尊孔場所。
1959年,佛山市博物館成立,包括佛山祖廟,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等。
1981年6月,南海區博物館成立。
2001年,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建成對外開放。
2004年4月2日,廣東粵劇博物館正式掛牌,並對外開放。
2008年,佛山市博物館與佛山祖廟機構分設,“館廟合一”的歷史正式結束。
2009年,佛山市博物館新館建設正式啟動。

場館組成

綜述

佛山市博物館,占地面積2.5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佛山祖廟、佛山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同時還管轄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鴻勝紀念館等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禪城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祖廟佛山祖廟

佛山孔廟

佛山孔廟舊稱尊孔會,是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佛山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佛山孔廟和尊孔活動場所,原包括孔聖殿、會客廳、亭子和花園,占地約2000平方米。修復後的“孔聖殿”為單檐歇山頂,面寬、進深各三間,穿斗式結構,殿內置孔子石刻像,並於東西兩壁增嵌《孔子廟堂碑》拓本刻石。
佛山孔廟佛山孔廟
孔聖殿建築面積近300 平方米。該殿室內神龕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東曲埠孔廟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兩壁之上,嵌有《孔子廟堂碑》石刻,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所書碑記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綱的考記題跋。原藏於李可瓊“七十二窗樓”,由其名人送出;殿內的明間還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風,該殿前檐明間檐柱花崗石柱礎亦很有特色。

黃飛鴻紀念館

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總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期間,得到海內外有關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們為紀念館提供、捐贈了千餘件有關黃飛鴻的歷史圖片和珍貴實物。
黃飛鴻溝紀念館黃飛鴻溝紀念館

葉問堂

葉問堂位於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佛山祖廟景區內,位於祖廟左側。進了大門左邊的第一座建築就是葉問堂,詠春宗師葉問在祖廟中占據了最顯要的位置。葉問堂於2001年建成對外開放。主要介紹了葉問的一生,還有陳設了許多葉問生前用過的東西。除了介紹葉問的生平外,還介紹了一種武術-詠春。
佛山市博物館

南海區博物館

南海區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6月,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西樵山蟠龍洞內,是一座融秀麗的自然景觀與典雅的仿古建築為一體的園林式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目前館內基本陳列有:《館藏陶瓷精品展覽》、《西樵山出土石器標本展覽》、《南海歷史建築展覽》、《陳根竹刻藝術品第一陳列室》等。此外,館內還經常舉辦配合時事教育的臨時展覽。現有館藏文物共2100餘件,其中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658件。全館配備了電視監控、紅外線報警系統、全自動消防系統、空調、抽濕等設備。同時管轄康有為故居、紀念館、陳啟沅紀念館等單位。
博物館陳列的西樵山出土石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文明中外的西樵山概貌。展覽從突出西樵山的自然歷史及西樵山石器出發,選擇了具有典型“西樵山文化”特徵的細石器和雙肩石器,以石器標本為主,展出加工石器用的工具如石鑽、石錘、琢錘;石器生產工具用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鏟等。輔以圖表、文字、系統地、科學地展示了西樵山石器的演化歷史,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知識性。
由於南海博物館收藏、陳列展出了大量珍貴的南海歷史文物和近現代革命文物,因此每年都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學生來館參觀學習,南海博物館已成為南海及附近地區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及鄉土文化教育的主要課堂之一,1994年被列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東粵劇博物館

廣東粵劇博物館位於禪城區兆祥黃公祠內,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於2004年4月2日正式掛牌。全館陳列分史、藝、人三大部分共13個展區,展出了明、清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書、海報、戲橋、戲服、樂器、名伶書畫以及粵劇電影等。
粵劇行頭粵劇行頭

虛擬展廳

該展廳設有:少兒博物館包含有中國傳統美德展和新三字經等、數字展廳展出了佛山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

館藏文物

佛山市博物館藏品以地方文物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畫、木雕、端硯、錢幣,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 3.5萬件,珍貴文物1萬餘件(套)。
文物
簡介
圖例
青花折枝花紋棒槌瓶
清乾隆
高30.3cm 腹徑13cm小口,直頸,折肩,直腹,圈足。整體紋飾構圖緊湊繁密,繪工嚴謹規矩yqa釉潔淨潤白,青花呈現色清幽自然。底有“大清韓隆年制”青花篆書款。

佛山市博物館
龍泉窯螭耳小瓶
南宋高15cm 腹徑21cm
平口,方唇,折沿,直徑斜肩,直腹,圈足。頸部對稱貼螭耳,全器及底部施粉青釉,開小片紋,釉厚而透明透光溫潤。

佛山市博物館
青白玉鏤雕荷塘翠鳥佩
明代
長8.3cm 寬8cm
器特呈扁圓狀,玉色青白,有赭黃色玉皮。主紋飾為鏤雕荷 塘翠鳥,荷花‘荷 葉’蓮蓬,翠鳥穿插交錯展開,翅膀飛翔,嘴巴伸向勞蓬欲啄鏈子。
 
佛山市博物館
碧玉釋迦牟尼佛坐像
清中期
高25.4CM 寬7.4CM
圓雕件,玉色深青。釋迦牟尼介紹結趺坐,雙手疊腹前作禪定印。鑲嵌工藝繁雜,為清廷宮中之物。
 
佛山市博物館
漆金木雕荊軻刺秦李元霸伏龍駒神案
清光緒
神案正面為柚木鏤空多層高浮雕,以粵劇人物造型為題材,左右對稱,左邊浮雕龍、虎、人物裝飾,;右邊浮雕龍、鳳、人物裝飾,“本鎮承龍街”。
佛山市博物館
貼金鏤空雙面木雕獅子滾繡球座屏

座屏為方形,方形框線內的圖案是雙面鏤空雕刻,正、背面圖案基本一致。座屏採用外方內圓的設計布局,正中圓形主圖案為三獅戲球,整個座屏造型穩重大方,題材豐富,布局精妙。
佛山市博物館
牛皋守房州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
反映的是南宋名將牛皋抵禦金兵,戰守房州的場景。該磚雕高1.4米,寬2.83米,為壁龕式多層高浮雕。畫面人物眾多,場面熱鬧,主題突出,人物戲劇功架造型別具一格。
佛山市博物館
唐明皇游月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布根泉師傅製作端肅門門樓上方,塑有一組灰塑——“唐明皇游月宮”。為多層立體浮雕,塑有唐明皇、月宮仙女及衛士等五人。
佛山市博物館
桃園三結義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布根泉師傅製作
位於崇敬門頂脊,與端肅門頂脊的“唐明皇游月宮”相對稱。作品為多層式立體雕塑,表現的是劉、關、張三人於桃園結拜時焚香拜祭後舉杯暢飲的情景。
佛山市博物館

重要活動

1、2005年8月15日至10月23日 ,大航海世紀——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巡迴展
採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生動活潑的文字內容、400餘幅豐富的圖片和古船水彩畫、油畫,生動翔實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及鄭和從事航海事業28年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
2、2005年9月3日至10月15日,舉辦“抗日戰爭在廣東——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精神,該館在藏珍閣外廊櫥窗內展出“抗日戰爭在廣東——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
3、2006年10月1日至11月,梁子蝦糧票文化收藏展
在佛山市博物館金花展廳展出,是該館主辦的文博之友系列展覽之一,展示了中國收藏家協會票證專業委員、佛山市順德區鑑藏家協會副會長梁子蝦先生的1093枚糧票珍品,分經濟、交通、鄉土、生活、品種、紅色、旅遊、亭子、山嶽、古塔、橋樑、僑匯、史料13個部分,展示了糧票文化的豐富內涵。
4、2006年3月8日至12月,三水歷代文物精品展
該展覽展出了三水區博物館收藏的從新石器時代到中華民國的各個時期館藏的陶瓷精品。
5、2007年9月30日至12月20日,雲捲雲舒——書畫聯展
該展覽展出了四位佛山藝術家們近年來的創作成果。這四位在書畫藝術上獨具個性的藝術家,分別是佛山市民所熟知的書法家龐國鐘,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鐘汝榮,水墨花鳥畫見長的畫家杜耀綿先生,哲思型的山水畫家梁國榮。

科研成果

該館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就有:
2010年出版的《廣東木魚說唱史研究》、《我佛山人評傳》皆由佛山學者任百強所著;
2009年出版的《佛山藏木魚書目錄與研究》由曾赤敏,朱培建編著。
2009年出版的《中樞與象徵——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是第一本全面論述祖廟歷史文化的書。由在佛山祖廟工作了十幾年的肖海明著,佛山市博物館參與編輯。同年出版的《佛山明清冶鑄》也由佛山博物館參與編輯。

作用價值

佛山市博物館為地市級綜合性公共博物館,承擔著歷史檔案和自然標本的保護收藏、宣傳教育、陳列展覽、科學研究,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是佛山市公共檔案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祖廟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為主。基本陳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術文化、佛山民間藝術等民俗文化,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三月三”北帝誕、鄉飲酒禮、春秋諭祭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館內還長年舉辦“孔廟學童開筆禮”、“黃飛鴻醒獅表演”、“粵劇表演”等民俗文化動態展示活動。

機構設定

辦公室
館內綜合性業務、行政管理。各類信息項目的策劃、組織和實施,系統管理和日常維護。
陳列宣教部
舉辦各種陳列展覽,參與編寫陳列大綱、簡介或圖錄。負責“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廳”陳列展覽的維護更新及開放管理工作。
館藏研究部
博物館藏品進行科學管理、保護、利用和研究。修復和複製館藏文物以及對其藝術品質、技術工藝質量的監製工作。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祖廟路21號。
佛山市博物館
開放時間
08:30—18:00
交通
乘坐101、105、106、107、109、110、111、112、114、116、117、117B、118、120、121、122、123、124、126、127、128公共汽車可到達佛山市博物館(祖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