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

佛子

佛子,是阿羅漢(arhat)的通稱。佛贊五百阿羅漢說︰‘汝等為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印度的婆羅門(brahma^),自以為從梵天口生,從梵天化生,所以佛說︰阿羅漢們是從聽聞佛口說法聲(所以名為聲聞)而生,從法──法性寂滅的證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樣的聖性,能繼承如來覺世的大業,所以名為佛子,是至高無上的尊號。一般由朝廷加封。最尊者稱“佛子”,次者尊“國師”,再次最為“法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子
  • 外文名:arhat
  • 別名阿羅漢
  • 信仰:佛教
  • 出處:《法華經
釋義,佛稱眾生,菩薩戒者,阿羅漢稱,相關資料,

釋義

(梵buddha-putra、tatha^gatasya putrah!,巴buddha-putta,藏san%s-rgyas-sras)
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
佛弟子佛弟子
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與法子、行者同。《法華經》卷二〈譬喻品〉(大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華經義疏》卷五釋之雲(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紹繼佛種,始為真佛子。’

佛稱眾生

佛稱一切眾生為佛子︰如《法華經》〈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在《法華經義疏》中,吉藏設立二義,說明佛子的義旨。此二義即︰(1)眾生與佛子同源,眾生本性清淨,佛子亦然;(2)諸佛之護念眾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稱眾生為佛子。《華嚴經大疏》
《華嚴經大疏》說佛子有三種︰一切眾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聲聞、緣覺是庶子,唯菩薩是真子;此乃以世俗倫理之譬喻貶斥凡夫與二乘。

菩薩戒者

受持大乘菩薩戒者也稱為佛子,但一般不用於自稱,屬於敬辭,國師以上稱佛子,國師以下稱法王︰所以《梵網經》或《菩薩瓔珞本業經》等,常以‘佛子’稱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則根據《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諸佛子’與‘佛子亦如是’等語,作為該宗分通大乘之佐證之一。

阿羅漢稱

為阿羅漢的通稱︰參見附錄所引印順《如來藏之研究》文。

相關資料

◎附︰印順《如來藏之研究》第二章第四節(摘錄)
佛子,是阿羅漢(arhat)的通稱。佛贊五百阿羅漢說︰‘汝等為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印度的婆羅門(brahma^),自以為從梵天口生,從梵天化生,所以佛說︰阿羅漢們是從聽聞佛口說法聲(所以名為聲聞)而生,從法──法性寂滅的證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樣的聖性,能繼承如來覺世的大業,所以名為佛子。經中或稱之‘佛之愛子’。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六,解說為(大正8·562b)︰‘須菩提為隨佛生。隨何法生故名隨佛生?諸天子!隨如行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須菩提(Subhu^ti)是著名的聖者,被稱為隨如來生。如來是從如(tatha^)而來︰須菩提是隨順真如而行的,所以名為隨如來(佛)生。阿羅漢,古代是稱為‘佛子’、‘勝者之子’,或‘如來之子’的。在‘佛子’中,有如來的長子,如《雜阿含經》說︰‘汝(舍利弗)今如是為我長子,鄰受灌頂而未灌頂,住於儀法,我所應轉法輪,汝亦隨轉。’在佛經中,每以輪王(cakra-varti-ra^jan)的正法化世,比喻如來的出世法化世。輪王的長子,有繼承輪王事業的義務,也就用來比喻舍利弗(S/a^riputra)的助佛揚化。由於舍利弗在佛涅盤以前就涅盤了,所以釋尊的荼毗大典,結集經律,由摩訶迦葉(Maha^ka^s/yapa)出來領導,摩訶迦葉也就以輪王長子為喻,表示自己是如來長子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