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牡丹品種)

佛光(牡丹品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品種特徵特性:紫斑牡丹品種群,“金城晚霞”自交系選育。與國內外相近品種比較,其特點:外打展,內波,下部內紅,上淺藍,背多百條線,斑黑2.5X1.5,絲紅。適宜種植區域:長江以北乾燥涼爽地區;平川區多雨防澇。

基本介紹

信息,南普陀寺,

信息

申請人:陳德忠
申請日:1999-4-23
申請年:1999
申請號:19990033
品種權號:20010015
授權日:2001-7-3
品種權人:陳德忠
培育人:陳德忠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放生池位於天王殿和蓮花池之間,與天王殿之前廣場落差2米左右,距離廣場擋土牆約10米。放生池是長寬 各30多米的正方形池塘,於民國初期復建而成。在我國早期建立的漢傳佛寺的放生池中是比較大的,裝飾也比較高級。四周池壁和柵欄都用花崗岩石板材砌成。花崗岩雕刻顯現漢傳佛教文化藝術,放生池的西南面池壁的正中刻著“放生池”三個大字,在其兩邊分別刻有 “南無妙色身如來”和“南無廣博身如來” 。東北面池壁上刻著“南無阿彌陀佛”。西北面池壁刻有“南無離怖畏如來” 和“南無甘露玉如來” 。在東南面刻有“南無多寶如來”和“南無寶勝如來”。這些字句皆為凹刻,每字長寬約有50厘米。字型象柳非柳,似顏非顏,筆鋒圓滑,筆畫碩渾。鑿刻精細,字底描紅,在池壁布滿苔斑的襯托下,顯得甚為古樸大方。至於這些句子的含義,對於一個不熟悉佛學的人來說,確實有點兒陌生。一位布衣和尚告訴我說,佛教是不講鬼神的,而是以一定佛名為修身養性的模範。你就把他當作呼喚虛擬的佛來看待就可以了。放生池前有7個3米左右高的漢白玉塔,左右各有兩個約10米高的萬壽塔。放生池四周,許多香客(遊客)站著,也有一些跟隨父母來的小孩子或倚,或伏,或扶著石柵欄。他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觀賞著放生池裡的各種動物。
為什麼在南普陀寺前辟有放生池呢?據說與以修身自利為宗旨的小乘佛教不同,大乘佛教倫理中倡導慈悲一切眾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因此,凡是大乘教的古代佛寺前都有人工開鑿的池塘作為放生池,專讓佛教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放養在這裡。旨在體現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 虔誠的佛教信徒經過寺方同意,可以帶來水生動物投放到放生池裡。
記得在十多年前,放生池裡只能見到鯉魚鯽魚,現在還可以看到鯰魚(俗稱土虱)、烏龜,還有屬於家禽的鴨子。放生池裡的動物,數代同堂,分不清輩分。在這裡可以看到,鯰魚大的體長40多厘米長,小的不到10厘米。還有烏龜,大的如洗臉盆,小的只有幾兩重。一般只能根據這些動物的個體大小,來模糊辨別大的是小的長輩。但是不管誰大誰小,他們都將在這個放生池裡得到人們的終身供養和保護,享受幸福和快樂的一生。一位經常到這裡遊覽的老者說,一到夏天,池水清澈,有時,放生池裡的魚好象在聯歡的樣子,會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時而翻騰,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出現一片生氣活潑的景象,十分壯觀。
這些動物是不愁沒有吃的,香客會為這些生靈投放食品。一位老叟自備一小袋大米,在教他的孫子給在浮動木版上養神的鴨子投放大米。只聽見莎的聲響,大米灑落在剛好沒水的浮動的木版上,鴨子就喳喳喳地似濾似啄地吃起來。一位婦人在這裡兜售甜糕乾和玉米片的投食品,每袋一元。許多香客(遊客)買了投食品就餵起這些動物來。這六七隻鴨子最快活,就象艦艇一樣游弋。有時一起低著頭,在水中啪咋啪咋地吃起香客投放的食品來。吃飽了就登上那座浮動的木版上嘎嘎地歡叫,困了冷了就把頭捲縮在翅膀里,站在那裡睡覺。生性活潑的鯰魚在深水中窺探,一見到食物就搖擺著肥胖的身軀探出水面,張開大嘴把甜糕乾狠狠地吞噬到肚子,接著潛回到深水裡。烏龜喜歡在夜間不停地吃水中的小動物、水藻、瓜果和植物莖葉等食物。難怪,只見大烏龜偶爾露出水面,卻一點兒也不吃香客投放的甜糕乾或者玉米片。一些小烏龜游到這些食物前,聞聞,啄啄,喜歡就輕輕地啃一口,不喜歡就悄然離去。一些小烏龜爬到浮動的木版上,正在曬太陽。一會兒伸出長長的脖子四處張望,一會兒把頭縮進甲殼在那兒靜靜地伏著,嗮夠了就又跳進水裡遊玩,看得出它們很開心。一位懂魚性的遊客向我介紹說,鯉魚和鯽魚都怕冷,冬天都在深水裡避寒。所以,我一直沒有看到它們浮出水面遊動,尋覓食物。
我來到放生池東北側的一片用石板鋪設,厚實平坦的空地。這裡是鴿子和麻雀在這裡接受香客的慈悲和體念的地方。成群的鴿子和麻雀在這個地方不停地飛翔,跳躍,啄食,與水中的鯉魚、鯽魚、烏龜、鯰魚和鴨子,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相映成趣。鴿子一般從天王大殿上成群結隊地飛到這個地方,在香客面前囫圇吞棗地啄食。鴿子如處於無人之境,即使孩子走近逗著玩,鴿子最多撲騰飛一下又飛回到原地啄起來。鴿子不會老是啄食的,不管地上有沒有食物,只要聽到鴿頭的叫聲,十幾隻甚至幾十隻鴿子就啪地一起飛到天王殿上歇息。如果地上沒有鴿子啄食,會影響那個兜售投食品的婦人的生意。鴿子離開久了,她就對著天王大殿上的鴿子發出咕咕的叫聲,接著抓一把玉米片撒在地上。鴿子見到那個婦人的舉動,就會啪地一聲,又一起飛到這個空地上啄起玉米片來。那位婦人撒在空地上的玉米片只是一個誘餌,鴿子吃完玉米片,就只好接著吃起香客恩施的比玉米片便宜而難吃的甜糕乾了。我對那位婦人說,鴿子和麻雀一直都吃甜糕乾不會膩嗎。那位婦人說,有時換賣玉米粒,可以改改口味。她與我說完,接著又對著香客(遊客)吆喝起來:“來呀,買一包”。
我在放生池旁邊觀賞了一個多小時。映入眼帘的,始終是放生池裡與放生池旁的動物和人十分親近的畫面。偶爾,香客(遊客)對著在水中漫遊的烏龜和鯰魚招呼、比劃。儘管近在咫尺,那些動物卻絲毫不覺得膽怯。鯰魚比較調皮,一直悠哉悠哉地面對香客(遊客)搖頭擺尾,就象在向香客(遊客)點頭,飛吻一般。那位兜售投食品的婦人告訴我說,香客(遊客)給這些動物投食品,又特別愛護它們,日子久了,動物和人就建立了感情。特別是鴿子和麻雀在人群中飛來飛去,在香客(遊客)面前啄食,嬉戲,就像家養的一樣,一點兒也不會怕人。
一位穿著大褂的和尚說,放生池裡的動物是不允許捕殺的,一切任其自生自滅。放生池旁,一隻足有40厘米長的老鯰魚側身在那兒,已露出肚白,皮膚有點潰爛,偶爾掙扎,好像在悲痛地呻吟著。看得出,它就要壽終了。兩隻烏龜停在它身旁,伸長脖子瞪著這隻鯰魚,另有三隻烏龜圍著這隻鯰魚在團團打轉。別以為那是烏龜在給鯰魚當陪護,也不是烏龜看著鯰魚的慘狀干著急。那幾隻烏龜正在等待著把這條鯰魚當作一頓美餐呢。這些水生動物逐年繁殖的幼體,一部分會被充當其中某種動物的食物,客觀上抑制了放生池中的動物數量。寺方改革放生地點,讓動物回歸大自然。每月都會組織佛教信徒,在寺里履行動物放生儀式後送動物到野外或者海里放生,以減少放生池裡的動物密度。寺後的五老峰,源水涓涓,加上沒有污水流入,放生池的環境十分優越。正因為這樣,放生池裡的動物都長得那樣胖墩墩的,生活得那么樂滋滋的。
臨近中午時分,太陽高照,天氣暖和,遊覽放生池後,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來到天王殿前的廣場上俯視放生池。我站在這兒,聽見放生池那邊傳來人們的一陣陣歡叫聲。我想,那一定是放生池裡的鯉魚、鯽魚、烏龜、鯰魚和鴨子,正在和香客與遊客一起歡度新春佳節,正在品嘗著人們賜給的甜糕乾、玉米大米......,吃著豐盛的節日午餐,把香客(遊客)都給逗樂了呢。
南普陀寺起源於唐代,薈集了閩南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左右廂房、鐘鼓樓等構成的建築群,雄偉、壯觀,頗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無邊”之威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