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東的端午風俗

余東,是江蘇省南通市東部地區的千年古鎮。當代人民傳承有豐富的傳統文化。這裡簡要介紹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人們相信,孩子命薄不易養大,如果有個生肖相助的人為寄父,有助於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因此,余東人家在男孩尤其是長子誕生後,多根據生肖屬相,聯繫一個親友,拜為寄父,結成模擬父子關係。每年端午節前,男孩需要給寄爺寄媽送節禮如酒之類,寄爺寄媽則給寄侯百索子和鎖片。百索子是紅、黃、藍等各色絲線編成的細繩,如女孩扎髮辮的繩子粗細。鎖片一般是銅質或銀質,約為六邊形,正反面都刻有圖案。一面是孩子生肖和寄爺生肖圖案,譬如鼠蛇的與屬猴相配。通過肖屬搭配結成固定的社會聯繫,人們認為有助於保佑孩子順利長大。
端午節為古歷的五月初五,按照新曆一般在5月底6月初。當日,家家在門戶上方插入耆艾和蒲草數枝。耆艾等植物具有濃烈的氣味,有利於驅除蟲類。男孩子在額頭正中塗雄黃,把寄父母給的鎖片以百索子穿起,掛在頸項上。因為端午之後很快進入夏季,各種昆蟲都即將活躍起來。過去農家住房多為草、木等植物性材料構成,容易給蛇、鼠、蚊子、蜈蚣、蜘蛛等寄身棲居。人們為避免蛇蟲傷害,屋檐下插上耆艾以驅除之。雄黃本是中藥的一種材料,也具有驅蟲避害的功能。
以蘆葉(通東語稱為“蘆幍(音tao)”)包裹粽子,一般在端午節前日。粽子大多以大米和赤豆混合,也有以高粱、稷子做的。打蘆幍、裹粽子,一家人共同勞動。粽子一般煮上一大鐵鍋,煮好後浸入冷水中,能夠儲藏半月至一月而不會腐敗。以後每日從水中撈出一點逐漸食用。人們大多喜歡冷食,因為冷的粽子咬在牙齒間很有勁道。
人們圍繞節日,寄侯與寄父母來往,家族之間共同勞動、享受,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同甘共苦的密切聯繫,加強了社會團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