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亞農

余亞農

余亞農(1887~1959),安徽壽縣下塘集(今屬長豐縣)人。余亞農祖開荒墾殖,後習文事。父親余海門精於文墨,教書之餘,率子女躬耕習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亞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壽縣下塘集(今屬長豐縣)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9
  • 信仰同盟會
反清革命,追隨國父,反蔣活動,解放之後,

反清革命

清朝末年改行新軍制,於安慶設立安徽武備練軍學堂。余亞農長兄余申甫及次兄余丹甫均去就讀。武備學堂改陸軍國小後,在兄長的影響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余亞農考入該校。兩年後,徐錫麟任安徽陸軍國小堂會辦,暗中號召推翻清廷專制政權,余亞農受其革命思想的啟蒙。陸軍國小畢業,升入北京清河鎮陸軍第一中學。兩年後,入保定軍官學校入伍生隊學習。在此期間,經常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研究時事,抨擊時弊,經吳祿貞介紹於宣統二年(1910年)秘密參加了同盟會。
武昌起義前夕,余亞農受吳祿貞之命,去漢陽聯繫湖北新軍起事。在漢陽,因起事日期尚未最後確定,乃離鄂返皖,進行聯絡。時值合肥光復,其次兄及孫品驂等人在合肥大同書院成立軍政府廬州分府,余亞農前去襄助。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柏文蔚任革命軍第1軍軍長,駐浦口、徐州一帶。余亞農被推為全椒民軍司令,復應聘為第1軍訓練處代理處長。

追隨國父

民國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凱篡國,余亞農亦隨第1軍被解除職務,調入剛成立的保定軍校學習。民國2年7月,孫中山組織武裝討袁,發動“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獨立。柏文蔚組建安徽討袁軍,自任總司令。余亞農聞訊後離校南下,投入討袁淮上軍張孟介(匯滔)部任營長。9月,“二次革命”失敗,袁軍接連發出通緝令,嚴密搜捕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人,張匯滔鄭贊丞護送孫中山避居上海,余亞農亦追隨張匯滔逃亡去滬。當時,合肥王亞樵正因組織社會黨反對軍閥而被迫出走上海,余亞農與王亞樵在廬州軍政分府曾經相識,乃隨王亞樵參加討袁護法運動,自此成為王亞樵秘密組織的主要成員。民國3年7月8日,余亞農回響孫中山號召,赴日本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返滬後,聯絡同志,圖謀起事。王亞樵建議爆炸北京政府,迫袁退位,孫中山未予同意。王亞樵乃命余亞農在上海呂斑路文德里秘密製造炸彈,擬去爆炸上海警察廳,然後舉事。不料火藥爆炸,余亞農面、腿均受傷,因而被法租界巡捕房拘留3個月。被釋後,仍在滬、粵過流亡生活。
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期間,余亞農曾投滇軍方聲濤部,任夏述唐旅參謀。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蒙難永豐艦,下令討賊,余亞農參加東路討賊軍許崇智部,任第8旅16團第3營營長,不久敗於廣州石碑,乃離職返滬。
國共兩黨合作後,余亞農返回安徽,與孫品驂等人發動“討曹(錕)驅馬(聯甲)”運動,後因奉軍進攻而失敗,孫品驂下野,余亞農隻身走保定,去天津。不久即自天津投奔國民軍第5軍方振武部,初任參議。1926年3月,國民軍第5軍參與國民軍與直、奉軍的南口之役,轉戰晉北。余亞農任第2(混成)旅第6團團長。8月,國民軍兵敗,5軍退至五原。9月,國民聯軍成立,5軍餘部被整編為國民聯軍第2軍,余亞農任第2軍第8旅旅長。
民國15年9月,馮玉祥於五原誓師,參加北伐。國民聯軍出兵援陝,解西安之圍。余亞農率全師官兵經察、綏、寧而援陝,解救了被圍困8個月的楊虎城部。民國16年春,余亞農率部經三原,出潼關,進駐襄樊。此時,馮玉祥部國民軍改隸蔣介石指揮,國民聯軍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2集團軍,宣布全軍集體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方振武所部第2軍擴編為第3方面軍,隸屬第2集團軍,余亞農升任第1軍第3師師長。不久進入豫西,以期與北伐大軍會師中原。10月,因與馮玉祥矛盾頻起,方振武率所部脫離第2集團軍建制,投入蔣介石的第1集團軍,所部改稱中央直屬第9方面軍,參與討伐唐生智。1928年3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方振武所部此時已改編為第1集團軍第4軍團,余亞農改任第34軍89師師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