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麟書

何麟書

何麟書是我國橡膠種植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將三葉橡膠移植到我國北緯16-20度的海南島並大面積獲得成功,從而打破了國外專家曾認定的,原產於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的巴西三葉橡膠,僅能生長在北緯10度以內熱帶地區的神話。瓊安膠園奇蹟的出現,不僅糾正了原來傳統的錯誤理論,更為我國今後大規模發展橡膠業提供了一定科學依據。1985年,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專家經過論證,證實了何麟書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何麟書
  • 字號:字麟書,號文行
  • 出生時間:1862
  • 去世時間:1934
簡介,履歷,

簡介

何麟書(1862~1934),原名何世閣,號文行,海南省瓊海縣朝陽鄉南盈村人。世代務農。少年時家境貧寒,僅讀過幾年私塾。清光緒五年(1879年),辭別父母及新婚妻子,隨鄉親往英屬馬來亞(今屬馬來西亞)謀生,初在餐館當夥計,後到橡膠園當工人。勤敏好學,不辭勞苦,很快掌握橡膠栽培、管理和割膠、制膠等技術,被提升為膠園管工。又先後與人合股投資錫礦廠、火柴廠、旅店等行業。經過20多年的拼搏奮鬥和勤儉積累,逐漸成為當地擁有一定資產的實業家。光緒三十年(1904年),回故鄉考察,在樂會縣(今屬瓊海縣)政府的支持下,選定崇文鄉合口灣(今屬瓊海縣國營東太農場)一帶試植橡膠。經2年準備,三十二年(1906年),帶動馬來亞的一些瓊籍商人籌資5000銀元,回海南創辦中國第一家橡膠公司——瓊安墾務有限公司。在合口灣山地披荊斬棘,開闢出數百畝橡膠園,種下4000餘粒橡膠種子,但因種子未發芽而失敗。何麟書不灰心,繼續回馬來亞募資招股,集資152股15200銀元。改用移植橡膠苗的辦法,避開阻撓,將5000株巴西三葉品種橡膠苗運回海南培植成功(成活3200多株)。因橡膠生產周期長,投資回報慢,部分股東陸續退股,何麟書毅然將股份全買下,獨資經營瓊安膠園。在當地苗胞的幫助下,兼營牛、豬飼養及釀酒,兼種咖啡、檳榔、南藥,還在海口水巷口開辦“榮安客棧”,以商養膠。1915年膠園成功開割,同年生產乾膠250公斤。此後產量逐年提高,1922年達到1500公斤,引發華僑回瓊投資的熱潮,海南橡膠墾殖事業從此漸成規模。瓊安膠園成為我國發展橡膠事業的種子基地之一。
何麟書

履歷

何麟書,名叫何世閣。據何氏家譜記載:何世閣(1862—1934年),字麟書,號文行,排行第三,鄉人稱“麟書三公”。
何家家境清貧,何麟書讀過幾年私塾,自幼聰穎,胸懷大志。何家瀕臨萬泉河,當地地少人多,且災害不斷,家鄉的許多人都離鄉背井外出南洋打工謀生。1879年,17歲的何麟書惜別新婚不久的妻子,登上開往馬來西亞的帆船。何麟書最初在一家餐館當雜工,後經老鄉介紹,到一家外國財團經營的橡膠園裡當割膠工。在這裡,他平生第一次認識了橡膠,也認識到橡膠的經濟價值。於是,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橡膠樹移植到家鄉海南島去。在此信念驅動下,他邊乾邊學,幾年後,不僅諳通了一整套橡膠育種、栽培管理和加工技術、割膠技能,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荷蘭語、馬來語以及閩南語、粵語等。他還仔細觀察馬來西亞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土壤等,並請教有關專家,翻閱海南島有關的資料,好為返鄉創業作準備。
在馬來西亞,何麟書也平生第一次認識了股份制經營。他把勞動所得入股經營錫礦開採,開發火柴廠等產業,積累資金。二十餘年下來,他成為當地擁有一定資產的實業家。與此同時,何麟書還積極與瓊籍實業人士廣泛接觸,宣傳其回海南島種植橡膠的構想和按股份制經營管理的計畫。他的想法得到一些瓊籍華僑的回響與支持,終於籌得5000塊光洋的股金。
1904年,40齣頭的何麟書回到海南島,回到生他養他的大山。一回到家鄉,他就忙於著手膠園的選址工作。他頭戴草帽,足登草鞋,請當地苗胞作嚮導,爬山涉水,風餐露宿。終於選中了樂會縣會山(今瓊海市會山鎮)三洲河一塊傍山依水的山坡。當時的樂會縣政府批准劃地760畝,讓何麟書創辦瓊安墾務公司,種植橡膠。
經過兩年的籌辦,1906年,中國最早的橡膠股份公司——何麟書的“樂會瓊安墾務有限公司”終於正式掛牌成立。創業伊始,何麟書極其艱難。瓊安膠園地處深山,大山里蚊蟲多、螞蟥多、野獸多,瘧疾猖獗,而何麟書住的是茅寮,飲的是溪水,但何麟書最怕的不是這種艱苦,而是種植橡膠失敗帶來的風險。何麟書開始把他帶回來的幾千粒橡膠種籽試種,好幾天卻不見破殼長芽,何麟書吃睡不安。十多天后,何麟書讓人把種子挖出來看時,發現種籽糜爛了。笑話、譏諷隨之而來。何麟書不理會這些,又讓人從馬來西亞再買橡膠種籽回來。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又失敗了。原集之本伍仟元(大洋)化為烏有。
這時,何麟書的家裡人也有些動搖了,勸他死了這份心,返回馬來西亞重操舊業。更大的打擊是股東們向他索還股金。何麟書卻沒有灰心喪氣。他細心分析,認為問題可能出在種籽。為退還股金,重新籌資,何麟書重返馬來西亞四處遊說。瓊籍華人為他的執著追求而感動,一些股東收回原索股意見。這次,他續資並招股120股,共籌得股金15200大洋。他吸取教訓,親自選購優等新鮮種籽4000餘顆,試種發芽後才運回海南精心栽培。當年便成活幼苗3200株。於是,他帶領苗胞以腳丈量挖穴,以手作尺植膠,種下250畝橡膠。
按當時條件,橡膠從種植到開割需要8-10年時間,為解決每年的管理費用問題,何麟書以短養長,在當地苗胞的支持下飼養牛、豬及釀酒,兼種咖啡、檳榔、南藥,廣種山蘭稻穀。據說,何麟書也是我國第一個引種咖啡成功的人。同時,他還在海口經營一家“榮安客棧”,所得全都用於種植橡膠。
何麟書在大山里墾荒植膠,喝山水,被蚊蟲咬,是家常便飯。一次,何麟書染上了惡性瘧疾。一連幾天高燒不退,服用抗瘧藥品未見好轉。眾人抬他回家時已是不省人事。當地幾位醫生都搖頭了,暗示其家人準備後事。棺木、墓地都已備好了。第三天,何麟書醒過來了,第一句話是:閻王說瓊安膠園還沒有搞成,不給他打勾勾。
1915年,何麟書的瓊安膠園經歷近10年磨難,終於迎來乳白色的膠水順著膠刀汩汩流出。村民苗胞奔走相告,鞭炮聲、歡呼聲,響徹山野。瓊安膠園當年采膠500市斤,收入789光洋。以後每年產量都在180市擔左右(約18000市斤),年收入4200塊大洋上下。所產之煙膠片均向新加坡輸出。
何麟書成功的訊息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據說當時瓊籍的宋子文曾想藉此斥資在海南發展橡膠業,後因故未成。但瓊安膠園效應激起了眾多華僑返瓊投資辦膠園的熱情。於是,石壁的南興公司、那大的僑植公司、加賴園的茂興公司、鐵爐港的農發利公司相繼成立。到抗戰前止,全島共有大小膠園94家,墾荒植膠面積10574畝,共216500株,成為舊中國橡膠種植業的鼎盛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