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駿(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何駿(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何駿,當代書法家,字子逸(逸盦)。上海人,1925年生於浙江溫州,1999年逝世。先後就讀並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國家兵器工業部等中央部委工作。何駿自幼喜愛書法並有較高造詣,曾師從著名金石書畫大師馬公愚先生。20歲時就成名於上海書畫界。1947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年鑑》,稱他“擅長書法”,並評價他的書法“酷似馬氏”。新中國成立之後,何駿作為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書法展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駿
  • 別名子逸
  • 出生地:浙江溫州
  • 出生日期:1925年
  • 逝世日期:1999年
相關報導,人物評價,

相關報導

2009.09.13《新民晚報》文《澄江靜如練》(作者 陳鵬舉
今夜讀到何駿先生的字,先生已去世十周年了。何駿先生生於1925年,字子逸、逸盦。1947年,22歲的他,就名列當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年鑑》,成為有影響的青年書法才俊。辭書對他的評語是:“擅長書法。從永嘉馬公愚氏游,書法酷似馬氏”。 馬公愚,現代金石書法大家,精四體書,筆力渾厚,氣息醇雅。何駿和馬公愚是同鄉,都是浙江溫州永嘉楠溪江邊人。他倆的家鄉是中國文化緊要的地方。中國最早的山水詩就出現在那裡。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寫就的。其中“澄江靜如練”一句,說破了中國文化的“溫潤如玉”的本相。這種天才文人的人格訴求,影響了後來的詩,後來的畫,當然還有後來的字。 我非常喜歡馬公愚的字。他的字在他同輩的書法家裡,更見內心和精神。我同樣非常喜歡何駿的字,雖然是第一次讀到。何駿的字不依不傍,安然而立,內在的正和外在的潤,內在的溫和和外在的端莊,可以感覺到的是人格和學養,還有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虔誠和書寫的愉悅。 何駿的字與其先生馬公愚“酷似”,又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讀他的字,感覺是“見徒信是師歸來”。這種字的內在力量,在人頭攢動時大氣平靜,而在深夜獨對時直抵人心。雷如鼙鼓,自然在人的審美經驗里“舉足輕重”。緘默如雷呢?同樣也會讓人的心情“溫潤如玉”。何駿的書法,寫的正是那種緘默如雷的字。這種只屬於何駿的,端莊中有瀟灑、飄逸中含剛健、古樸中顯俊美、靈動中見淡定的字,它的來源,應該是他內心無限流連的家鄉山水,來源於那句非常美的詩“澄江靜如練”。 書法的家園裡,從來講字型的出處,譬如王字、顏字、柳字、歐字、趙字。只是書法的出處,至少不止於字型的出處。書法的出處,其實是書法家的出處,是書法家人格的出處。王羲之也好,顏、柳、歐、趙也好,他們的書法不只是成就了字型,更是表達了他們作為一個有品位的人的人格境界。說何駿的字“酷似馬氏”,從本真上說,是稱讚他對書法的人格追求的體察和嚮往。歷來的書法,停留在字型上的追隨都是不夠的。書法家筆下的字,應該追隨所錄的文字的內涵和精神。 何駿的楷書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北征詩》、《宋詞四首》,行書毛主席詞《清平樂》、《西江月》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隸書《孟浩然詩》、《蘇東坡詞》等,同樣是緘默如雷的字,卻總讓讀它的人激情澎湃,回味良久。這種非常美的字,可透見何駿追求美的內心,隨著一種真摯激越的情感而滿紙洋溢,傳承和呼應的正是“澄江靜如練”以來的人文氣息和詩情畫意。 也許,如果不是為了追求那個年代“激情燃燒的理想”,何駿就是當代中國一位功成名就的書法大家。他是當年聞名的少年書法家。二十幾歲出頭,他就已成名於上海書畫界,其書法散見於上海一些店家的匾牌。他的老師馬公愚曾為他訂了一份“潤例”——“一字值千金”。然而,1949年,已經完成上海光華大學學業,埋首於筆墨、沉浸於書香中的青年學子何駿,聽到了改天換地隆隆的解放炮響,看到了新中國的黎明曙光與燦爛明天,毅然北上報考了華北革命大學,即中國人民大學前身,專攻俄語、法語。畢業後,長期在國家兵器工業部等中央部委從事翻譯工作。 何駿的書法,誠如他一生堅守的品格。他是新中國第一屆書法家協會會員,曾經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國內外舉辦的書法作品展。但他從不張揚,低調內斂,始終淡泊名利,甘於寂寞。溫潤如玉的人,總是緘默如雷。 我曾經幾次在楠溪江邊流連忘返,覺得那裡是文化人心靈的故鄉。今夜,面對何駿的字,那種“澄江靜如練”的美好感覺,我同樣感同身受。今夜是一個美好的夜晚,感謝何駿先生的字給了我一種美好的精神享受。

人物評價

他的書法,端莊中有瀟灑、飄逸中含剛健、古樸中顯俊雅、靈動中見淡定,既師承前人,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