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一

何紅一

女,河南淅川人,漢族,文學碩士,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剪紙學會常務理事、亞細亞國際民俗學會會員、湖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南民族大學女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遼寧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淅川
  • 主要成就: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 職稱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個人簡介,學術研究,個人榮譽,個人影響,

個人簡介

何紅一,女,河南淅川人,漢族,文學碩士,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師從鐘敬文教授和劉守華教授。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剪紙學會常務理事、亞細亞國際民俗學會會員、湖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南民族大學女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遼寧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學術研究

主要學術論著有:《中國南方各民族民間剪紙研究》、《長江流域的民間工藝美術》等;學術論文《長江流域的民間版畫》、《我國南方民間剪紙的文化生態環境》、《南方民間剪紙在中國剪紙史上的特殊貢獻》30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鑑》全文轉載和摘選。1998年參編的高等院校民俗學參考書《民俗學概論》(鐘敬文主編)系中華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獲1999年第四屆國家圖書提名獎。1997年參編的《民間文學導論》(劉守華主編),獲國家教委第六屆教材一等獎。
獨立承擔並完成的教學和科研項目有:國家民委院校重點項目《南方民族民間剪紙研究》(2002-2005);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民間文學教學與少數民族學生素質教育研究》(2003-2005),後者成果《民族民間文學概論》(課件)在湖北省高等學校2005年度課件評比中獲省教育廳三等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瑤族文獻研究》。

個人榮譽

多年來積極從事民間婦女文化研究和民藝創作,公開發表包括《中國婦女在民間工藝美術領域的特殊貢獻》、《中國“女書 ”現象的民俗價值》在內的學術論文30餘萬字;擅長剪紙等中國民間手工藝創作。
199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個人影響

中國神奇“瑤族古書”受到美國學術界重視
包括古代瑤族經書、藥方、相書等在內的瑤族古文獻近年來受到美國學術界重視,中國中南民族大學教授何紅一昨日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為眾多專家展示了一幅神奇的古瑤族畫卷。
作品作品
何紅一的講座昨天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不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應邀前來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整理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古瑤族文獻的何紅一教授,詳細地介紹了由該館珍藏的二百二十八件古文獻,在對古文獻的介紹和分析中,何紅一教授向學者們繪聲繪色描繪了這個民族如吉普賽人不斷遷徙的歷史。
現由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珍藏的這批文獻,主要主要包括文書、經書、歌書、民間藥方、相書、占書、合婚書等幾個類型,經何紅一教授近一年的辛勤工作,初步認定這是從英國書商手中購得的瑤族手抄本二百二十八件古文獻,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其中四份捲軸式《評皇券牒過山榜》, 是國際學術界瑤族研究重要文獻。它圖文並茂,對瑤族的起源、瑤族姓氏的由來、祖先遷徙、瑤漢關係等作了十分詳細地記載,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瑤族主要分布於中國境內的廣西、廣東、雲南、湖南、貴州等地,總人口二百六十萬,另有一部分分布於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美國、加拿大、法國等,約有六十餘萬人。通過對其進行研究,何紅一教授認為研究瑤族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個民族文化的封閉性和包容性常常同時強烈體現。一方面頑強堅守本民族固有的神秘傳統,另一方面在遷徙中不斷吸收他民族和他國文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部分在西方遷徙的瑤人突然淪為難民,九死一生後被國際組織安置在歐美大陸上。然而他們卻突然從農耕時代進入現代文明,瑤族的發展個案為當代多元世界中各民族文化的變遷和調適提供了典型的範例。何紅一教授表示,希望能夠繼續深入研究這個課題。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捲軸式《評皇券牒過山榜》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捲軸式《評皇券牒過山榜》
一位泰國籍美國人特意穿著泰國瑤族服裝前來參加學術報告,提問中,她對泰國的瑤族文化是否能在現代化的衝擊下保存下來很擔憂。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李華偉主任高度讚揚了何紅一教授對該館亞洲部學術研究的貢獻,並向她頒發了感謝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