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

何廉

(1895年-1975年),湖南邵陽人,又名何淬廉,著名經濟學家1948年出任南開大學代理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廉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75年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耶魯大學
  • 主要成就:在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指數之調查者
  • 代表作品:《(戰後)第一個復興期間經濟事業總原則草案》
個人履歷,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1919年赴美留學,耶魯大學博士。1926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商科財政系和統計學教授。翌年,以“研究社會經濟以促進本國學術的進步”為宗旨,成立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後改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1931年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積極推進經濟學教學“中國化”,主張“教學與研究相輔而行”,率先倡導開展中國社會經濟的研究,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研究中國物價統計,編制並公開發表各類物價和生活指數,受到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同時,領導了對山東、河北向東北移民問題的研究。何廉(又名何淬廉)被譽為“在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指數之調查者”和“我國最早重視農業的經濟學家”。
何廉何廉
1936年以後10年,何廉出任了各種政府職務,包括經濟部常務次長、經濟部農本局總經理、資源委員會代理主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局副秘書長等。1938年春,國民政府“經濟行政機關調整的完成,標誌著國民政府戰時經濟領導體制的形成”,被稱為“一項具有進步性的工作”。這一重大舉措,是在何廉接受蔣介石親自委託所提建議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抗戰後期,蔣再次找何,要他就戰後經濟重建提出原則。1944年夏,何主持編制完成《(戰後)第一個復興期間經濟事業總原則草案》。年底,該案“沒有困難地經最高國防委員會通過了”,不久“即在報紙上刊載,並指出這些原則是目前正制訂中的經濟計畫的一部分”。至抗戰勝利之初,何又提交了“五年經濟建設”計畫綱要。因宋子文擱置以及後來形勢變化,不了了之。何曾反覆強調:貫穿於這些原則、綱要和計畫之中的基本思想,是“規定採用混合經濟體制,這就是我所說的‘在混合經濟中的有計畫的發展’”;“而在這個體制中,我盡力設法將政府的控制減少到最小限度。在心底里,我是反對流行的贊成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主張的”。(見《何廉回憶錄》)

社會評價

縱觀何廉一生作為,最重要者似有兩點:一是在中國的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自覺開創了“中國化”方向,並腳踏實地加以付諸實施,且成效卓著。一是將振興國民經濟的原則思路,明確歸結為“混合經濟體制中有計畫的發展”,並首次寫入政府檔案,且獲正式通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