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生

何培生

何培生,男,漢族,1967年9月生,中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三星鎮旱塘村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簡介,概述,敢闖敢幹,最佳化產業促增收,攻堅克難,改善村貌辦實事,披肝瀝膽,一腔熱血解民憂,

簡介

何培生,男,漢族,1967年9月生,中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三星鎮旱塘村黨支部書記

概述

敢闖敢幹,最佳化產業促增收

過去旱塘村硒山茶存在產量低(畝產10多kg)、質量差(燒焦嚴重)、價格低(每斤7元)、不保鮮的缺限,經濟效益一直難以上去,茶場入不敷出,茶農有苦難言。對此,何培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扭虧為盈、促農增收,他多次到省農學院、郴縣華塘茶場、東嶺白毛茶基地、仁化紅山茶場等地進行考察,虛心向那些種植、加工茶葉的專家請教。
回來後,他根連設詢據所學知識,結合本村土壤、氣候特點,精心培育茶種茶苗,在種植上和加工上精心鑽研,並將一手研製的硒山茶樣品送到國家、省、市、縣有關部門參加鑒評。在有關專家的點評下,他總結出了一套符合該村茶葉栽培管理、加工製作的實用技術,同時克服了各種阻力,購進了茶葉加工機械,解決了加工難問題,並不斷改良品質、改進包裝,建立了村內唯一的集體企業——旱塘茶場,帶動壯大茶場種植面積達800多畝,帶動本村30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僅此一項使本村茶農戶平年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該村硒山茶發展勢頭良好,現有茶園面積1200多畝,年產茶葉10多噸,年產值達260餘萬元。他成為帶領民眾致富和自己帶頭致富的能人。

攻堅克難,改善村貌辦實事

旱塘村是三星鎮的四個少數民族山區村之一,是一個擁市匪多有1000多人口、自然條件差、交通信息閉塞、山多田土少、生活水平極低的貧困村。何培生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作用,主動走向省、市、縣、鎮,先後爭取了省、市、縣、鎮建整扶貧困工作隊進駐,並充分利用這一大好機遇,帶領全村民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投入70多萬元,抓好抓實了水利設施、無線電視、照明電網工程、環村道建設、人畜飲水工程、村國小校改造、村級公路維修、無執行緒控電話開通和硒山片公路建設1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實現了旱塘村公益事業興辦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落後到趕超發展,徹底改變了旱塘一窮二店糊膠白的面貌。先後爭取聯通公司、移動公司到該村建立聯通基站和移動基站,徹底改變了包括旱塘在內的4個山區村的無線通訊狀況。
2006年,千方百計籌措142萬元資金實施通村水泥公路建設,於今年7月1日全面竣工,徹底改變了歷史以來山路泥濘難行的狀況。2008年,充分利用冰雪災後重建時機,爭取郴電國際支持,投資50多萬元改造12公里主旋碑殼采線路。在興辦村級多項事業的過程中,為確保工程實施,他克服家庭並不富有的困難,多年來先後墊資20餘萬元作啟動資金和周轉資金。同時,他廣泛發揮人文優勢、政策機遇、信息靈通等特點,大力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支持養殖專業戶或種植專業戶,為他們提供技術銷售信息服務,為民眾生活水平提高、集體事業興旺發達、社會政局持續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披肝瀝膽,一腔熱血解民憂

為了家鄉的發展和民眾的利益,何培生無暇笑榜顧及家中事務,經常將長期臥病在床的妻子和讀書的兒子交由兄嫂照顧,自己一心投入到辦公事和解民憂中。公路建設中,為了維護公路,他餐風露宿45天;為了順利施工,他從家中拿出或從他處借取資金墊資達17萬元,遠赴廣東調運水泥800噸;為了節省成本保證質量,他以身作則堅持對材料數量質量和配方比例斤斤計較、分毫不讓,最終建成了不遜色於省道的高標準水泥路,各籃企章企級領導和部門對此是讚不絕口。
為了民眾能正常用電,他經常帶領村支兩委沿線檢修電路,2006年春節更是從臘月二十九始、翻越山路十多里、一直忙到正月初一才完成。為了全村能度過冰雪、地質等自然災害難關,他自己帶頭修通倒損公路、河堤、水渠和橋樑,到鎮政府報告災情情況,籌運救災物資,並將救命糧、油等物品背負到孤寡、五保戶家中。為了幫助本村貧困家庭小孩能正常上學讀書,他經常三、五百元借款,且從不組戰悼催促歸還。
為了村級公益事業,為了民眾脫貧致富,他常年奔波在外,一年之中有五分之三的時間在外忙碌,五分之一的時間在村部辦理日常公務,僅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在做私事。為了旱塘人民的福祉,他頭上平添了不少的白髮,眼角增添了不少的皺紋,臉上留下了風霜的痕跡。
為了民眾能正常用電,他經常帶領村支兩委沿線檢修電路,2006年春節更是從臘月二十九始、翻越山路十多里、一直忙到正月初一才完成。為了全村能度過冰雪、地質等自然災害難關,他自己帶頭修通倒損公路、河堤、水渠和橋樑,到鎮政府報告災情情況,籌運救災物資,並將救命糧、油等物品背負到孤寡、五保戶家中。為了幫助本村貧困家庭小孩能正常上學讀書,他經常三、五百元借款,且從不催促歸還。
為了村級公益事業,為了民眾脫貧致富,他常年奔波在外,一年之中有五分之三的時間在外忙碌,五分之一的時間在村部辦理日常公務,僅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在做私事。為了旱塘人民的福祉,他頭上平添了不少的白髮,眼角增添了不少的皺紋,臉上留下了風霜的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