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全球化

低碳全球化

低碳全球化(Low-carbon global):是指以低碳經濟革命為核心的世界低碳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低碳經濟整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碳全球化
  • 外文名:Low-carbon global
  • 定義:世界低碳經濟活動
  • 釋義:全球範圍的有機低碳經濟整體
概念,提出,特徵,影響,

概念

低碳全球化(Low-carbon global):是指以低碳經濟革命為核心的世界低碳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低碳經濟整體。低碳全球化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低碳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低碳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低碳轉型的重要標誌和最終表現形式。

提出

1, 08年以來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實現經濟轉型成為全球共識: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這次經濟危機對國際金融格局以及國際經融體系產生深刻影響,將削弱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同時也加劇了全球青年失業人口的增加。實現經濟轉型,成為世界不可迴避的選擇。
2,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召開,低碳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低碳經濟時代來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這一會議也被稱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定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本次大會對世界未經濟,政治,環境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各國開始應對低碳經濟革命時代帶來的影響和巨大變革。
隨著低碳經濟,低碳發展,低碳技術等低碳概念的興起,低碳全球化概念也便應運而生。

特徵

低碳全球化是世界經濟低碳化的重要標誌和最終表現形式,因此也具有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徵。
1,低碳貿易自由化
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經濟全球化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而基於全球低碳交易平台的低碳貿易也將在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取得發展,並且呈現低碳貿易自由化的特徵。
2,低碳生產國際化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網際網路為標誌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準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低碳技術的研發套用,低碳產業的發展都將極大促進生產力的革命與跨越式發展。低碳生產國際化成為必然。
3,低碳金融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併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鐘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基於碳匯,碳金融和碳金融秩序的低碳金融網路將迅速得以建立。
4,低碳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準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低碳科技的繁榮,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未來將形成美日,歐盟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三個低碳科技中心和發展區域。低碳科技競爭激烈化,白熱化,成為這一趨勢的重要動力。

影響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影響
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低碳全球化對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西方已開發國家將謀求低碳全球化的主導,以繼續確保在低碳世界的霸權地位,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一,已開發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已開發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已開發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節能,新能源等低碳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開發中國家轉移。
第二,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是低碳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最佳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目前,主宰全球經濟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只有5家。已開發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併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低碳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
2,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低碳全球化作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浪潮。
低碳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據統計,流人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改革開放之初(1979—1982年)累計為11.66億美元。以後逐年上升,進人20世紀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計達到4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相關圖書額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開發中國家的第一位。在過去 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所有開發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30%。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人們很多啟迪和借鑑。中國儒家思想在管理實踐中的流行為世界提供新的經驗。
第二,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低碳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已開發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隨著中國實施積極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大,戰略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將為中國在低碳經濟時代崛起提供保障。
第三,有利於深入地參與低碳領域的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低碳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第四,可以抓住低碳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低碳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積極參與,就能有效地促進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或在外國產品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對於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影響
低碳全球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也是多樣化的。作為處於經濟振興和戰略發展期的廣大新興經濟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第一,新興經濟體在技術,資源方面的先天不足,對於發展低碳產業會產生重要影響
第二,新興經濟體需要結合自身優勢,發展適合本國的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從而改變低碳經濟格局的不利局面。
第三,新興經濟體在第三產業的巨大潛力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法比擬的。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等第三產業是實現低碳振興的重要出路。
4,對廣大開發中國家以及貧困地區的影響
低碳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對於廣大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太平洋島國的不利影響依然存在,但是某種程度上避免了若干國家的消失以及加速貧困化。
低碳全球化還將對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產生重要而深刻影響,促進世界新的經濟政治秩序的建立以及低碳一體化的形成。
低碳全球化是人類由高碳文明走向低碳文明的必然趨勢!
低碳全球化是低碳文明的全球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