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耆國

伯耆國

伯耆國(ほうき)(Houki):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陰道,俗稱伯州。石高約1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取縣中部及西部。古為伯耆國地,大化改新後立為一國,名稱不變。廢藩置縣後曾設定鳥取縣、島根縣,明治十四年合為鳥取縣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耆國
  • 外文名:ほうき
  • 國別日本古代的令制國
  • 特點:國境情況適合防禦
  • 劣勢:國內產業和經濟力低下
  • 分郡:河村、久米、八橋、汗入等
  • 主要特產:綿、山葵、木綿餅
  • 代表風土:弓浜、大山、三德山三佛寺等
  • 主要勢力尼子氏
基本信息,地理,歷史,歷任伯耆守護,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歷任伯耆守,

基本信息

特點:國境情況適合防禦,但國內產業和經濟力低下。
分郡:河村、久米、八橋、汗入、會見、日野
主要特產名物:綿、山葵、木綿餅
代表風土:弓浜、大山、三德山三佛寺、八橋往來、退休寺、倭文神社
主要勢力:尼子氏
伯耆國分郡圖伯耆國分郡圖

地理

群山峻岭的山之國。東邊是三德山、三國山系與因幡國接壤;西部通過米子平原與出雲國相鄰;越過南部的中國山地美作國備中國備後國;北方是日本海。西南國境都是中國山地,國土絕大部分也都處於山地之中。只有天神川河口和日野川河口有部分平原,沿海岸線都是沙丘地帶。但平原不少都是火山灰性土壤,不適合農業生產,因此生產力低下。經濟主要還是靠國內的鐵礦開採。因國內有不少山地,雖然適合防禦,但不利於交通。通過米子平原與出雲的美保關一帶相連,易從此受到攻擊。

歷史

進入戰國時代,國內守護山名氏尼子氏所取代,隨後尼子氏被毛利元就所攻滅,自1566年開始,該國便成為了毛利家的領國。之後羽柴秀吉入侵中國,當秀吉攻擊備中高松城時爆發了本能寺之變,秀吉與毛利軍談和,其中伯耆東三郡的河村、久米、八橋歸秀吉方,西三郡的汗入、會見、日野繼續歸屬毛利家,東三郡被秀吉封給了南條元續,成為其支配地。西三郡是吉川元春所領。1591年,秀吉將伯耆的西三郡連同部分出雲共18萬石封給了在與毛利講和之際作為人質的吉川廣家
關原合戰後,南條氏遭到改易,吉川廣家隨主家被移封到了周防長門兩國,伯耆被封給了中村一忠。一忠入主米子城,整備城下町,將此作為伯耆的政治經濟中心。但中村氏在1609年遭到改易,幕府以河村和久米兩郡作為直轄領,其餘分封小藩。1617年,池田光政成為了因幡伯耆兩國32萬石的大名。

歷任伯耆守護

鎌倉幕府

1205年~? - 金持廣親
?~1272年 - 北條時輔
1272年~1275年? - 蘆名經光
1275年左右~1285年 - 三浦賴連
?~1333年 - 北條時益

室町幕府

1336年~1337年 - 石橋和義
1337年~1351年 - 山名時氏
1363年~1371年 - 山名時氏
1371年~1389年 - 山名時義
1389年~1390年 - 山名氏
1390年~1391年 - 山名滿幸
1392年~1424年 - 山名氏之
1427年~? - 山名教之
1453年?~1471年 - 山名豐之
1473年~1476年? - 山名之弘
1476年?~? - 山名元之
?~1491年 - 山名政之
1494年~? - 山名尚之
1521年~1524年 - 山名澄之
1524年~? - 山名豐興
1552年~1561年 - 尼子晴久

歷任伯耆守

青山忠俊
新發田綱貞
杉原長房
杉原重長
南條元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