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山

仙岩山

仙岩山,道教名山,位於浙江省瑞安市仙岩鎮境內,風景成名於唐代。主要風景名勝有仙岩書院、化成洞、羅隱洞、通玄洞等二十多處。仙岩風景名勝可謂大羅山脈的黃金景觀,仙岩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風貌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岩山
  • 地理位置:浙江省瑞安市仙岩鎮
  • 主要風景名勝:仙岩書院、化成洞、羅隱洞等
  • 性質:道教名山
歷史記載,文化底蘊,主要景點,仙岩寺,陳傅良祠,旅遊價值,

歷史記載

據《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所載,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二十八福地”。主要風景名勝有仙岩書院、化成洞、羅隱洞、通玄洞、系虎岩、升仙岩、煉丹台、三皇井、虎溪、天河等二十多處,並點綴以亭台樓閣、橋堂坊祠及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
仙岩山

文化底蘊

早在南朝時候,我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當時任永嘉太守)便腳踏特製的木屐遊覽了仙岩山水,並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弭棹向南郭,波波侵遠天,拂鰷故出沒,振鷺更澄鮮。遙嵐疑鷲嶺,近浪異鯨川。躡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懸。低徊軒轅氏,跨龍何處巔。仙蹤不可即,活活自鳴泉。”這首《舟向仙岩尋三皇井仙跡》經現代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書寫並被刻上青石碑立於謝公亭中央,供遊人賞閱。自古文人墨客多喜好遊歷于山水之間,同時亦將他們的情感和才華盡表且留其中。仙岩山已發現尚存完好的三十五處摩崖足以為證。歷時最久的一處在梅雨潭邊觀音洞對面的岩壁上“通源勝境”,它是由南朝宋主劉義隆在位時期開元寺高僧恩惠題書,距今已近一千六百年了;第十處最早的是唐德宗時溫州府丞姚揆所撰《仙岩銘》:“維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先賢們對仙岩山水的感悟可見一斑,梅雨潭邊的摩崖石刻最為集中,真可謂融自然風光與文化氣息為一體的藝術殿堂。

主要景點

仙岩寺

仙岩風景名勝區最顯著的人文景觀莫過於浙南最大的叢林古剎——聖壽禪寺了,它俗名仙岩寺,由開山鼻祖慧通歸一法師興起於中唐之際,坐落在積翠峰南麓。後經北宋初年自天台得道而來的高僧楞嚴遇安禪師(又稱伏虎禪師)數年的苦心經營,擴建中興。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特別敕賜一塊“聖壽禪寺”的大牌匾給仙岩寺,至今仍懸掛於天王殿的二層檐下。熙寧年間,宋神宗又賜題“昭德積慶禪院”的匾額,惜宣和時毀於戰火。南宋初太師高世則重修之。古剎屢毀屢建,歷盡滄桑。特別是在“文革”期間,破壞慘重,連鎮山之寶——千年古塔“慧光塔”亦被毀之殆盡,萬幸的是主要文物未被遭劫。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仙岩寺再度興起,而面貌已今非昔比,煥然一新,如今已成為浙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岩山

陳傅良祠

另一個省級文保單位——陳傅良祠(舊稱止齋祠)也是仙岩風景名勝區人文景觀中的一個亮點,位於聖禪寺的西邊,它是南宋愛國名臣陳傅良及其門人蔡幼學、曹豳等人開永嘉學派先聲的活動場所,伸導“經世致用”之學說,反對理性空談。今祠分前後兩進,在正堂祀有文節公全身塑像,兩側設有陳列廂房,陳列文節公生平事跡及其著作書目。

旅遊價值

仙岩風景名勝區的自然風光無愧於唐代著名道教人士杜光庭院所稱“天下第二十六福地”,而南宋大理學家、詩人朱熹(自號晦翁)遠足來訪,題贊仙岩山有“開天氣象”,並夸“溪山第一”,朱夫子當年親筆留題的這耐人尋味的八字金言,便成為仙岩風景名勝區人文景觀中的瑰寶,從而顯示出仙岩高品位的旅遊資源。難怪有古人嘆曰:頭頂大羅天,遊憩其間賽神仙。
近代文人朱自清也曾多次在此遊玩,並作下《綠》,更是成為遊人必到的景點之一。
仙岩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