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學

仙學

仙者,長生遷去也。——《說文解字》

仙學是道家的一種教義體系,衍生自老子《道德經》長生久視之道的一門追求長生,再生,永生的學問。在莊子《南華經》中,有對最長壽的仙人彭祖的描述,亦有描述仙真的逍遙至樂的境界;列子《沖虛經》也有描述“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 心如淵泉,形 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願愨 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斂,而已無愆。陰陽常調, 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 年穀常豐;而土無 劄傷,人無夭惡,物無疵厲,鬼無靈響焉。"也對仙人進行了描述。

中國仙學相傳至今,將近六千年。史稱黃帝且戰且學仙,黃帝之師有數位,而其最著著,首推廣成子。黃帝至今,計四千六百三十餘年。而廣成子當黃帝時代,已有一千二百歲矣。廣成子未必是生而知之者,自然也有傳授。廣成子之師,更不知是何代人物,復不知有幾千歲之壽齡。

仙學系統不但用五品仙果位對修道境界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描述,並且結合了道家其他教義體系之玄學,丹學,易學,神學等,使得世人能夠明悟道門的核心教義:”長生久視、清靜自然、逍遙無為、至樂性余;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出離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學
  • 外文名:Celestial being
  • 性質:長生、再生、永生的學問
  • 倡導者:中國著名道家學者陳攖寧
  • 教派:道教
簡介,仙學養生家孔德,

簡介

早在《山海經》中就已經出現了“不死之國”等的描述,後來開始出現一些神奇的長壽人物,例如彭祖和洪崖先生。《列仙全傳》稱“洪崖先生”帝堯時已經有三千歲,漢朝時仍在。隨後人們又想像出一個神仙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住著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神仙,而神仙還有不死之藥,可以幫助人長生不老。 先秦時期對神仙論述較多的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經》和《莊子》的論述對後來的神仙思想影響巨大。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後來的道教認為,人通過一定的修煉(外丹、內丹)即可以得道成仙。
在《莊子》一書中,他描繪的神仙可以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有可以遨遊太空,與天地同壽等神通。這也成為後世所描述神仙的基本神通。神仙的神通還包括辟穀服氣、寒暑不侵、行及奔馬,最高能到形神俱妙,隨時隨地可以散而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間,任意寄居,不受生死的拘束等。
鐘呂傳道集》一書中談到“仙有五等”:“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古代西亞蘇美爾神話、西方凱爾特神話北歐神話、愛爾蘭民間傳說中也有長生不死的仙人。

仙學養生家孔德

孔德先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擔任武當雜誌特邀編輯,九十年代初正式調入武當雜誌社從事編審研究工作,以“孔德”和其他化名發表過大量的道家內丹仙學方面的研究文章,更以自已仙學修煉實踐的親身經歷和得失,為眾多的道家養生愛好者解答過疑難問題,陸續出版過多部相關著作,辦過許多次的培訓講座,參加過國內外許多的相關學術會議,他以他的獨到研究和可視可驗的修煉證果,在國內外有著太多的“冬粉”,成為有口皆碑的著名道家內丹仙學養生家。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源頭,她是中國哲思文化的始祖和寶庫。而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中,“仙學”為其最為璀璨奪目的一顆王冠之珠。她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從數萬年前就開始探索實踐,一直到五千年前技術已完備成熟,又經近五千年理論上的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生命再生”、“生命永生”的生命修為科學。在中國古代的漫長歷史中,由於仙學修煉的特殊性、隱秘性和艱難性,由於仙學不斷創造出一個個生命奇蹟,故而一直成為世人垂涎欲滴的夢想和高不可攀的仰慕,也成為人類本身對生命寄託的最美好的願望和憧憬。從秦始皇到明朝嘉靖皇帝,多少代帝王都想長生不死,不惜巨資重金尋覓仙術仙藥。從老子張三豐,多少代的仙家都為性命雙修、三元兼煉拋棄功名利祿,去攀摘萬丈險峰上的生命永生之果。因而到後來,不知仙學內涵到底為何物的世人,就把仙學視為神秘莫測的玄學,覺得它與現實中人及現實生活茫然相隔。特別是在近五六十年里,由於政治上的左傾極端主義一度橫行於世,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曾經遭受到滅頂創傷。仙學,這一國粹中的國粹,更是被視為封建迷信而遭到封殺。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文化的封鎖與禁錮也逐步得以解放,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也逐步得到重視與發展。特別在近些年,由於國家政革開放視野的深入與擴大,由於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論需求,傳統的道家文化道家思想正在日益受到重視和青睞。現在國內著名的大學和社會科學部門有了專門研究道教和道家文化的機構,相關的學術活動也日益活躍起來。但是,在當今中國的相關學術界,對於道家仙學的研究,還處於極度的邊緣化。這其中,一個方面還是因為左傾極端主義的陰影在一定的學術領域中還未徹底消散,一些學者不敢貿然涉足其中,而已涉足其中者也只能戰戰驚驚如履薄冰不敢深入堂奧吐露真言。而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一個方面,在當今的仙學養生領域中,有修為實踐甚至有極高修為證果者,多為宗教中人或民間中人,這些人多的是修為實踐,缺的是文化素質,不能把修為中的奧秘和體得系統地、完整地、科學地、準確地表述岀來,而不願表述就更不用說了;反過來,那些身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專門研究道家文化甚至願意專門研究仙學養生的專家學者,除已知的少數幾位於此學確有一定的真實造詣之外,其他多數則由於外部諸多因素的制約,使之缺乏相關的實踐,或說缺乏紮實的實踐,所以他們儘管在研究門派、人物及歷史諸多方面能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而一旦接觸到內丹仙學的實質內涵,最終說的都是力不從心、隔靴搔癢的空泛之言。
孔德先生有感於中華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在近三十年不遺餘力進行艱苦實踐和弘揚光大的經驗基礎上,決心藉助現代化的網路傳媒,把能給人類現實生活帶來福祉的仙學,揭開她的神秘面紗,讓她那閃耀著生命科學奪目光輝的美麗面容,詳盡展示給現代的中國人、現代的世界人,讓她真實親和地為現代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為生命的永葆青春與活力,為生命的永存快樂與幸福,提供終極的關懷和服務。為此,孔德先生在當年仙學巨子陳攖寧先生提出的“仙學箴言”的基礎上,又提岀自已創立的“仙學綱領”,綱領精神如下:
天人合一的大道哲學為信仰
以廣采博收的真理通融為胸懷
以唯象唯存的客觀態度為前提
以靈通活變的自主精神為動力
以積極樂觀的社會責任為進階
以文明道德的思想情操為素養
以性命雙修的自身實踐為證驗
以文武動靜的綜合修煉為方法
以人己共渡的操持舉動為品德
以長生久視的生命永存為目標
以人類身心的全面升華為理想
――這一切,便是孔德先生創建“武當道家養生網”的理念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