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女性性行為

《人類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出版。美國著名學者阿爾弗雷德·金賽,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編寫的。是性學中的基石,不僅奠定了性學的方向,也影響了人的觀念和社會的價值。他蒐集整理的1.8萬份性例就其豐富性和可信度而言,迄今無人超越。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女性性行為
  • 又名: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
  • 作者:阿爾弗雷德·金賽
  • 出版時間:1953年出版
簡介,作者,影響,

簡介

書中分析了人的社會化過程以及人們所處的不同社會階層環境對於人的性行為方式、性高潮頻率等性現象的重要作用。使大眾明了:約六千位受訪者中,有一半在她們結婚時已經不是處女;而25%的女性承認自己有婚外性行為。
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金賽報告》,報告最重要的貢獻有三點:
1、將性帶到了陽光之下,從此人們可以公開地、客觀地討論它。
2、首次揭示了大眾的性行為實況,從而建立了一個參照系,此後的所有研究者,幾乎都必須考慮這一參照系。
3、提供了一個經驗基礎,表明範圍廣闊的性行為都在正常之例,這最終導致了醫學、法律和行為科學的巨變。

作者

阿爾弗雷德·金賽,美國生物學家及性學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哈德遜河畔的霍布肯(Hoboken),因心臟病逝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布魯明托(Bloomington)。
父親是工程師,也是一名苛刻的衛理公會教徒,事事強調個人和社會的道義,他經常向金賽表示充斥性.愛觀念的現代社會會導致人類道德淪亡,所以他希望金賽能繼承其事業。母親則出身工人階級,教育程度不高。他是家裡三個孩子中的長子,有一弟一妹。在他 10 歲前,一直住在霍布肯。金賽幼年體弱多病,受到風濕等疾病的折磨,更加重了他的被壓迫感。他與周圍的人漸漸疏遠,與此同時他迷上了自然,尤其是動物 。
1914年他在鮑登學院修讀生物學及心理學,1916年畢業,1919年在哈佛大學取得科學博士學位。1920年金賽受聘印第安納大學任動物學助理教授,1929年升任教授,他的整個學術生涯都是在該校動物學系度過的。金賽在大學任教初期認識了化學系學生克拉拉(Clara Bracken McMillen),二人隨即墜入愛河,並於 1921年6月結為夫婦。金賽最初研究下雨時鳥類的行為。他出版了一些生物學教科書,包括一本專門論述研究法的教科書。到了1938 年,他已是研究墨西哥和中美洲黃蜂的主要權威。他的研究對進化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他是一位昆蟲生態學家,但使他聞名於世的乃是他對人類性行為的生態學研究。1938年,印第安納大學的女子學生協會向大學提出報告,希望給即將結婚和已經結婚的學生開設“性教育”和“結婚問題”講座。在當時的情況下,發表關於性的文章,甚至是引進避孕的資訊都算是非法的,人們幾乎無法獲得正確的性資訊。校方批准了這個請求,並安排了金賽來教授這一課程,他當時以對生物學教科書以及對黃蜂的研究而著稱。收集黃蜂標本是他的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方相信他對性問題這一敏感科目可以提出學術方面的見解。
當有學生向他詢問相關問題時,根本沒有可靠的臨床案例來給出解答,他發現人們對自身性行為的了解遠不如對昆蟲的了解。並且,社會的普遍情況是:人們缺乏普遍的認識,充滿了被個人的偏見所扭曲的見解,以及受到傳統教育與宗教道德觀念的束縛等等。於是,金賽放棄了昆蟲研究,開始了有關性的調查。
1938年7月開始的10年內,金賽在馬丁等共同研究者的協助下,對18,500多人進行了調查,在結果分析上,又得到統計學、精神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等各領域專家的指導,其成果是當時性行為研究中最值得信賴的。最初是在他的學生中進行,後來逐漸將範圍擴大。調查期間創造了“個人面談”的基本方法,記錄採用只有他本人才明白的暗號,以打破受訪人的羞恥、恐懼與負罪感,來獲取資料。金賽的調查逐漸從印第安納州的伯明頓市擴展到了全美各大城市與鄉鎮,各種反對意見隨之而來,不少朋友和同事也勸他放棄這一研究,但是,校長哈曼·維爾斯支持和保護了他。
金賽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人類的性行為和性態度因社會經濟階層不同而差異很大,於是又開始了對學生以外的各種職業人員的調查。他的調查內容十分詳細,對被調查者提出的問題多達350個,包括了性生活的各個方面。1940年末,金賽的工作曾得到全國性問題審議會的好評,並首次獲得了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的研究贊助費。
1948年,金賽博士的第一本書《男性性行為》出版,這本書不僅成為了暢銷書與媒體的寵兒,也點燃了隨後而來的60年代的性革命的火炬。金賽本人被譽為“美國的弗洛伊德”,甚至一度與伽利略、達爾文等科學先驅齊名。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人“從那一天(指出版日1月5日)才開始談論性”。
1953年,《女性性行為》出版,在大為暢銷的同時也引起了各方面的更多議論,包括新聞界,神職人員與國會議員。部分神職人員稱金賽在“做魔鬼的工作”;而當時的麥卡錫主義的盛行,使得有國會議員指出:研究性行為是在為共.產黨占據美國鋪路。眾議院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來調查金賽博士和他的研究。在國會的壓力下,洛克菲勒基金會也撤出了多年來對研究的主要財力支持。
但金賽研究所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在依靠學校的支持和賣書的版稅中繼續工作。而金賽博士本人,由於無情的調查、批評與攻擊,造成了精神及身體上的傷害。他在1956年去世,享年62歲。去世後不久,即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而他創建的資料庫與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不斷有學術著作出版。

影響

金賽的工作先後得到動物學家馬丁、心理學家波默羅伊的協助。1945 年,他和馬丁和波默羅伊一起開始收集龐大的記錄,1946 年開始執筆金賽報告的男性篇,在此期間人類學家吉布哈特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1947 年,為了確保調查的記錄、保存以及著作權等,在校方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在印第安納大學成立了性研究所,金賽、馬丁、波默羅伊和吉布哈特為研究所理事。他與助手們最早收集的 18,500 多份面談資料就在這裡進行保密與研究(至今尚是該學科最大的資料庫)。金賽對這個研究所的觀點很明確:提供給個人或社會一些正確的,以研究為基礎的性資訊,使他們對性行為能做出正確的決定。1948 年,金賽的《人類男性性行為》出版。書中指出許多人與異性和同性都有過性行為,於是他把人的性傾向分成 0 到 6 七個等級,0 代表絕對異性戀,6 代表絕對同性戀,從 0 到 6,同性戀的比重逐漸增加,異性戀的比重逐漸減少。調查的發現是:
截至受訪時間為止,所有受訪男性中,37% 曾經至少有過一次達到高潮的同性性行為。
截至受訪時間為止,所有 35 歲前仍未婚的受訪男性中,50% 曾經至少有過一次達到高潮的同性性行為。
截至受訪時間為止,所有 16 歲至 55 歲的受訪男性中,10% 曾經過著至少三年的全部(或幾乎全部是)同性戀之生活。
他據此主張:同性性行為與異性性行為普遍共存於人類男性族群中,不應被視為不正常或不自然、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病。此外,他認為同性戀是“個人的選擇”,而不是“天生的特質”。他後來的研究指出,有 13% 的美國女人有同性性行為。
1953 年,《人類女性性行為》出版。這是人類性行為劃時代的統計研究,震驚了世界。由金賽和他的三個同事合作編寫的這些著作被後人稱為“金賽報告”,它們提供了大量嚴肅而詳盡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關於性經驗自報告。金賽發現了比預料的更為廣泛的性經驗的變化。他提供的數據還解決了關於幼年性慾、同性戀和女性性喚起的許多誤解。該調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各種中傷和攻擊也隨之而來。1954 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停止了對金賽研究的贊助。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金賽一邊為經費問題四處奔波,一邊和他的助手繼續開展研究。金賽報告女性篇出版之後,又開始對關押在加利福尼亞監獄的犯人進行徹底的調查,而且還開展了對猩猩的性行為調查和對古代性.愛資料的研究。
他的研究報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讓自慰(shouyin)成為常態行為並且減少自慰的惡名。金賽的研究指出有過自慰經驗的人比沒有自慰過的人多。在他《人類男性性行為》里,92%-97% 的男性曾自慰過,《人類女性性行為》研究指出 62% 的女人有自慰經驗,而且其中 58% 的人曾達到性高潮。雖然說自慰是已婚或未婚女性的次要性行為,但卻是性行為中最常達到性高潮的性。金賽也詳細揭露女人自慰的方式:84% 的女人是撫摸或刺激內yinchun和yindi,有 10% 的人是雙腳交叉,有節奏性的壓迫整個陰部。其他人會用震動器或用枕頭、床、桌子和其他物品來摩擦陰部。有 2% 的人可以藉由性幻想來達到高潮。20% 的女人在用其他方式自慰時會伴隨有插入的動作。不過金賽也發現有高達一半的女性,因為自慰而有心理的不安與困擾,其中約有 30% 甚至被這種現象困住超過十年之久。在金賽報告中也發現自慰與教育程度有密切關聯,後來經其他專家的歷次調查也都獲得了類似結論。譬如有從事自慰者,在研究所程度的男性人口中高達 80%,但在高中以下學歷的男性人口中,僅占 45%;而在研究所程度的女性人口中占 60%,但在未達高中學歷的女性人口,只占 25%。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越高者,自慰比例越大。美國大眾雖然能夠接受金賽早期針對男性所作的研究報告,但卻無法接納他對美國女人自慰,高潮,婚前及婚後性行為或和他人發生性關係等性行為的描述。全國的教會提出抗議,全美叫金賽的人紛紛登報聲明自己和金賽博士毫無關係。
金賽對於性學的研究無疑是開創性的、先鋒的和拓寬式的。他的研究報告開創了現代性學研究的先河,為後來的相關研究和人們的思維觀念打開了新的大門。他花二十年時間收集了一百多萬隻黃峰,並發現它們當中沒有一隻與其它相同。他用這一獨特的發現來描述人類的性行為:他第一次提出了每個人的性行為都是獨特的,所以用“正常”和“不正常”來形容性行為並不準確。只有“普通”和“罕見”才更加貼切。這一觀點在現在看來仍然是激進的。他的研究結果不止推展了同性戀和雙性戀課題的討論和進一步探索,也同時催化了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並且對後來的婦女解放女權、性教育和墮胎課題的論爭起著很大的影響。1953 年,他的肖像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金賽博士的研究工作的意義還包括:他的廣泛調查在很大程度上還定義了“深入訪談”的新標準。而除了“性行為揭示”之外,更大的意義還在於他的社會啟蒙作用。即通過“性”上面的多樣性來證明“平等性”。既然社會與人類個體都是多樣而且平等的,那么大家都具有追求自身的權益的自由,只要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這些追求都是值得鼓勵的。金賽博士本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其發展的社會意義,但西方六十年代開始的“民權運動”的核心宗旨正是這些思想,而當代社會的“女權運動”、“同性戀權益”等社會風潮也是由此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