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公理

人類公理

康有為的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著作,初步構成他的“大同”學說的雛形。康氏自稱早在1884年就開始"演大同主義",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類公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類公理
  • 創作年代:1885年
  • 作者:康有為
簡介,

簡介

1898年秋,康有為在日本時,已有稿本20餘篇,1902年避居印度時,刻苦攻讀,最後全部完稿成書。《大同書》最初在印度起名為《人類公理》。當時,除了梁啓超等少數門徒看到過外,很少有人目睹過這部傑作。直到1913年,才有後生門徒第一次把該書的甲部和乙部發表在《不忍》雜誌上。
《大同書》全書共30卷,約20萬字,分為10部。甲部《入世界觀眾苦》,乙部《去國界合大地》,丙部《去級界平民族》,丁部《去種界同人類》,戊部《去形界保獨立》,己部《去家界為天民》,庚部《去產界公生業》,辛部《去亂界治太平》,壬部《去類界愛眾生》,癸部《去苦界至極樂》。
成書之前的康有為,可謂是中國歷史上首倡“改良主義”的創始人。早在光緒十四年,也即公元1888年,康有為時年30歲,正值中法戰爭失敗之際,他有感於時局日危,遂慨然上書光緒帝(即《上清帝第一書》),提出了“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項改革主張。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長興里辟萬木草堂講學,收陳千秋、梁啓超等人為徒,以“勉強為學,逆乎常緯”為治學宗旨,授 “義理”、“考據”、“詞章”、“經世”諸門。由於生徒日多(前後達3000人),學堂擴充,曾三遷其址。
1895年,康有為率領在京1200名舉人,起草了上清帝萬言書,再次切陳變法維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是為名垂青史的“公車上書”。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亡命日本之後,又逃避追殺於印度等國,共作海上遊客長達16年之久。1913年冬,康有為帶著《人類公理》一書回到上海,旋即加入討袁(世凱)大軍。1917年,積極參與張勛政變,擁戴溥儀復辟。但在1919年,他堅決支持青年學生髮起的“五四”愛國運動。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病逝於青島寓所中。
在《人類公理》(《大同書》)中、康有為列舉了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和人們身受的種種苦難,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和解脫這種苦難,他描繪出一幅無私產、無階級、無家族、無邦國、無帝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畫面,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康有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