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權立法的中國思考

人格權立法的中國思考

《人格權立法的中國思考》是2020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明、石佳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格權立法的中國思考
  • 作者:王利明、石佳友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667 頁
  • ISBN:9787300276991
  • 定價:16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將人格權的保護作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為民法典的編纂指明了方向。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回應了網際網路、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的立法要求,符合民法發展的新趨勢,符合民法典科學性和體汽灶系性的要求。人格權請求權獨立於侵權請求權,不以過錯和損害為要件;人格權不僅具有傳統的防禦性功能,而且具有積極利用的權能;人格想項槓權立法既強調對侵權的事後救濟,更強調對損害的事前預防,允許權利人在事前採取合理的措施預防侵害行為的發生。因此,以獨立的人格權編來具體規定人格權的概念、射良膠效力、行使要件及權利衝突等內容,有利於法律適用的準確與統一,充分體現了民法典的時代性特徵。

作者簡介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入選長江學者。曾獲“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王利明教授曾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參與《民法總則》《契約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違約責任論》(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等歡才斷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司法改革研究》(獲法務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吳玉章科研基金三等獎)、《物權法論》《物權法研究》(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契約法研究》(第一、二、三、四卷)、《民法總則研究》(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人格權法研究》(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二等獎)、《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我國民法典重大疑難問題之研究》(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法律解釋學導論》(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主編或合著《民法新論》(上、下冊,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民法·侵權行為法》(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人格權法新論》(獲第九屆中國圖書評論獎)、《契約法新論·總則》;發表論文集《民商法研究》(1至9輯)和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人格權基礎理論 (1)
論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理由 王利明(3)
人格權法中的人格尊嚴價值及實現 王利明(24)
人格權的料旋宙積極確權模式探討——兼論人格權法與侵權責任法之關係 王利明(46)
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從公權利到私權利的轉變 楊立新(67)
民法典分則各編的核心價值是維護人的尊嚴 楊立新(85)
人格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區別及其價值——民法典人格權寒紙邀拘編草案第774條第2款、第784條及第791條的規範分工楊立新 李怡雯(105)
我國人格權立法:體系、邊界和保護 張新寶(124)
人格權立法的歷史演進及其趨勢 石佳友(133)
人權與人格權的關係——兼評《民法總則》相關規定之不足石佳友(168)
第二部分 人格權編的立法設計 (187)
人格權的屬性——從消極防禦到積極利用 王利明(189)
論我國《民法總則》的頒行與民法典人格權編的設立 王利明(210)
對民法典規定人格權法重大爭論的理性思考 楊立新(227)
對否定民法典人格權編立法決策意見的不同見解 楊立新(251)
人格權立法中國經驗的形成、發展與定型 楊立新(279)
以十九大精神統一編纂民法典的人格權立法思想 楊立新(297)
論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分離 王利明(312)
論侵害人格權的訴前禁令制度 王利明(339)
第三部分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評析 (357)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邏輯結構的特點與問題 楊立新(359)
民法人格權編的政治基礎與學術立場、立法技術的統一 楊立新(378)
守成與創新的務實結合——評《民法人格權編草案(室內稿)》石佳友(402)
人格權立法的進步與局限——評《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石佳友(421)
第四部分 具體人格權研究 (455)
姓名決定權的限度 熊丙萬 位 夢(457)
榮譽權的前世今生及其未來——兼評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的相關規定 姚 輝 葉 翔(488)
從隱私戰甩付厚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理論與制度安排 張新寶(507)
比較法視野下人格權的發展:以美國隱私權為例 高聖平(536)
美國法對隱私權的確認——格里斯沃德訴康乃狄克州案吳至誠 譯(548)
生活安寧權:一種特殊的隱私權 王利明(580)
第五部分 人格權法的新問題 (601)
論人格權法的新發展 王利明(603)
略論人格權編對性騷擾的規制 王利明(627)
數據共享與個人信息保護 王利明(648)
人格權獨立成編對婚姻家庭法理論與實踐的影響 孫若軍(667)
個人信息權益的分配機制研究——以個人通訊錄信息為分析範例 包曉麗 熊丙萬(670)
附錄:民法典·人格權法編專家建議稿(徵求意見稿) (707)
人格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區別及其價值——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第774條第2款、第784條及第791條的規範分工楊立新 李怡雯(105)
我國人格權立法:體系、邊界和保護 張新寶(124)
人格權立法的歷史演進及其趨勢 石佳友(133)
人權與人格權的關係——兼評《民法總則》相關規定之不足石佳友(168)
第二部分 人格權編的立法設計 (187)
人格權的屬性——從消極防禦到積極利用 王利明(189)
論我國《民法總則》的頒行與民法典人格權編的設立 王利明(210)
對民法典規定人格權法重大爭論的理性思考 楊立新(227)
對否定民法典人格權編立法決策意見的不同見解 楊立新(251)
人格權立法中國經驗的形成、發展與定型 楊立新(279)
以十九大精神統一編纂民法典的人格權立法思想 楊立新(297)
論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分離 王利明(312)
論侵害人格權的訴前禁令制度 王利明(339)
第三部分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評析 (357)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邏輯結構的特點與問題 楊立新(359)
民法人格權編的政治基礎與學術立場、立法技術的統一 楊立新(378)
守成與創新的務實結合——評《民法人格權編草案(室內稿)》石佳友(402)
人格權立法的進步與局限——評《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石佳友(421)
第四部分 具體人格權研究 (455)
姓名決定權的限度 熊丙萬 位 夢(457)
榮譽權的前世今生及其未來——兼評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的相關規定 姚 輝 葉 翔(488)
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理論與制度安排 張新寶(507)
比較法視野下人格權的發展:以美國隱私權為例 高聖平(536)
美國法對隱私權的確認——格里斯沃德訴康乃狄克州案吳至誠 譯(548)
生活安寧權:一種特殊的隱私權 王利明(580)
第五部分 人格權法的新問題 (601)
論人格權法的新發展 王利明(603)
略論人格權編對性騷擾的規制 王利明(627)
數據共享與個人信息保護 王利明(648)
人格權獨立成編對婚姻家庭法理論與實踐的影響 孫若軍(667)
個人信息權益的分配機制研究——以個人通訊錄信息為分析範例 包曉麗 熊丙萬(670)
附錄:民法典·人格權法編專家建議稿(徵求意見稿) (7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