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是2022年10月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 發布單位: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布信息,政策解讀,

發布信息

2022年10月,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政策解讀

其中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系統平台、電子單證、數據互動與共享、運行服務與管理等領域,完成重點標準制修訂30項以上,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系統全面、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打造一批標準實施套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高質量標準供給。
《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線上解讀
標題:《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線上解讀
索引號:2022-1667288457746
主題分類:政策解讀
文號:無
所屬機構:標準技術管理司
成文日期:2022年11月01日
發布日期:2022年11月01日
2022年11月01日,為加快推動智慧物流發展,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本期訪談特別邀請到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林強、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對《指南》進行解讀。
(一)主持人:智慧物流受關注程度非常高,請兩位嘉賓介紹一下《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林強: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交通運輸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彆強調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要求推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最佳化,推進交通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等。2021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2022年1月,全國政協第十五次遠程協商會議專題研究“加快智慧物流發展”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我們深刻認識到,加快智慧物流發展,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加快建設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已經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智慧物流具有聯通性強、融合度廣、經濟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生態效益好等顯著優勢,代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方向。交通運輸是我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推進智慧物流發展具有豐富的套用場景,如當前比較熱的網際網路道路貨運,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合理匹配供需,有效提升了傳統貨運物流組織化水平。據統計,目前全國網路貨運企業已達到2382家,整合社會零散運力549.3萬輛,今年前三季度上傳運單6500多萬單。如在物流新基建方面,5G通信、區塊鏈等技術套用加快智慧港口發展,2022年就有廣西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江蘇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等4座自動化碼頭建成投產,基於區塊鏈的無紙化放貨服務已在上海、廈門等9個港口推廣套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智慧物流發展還面臨設施設備不配套、運輸組織不銜接、電子單證格式不統一等問題,迫切需要構建協調統一的標準體系,引領智慧物流規範快速發展。
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等總體部署,我部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了《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系統構建交通運輸領域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框架,指導下一步標準制修訂工作。
徐長興: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要圍繞交通等領域智慧化轉型需求,加快完善相關標準。今年10月14日,第53屆世界標準日的中國主題確定為“數字時代的標準化”,再次彰顯了數字時代背景下標準化工作的重要基礎性作用。《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印發恰逢其時,很好地契合了“數字時代的標準化”這一主題。
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是繼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交通強國發展戰略以來,再次對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作出部署。建設交通強國,離不開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的全面支撐,需要通過標準化支撐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物流運輸配送服務的深度融合,通過標準化引領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應該說,交通運輸部先行先試,積極構建交通運輸領域的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將為系統建設實施全國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提供樣板,為引領物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助力。
(二)主持人:請兩位嘉賓介紹一下近年來我國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方面開展的工作情況?
徐長興: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物流系統化管理、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我國一直非常重視物流標準化工作,從“十一五”開始,相繼發布了《全國物流標準2005年-2010年發展規劃》《全國物流標準專項規劃》《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一系列頂層設計檔案,有力推動了我國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和物流標準化水平的整體提升,並為加快智慧物流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標準化工作基礎。
近年來,國家標準委非常重視智慧物流相關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2021年修訂發布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GB/T 18354-2021)首次對“智慧物流”給出了明確定義,推動建立社會共識。前不久剛剛發布的《智慧物流服務指南》國家標準(GB/T 41834-2022),進一步明確了智慧物流服務的特徵和關鍵要素、服務能力保障、服務提供、服務評價與改進等內容,對於提高智慧物流服務水平,促進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指導作用。
林強:交通運輸部歷來重視交通運輸物流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在國家標準委的指導下,我部聚焦物流全鏈條中的運輸配送環節,先後印發了2012和2018兩版《交通運輸物流標準體系》,為交通運輸物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部在智慧物流領域組織開展了一批重點標準研究。比如《道路、水路貨物運輸基礎數據元》《國內貨櫃多式聯運電子運單》等標準,促進了交通運輸領域數據信息互動共享,為實現多式聯運“一單制”套用,促進運輸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支撐。今年9月,我部發布了《無人機物流配送運行要求》《郵政快遞無人機監管信息互動規範》,規定了無人機物流配送的基本要求、場地設施要求、作業要求、信息互動和安全要求等,有助於更好推動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規範運行和高效服務。
為促進智慧物流發展,我部積極組織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已批覆的300多項交通強國試點項目中有60餘項與智慧物流相關。同時,我部組織開展自動駕駛和智慧型航運先導套用試點等工作,推動了10餘項智慧物流先導試點項目,相關試點示範成果將及時轉化成標準,為加快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三)主持人:作為頂層設計,請問編制《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把握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林強:我們在組織編制《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時候重點把握以下四項原則:
一是堅持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立足綜合交通運輸特點,合理界定各層次、各領域標準制修訂需求,促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各領域標準協調銜接,推動構建協調統一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創新引領。全面總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等成果,圍繞智慧物流新基建、智慧型運載裝備、數位化物流管理、信息交換共享等方面梳理標準需求,推動先進技術與交通運輸業融合創新,加快傳統交通運輸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促進物流提質降本增效。
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急用先行。按照智慧物流發展需要,加快重點和急需標準的制定,統籌發揮好產學研用各方、產業鏈各環節的力量。加強標準的宣傳和培訓,共同推動標準實施和套用,引導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和運行服務等環節對標達標。
四是堅持多方參與、協調合作。加快建立政府管理部門、物流企業、科研單位、協會學會以及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各類主體協調配合、合作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強政府引導,鼓勵多方參與,積極發揮市場和企業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動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
(四)主持人:請問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的目標是什麼?
徐長興:正如林強副司長所言,交通運輸是現代物流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是我國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這一領域標準化工作的目標,也就是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系統平台、電子單證、數據互動與共享、運行服務與管理等領域,完成30項以上重點標準制修訂工作,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系統全面、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打造一批標準實施套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
  除此之外,我們也將持續完善物流行業基礎通用國家標準,抓好物流倉儲、包裝等其他與智慧物流密切相關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與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銜接配套,整體提升我國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
(五)主持人:請問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主要內容是什麼?
林強: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的範圍包括交通運輸業中與智慧物流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不包括市場主體自主制定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在結構設計上,根據《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按照交通運輸智慧物流的套用特點和技術需求,將標準體系主要劃分為基礎通用標準、設施設備標準、系統平台與數據單證標準、服務與管理標準等四個方面:
1.基礎通用標準:是交通運輸智慧物流的總體性、基礎性、通用性標準和規範,包括術語、編碼與標識、數據資源等。
2.設施設備標準:是交通運輸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相關標準規範,包括物流設施、運載裝備和終端設備等。
3.系統平台與數據單證標準:是交通運輸智慧物流體系中信息平台、系統軟體標準,以及數據傳輸與交換、信息互聯、開放共享標準,包括系統平台、數據互動與共享、電子單證等。
4.服務與管理標準:是適用於交通運輸智慧物流領域的作業流程、運營服務、監測管理、質量評價等相關標準規範,包括運行服務、監測評價等。
對應前述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結構,納入標準明細表的主要標準總計三大類72項,其中,現行有效標準28項,在研標準9項,待制定標準35項。
(六)主持人:《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已經正式發布,請問對下一步工作重點有何考慮?
徐長興:下一步,國家標準委將以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為主線,重點從國家標準的研製與推廣套用兩大方面入手,繼續加大對交通運輸領域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以標準支撐物流運輸與配送服務數位化轉型,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一方面,與交通運輸部共同做好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的組織落實。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形成標準化工作合力,按照“突出重點,急用先行”的原則,支持智慧物流相關國家標準快速立項和發布,更好地推動標準化工作與行業套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協調並進。
另一方面,加強智慧物流重要標準的宣貫實施。我們將依託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範等渠道,支持交通運輸智慧物流領域開展標準化建設。特別是,回響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關注深圳、上海、重慶等一批物流節點城市,通過試點帶動智慧物流“標準群”的整體實施套用,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
林強:為更好地推進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近期我們將有針對性地開展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凝聚行業力量,研究成立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組織,為加快推進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加大項目支持力度,重點在智慧物流樞紐、智慧型終端、電子單證、國際物流、網際網路道路貨運等方面加快研究制定一批重點標準。
三是全面總結和推廣套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經驗,推動形成一批智慧物流標準規範。充分吸納高校、協會、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提高標準制定效率。
四是搭建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化國際交流平台,支持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促進智慧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的聯動與融合。積極借鑑智慧物流相關國際和國外標準,促進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銜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推動我國智慧物流標準廣泛套用,促進國際物流渠道暢通和貿易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