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需求

交易需求

交易需求是基於所得動機、業務動機、謹慎動機所持有的貨幣。簡單地說,交易需求就是為了滿足交易需要而持有的貨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易需求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利率彈性,

內容

人們為了交易而持有貨幣就會形成貨幣的交易需求。貨幣的交易需求產生於收入支出發生的時間不一致,如果某人在某一時刻收入的數量和他在同一時刻支出的數量完全相等,則他根本就沒有必要為交易目的而保留貨幣。因此,交易需求首先取決於收入和支出的時間間隔:時間間隔越長,交易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假定收入和支出的時間間隔已定,則交易需求就取決於交易數量的大小:它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而近乎同比例地增加。
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交易數量是影響交易需求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整個社會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特別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更多的產品需要通過交易才能進入消費領域,因而參與交易的商品也會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儘管交易總量中包括了各種中間產品和其他活動的交易,但它與國民收入之間通常保持有相當穩定的比例關係。因此,為了分析方便起見,這裡忽略收入和支出之間的時間間隔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而主要考慮交易數量的作用。同時,在交易數量中,忽略中間產品及其他活動的交易,而主要考慮最終產品即國民收入的交易。這樣,影響交易需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國民收入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L1=L1(Y)
其中,Ll表示貨幣的交易需求。如果進一步假定,交易需求與收入的關係是線性的。縱軸L1為交易需求,橫軸Y為收入,交易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交易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另一方面,如果收入為0,則無法為交易目的而保留貨幣,交易需求也等於0,故交易需求曲線經過原點。

利率彈性

  • 1.鮑莫爾的平方根公式
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最先對交易性貨幣需求利率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他在1952年《現金的交易需求:一種存貨的理論分析》一文中,以管理科學中最適度的存貨控制技術為基礎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之後托賓也撰文論證了利率對交易性貨幣需求的影響。他們各自提出了貨幣需求的模型,雖然角度不同,但基本的結論是一致的,即用於交易動機的貨幣餘額對利率水平也很敏感。
根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交易性貨幣需求決定於收入水平,對利率變化不甚敏感。但對於人們持有交易現金餘額的原因,凱恩斯實際上卻並未作出解釋。事實上,債券既然可以獲得利息,人們為什麼不直接把全部收入投資於債券,並在必須進行支付時再出售債券呢?若是這樣,人們就不需要持有貨幣,而只要在一定時期持有一定量的債券就可以了。因為一旦需要貨幣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出售債券而獲得。正是基於這種思考,鮑莫爾把貨幣需求問題同存貨理論聯繫起來,並將利率因素引進了這種貨幣需求的分析當中。
鮑莫爾認為,人們的經濟行為都以收益最大化為準則,在收入獲得和使用的間隔期內,沒有必要將收入中用於交易的那部分都以現金形式所持有,因為現金不會給持有者帶來收益。因此,應將暫時不用的部分轉化為非現金資產而獲取收益。當然,如果將非現金資產轉化為現金,這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不過,只要利息收入超過變現的手續費,那就是有利的。所以,利率越高,利息收入就越大,非現金資產的吸引力也越強,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把現金持有額降到最低限度;反之,人們就寧願持有現金。由此可見,交易性貨幣需求不但與利率相關,而且關係密切。所以在鮑莫爾看來,凱恩斯顯然貶低了利率對現金交易需求的影響。在做具體分析時,鮑莫爾提出以下假設:
  • (1)人們在每隔一段時期有一定數量的收入,他們事先可知支出的數量,且支出速度均勻。
  • (2)人們將現金購買短期債券,因為這種債券易變現,並具有安全性強的特點。
  • (3)每次變現與前一次的時間間隔及變現量都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