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之光

亞洲文明之光

《亞洲 文明之光》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的主題紀錄片,由賀亞莉任總導演。

該片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獻禮片,分為《文明華章》、《傳承創新》、《交流互鑒》共三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敘述視角,跨時空、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亞洲文明的演進脈絡。

該片於2019年5月12日至14日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 文明之光
  •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 首播時間:2019年5月12日
  • 導演:賀亞莉(總導演)
  • 編劇:朱翌冉(總編撰)
  • 集數:3集
  • 每集長度:約40分鐘
  • 類型:紀錄片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幕後製作,主創團隊,獲獎記錄,音樂原聲,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亞洲擁有地球上近30%的陸地面積,世界上每10個人中就有6個生活在亞洲,是眾多文明、民族的匯聚交融之地。在漫長歷史的長河中,亞洲的黃河與長江流域、印度河與恆河流域、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集劇情

第一集 文明華章
  從中國雲南的“種子銀行”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到3800年前古巴比倫城的“漢謨拉比-萬民之富”運河。
       從“枝頭上結出小羊羔”的印度樹棉,到昂首遠望的中國鎏金銅蠶。
       從蘇美爾人的烏爾城,到有“青銅器時代的曼哈頓”之稱的摩亨佐·達羅古城。
       從茹毛飲血,追禽逐獸,到精耕細作,水旱從人。
       從人力、畜力、風力,到蒸汽機、內燃機、電燃機。     從數字到文字。
       從天文到藝術。
第二集 傳承創新
  我們的亞洲,多姿多彩,和而不同。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亞洲,世界上最廣袤的大洲。這裡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地方,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造就了亞洲大陸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大江大河也因此呈放射狀向著亞洲各地奔騰而去。江河之水,是文明的源泉。萬千年來,大河之水滋養著土地和人民,也孕育了多彩多姿的亞洲文明。
在亞洲,既能感受不一樣的服飾美學,也能感受凝固的建築史詩。
       這是我們的亞洲,彼此凝視,交相輝映,共同迎來人類文明的黎明曙光;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創造,如今早已融入有形的世界,或無形的內心。
第三集 交流互鑒
  敦煌憑絲綢之路“咽喉之地”的便利,成為了中華文化、古印度文化、西亞及中亞文化匯聚交融之地,歷經千年,存證至今。鳴沙山東側的崖壁上,莫高窟為人類保存著嘆為觀止的古代佛教藝術遺蹟。飛天就是其中重要的人物角色之一。人物飛行於天空,或手持樂器,或蹁躚飄舞。 然而,莫高窟早期的飛天,卻是粗短結實的男性,連高鼻、捲髮等面貌特徵都完整保留,這和古印度佛教中的“歌舞神”有著關聯。
       用繪畫再現唐長安城的西市的盛況,許多中國和日本的歷史學家都樂於嘗試。《唐長安西市圖》中,那些行走在唐長安大街上的商人們,有粟特人、波斯人或是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唐長安城又將在世界大都會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早在約 6000年前,一種呈藍色或天青色的寶石在兩河流域極受青睞,青金石被視為比黃金還要貴重的裝飾品,就連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純金面罩上也鑲嵌著青金石,顯示著主人生前的尊貴。
       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希望的種子萬物生長。亞洲正在給世界與未來擘畫一幅美美與共、文明互鑒的恢弘新卷。
選集
選集
資料參考於

幕後製作

該片運用全球采編體系支持,拍攝足跡遍及22個亞洲國家和地區,13個國內城市,邀請亞洲各國學者與專業人員參與策劃,通過選取亞洲文明最具標誌性的元素,讓亞洲47個國家和地區在片中一一亮相,呈現多元共生的優秀文明成果。。
該片使用4K超高清技術拍攝,後期製作通過三維動畫等各類技術手段,使文物“復活”,譬如公元前7世紀的西亞兩河流域浮雕、亞洲先民水利灌溉的場景都動了起來。
該片主題音樂以大管弦樂為基調,同時融入遠古的塤和簫、亞洲共有的琵琶、古印度的薩羅達琴以及西亞、中亞、東南亞等音樂元素。

主創團隊

出品人
慎海雄
總顧問
滕文生
總監製
孫玉勝
總策劃
李欣雁
策劃
谷雲龍、陳真
監製
吳晟偉、周曉嵐
總導演
賀亞莉
總撰稿
朱翌冉
執行總導演
吳飛
學術顧問
劉健、張西平、鐘飛騰、王念寧、吳傑偉、王曉秋、姜明新、王邦維、高長武、婁曉琪
統籌
唐經剛
視覺指導
梁碧波
分集導演
第一集 文明華章:龍江、劉廉濤
第二集 傳承創新:鞠澄昊、董良、劉廉濤
第三集交流互鑒:劉廉濤、楊金蓉
導演組
錢希茜、潘羽嘉、鞠澄昊、董良
總剪輯
楊玲
撰稿
辛國強
解說
李立宏
素材統籌
萬祖艷、張四新、周學明、吳斯
駐外記者
鄧雪梅、王斌、王晉燕、付新日、孫虎、盧星海、李超、李琳、江華、劉旭、李衛兵、余鵬、張宇、杜鵑、楊小剛、周洋、趙兵、候茂華、徐德智、高瞻、唐鑫、顧鑫、龔明、傅博薛、董海濤、婧萌、臧青
攝影
曹讓博、魏壯、王寶、孫明進、張清超、張勝
攝影助理
楊留成、陳旺、孫建濤
國際攝影
Haider Sahib Ali 、Jaffar Hamid Majid、Abbas Ghanim Al-Khafagi、Joe Hadad 、Seyed Ali Mousavi、Seyed Hossein Nematzadeh、Hamza、Sanjaya Kumar Nayak、Zheng Huang、 Muhammad Bilal、Hydar Kazwini、 Bahadir Cankaya、Hakan Mustafa Erol
責編
崔建平、張玉潔
外聯
杜睿文
製片主任
崔狄、張俊山
製片組
王莉、劉廣智、田丁、馮曉彤、吳維
後期剪輯
楊金蓉、龍健、於富存、魯苗、李岩、于海濤、王森
後期調色
孫凱、李申龍、朱川川
融媒體傳播
姜黎、宋欣桐、張欣悅、梁曉龍、左曉霞、魏佳媚
特效製作
徐林、劉曉娜、初美琦、李珊珊、劉建楠
動畫設計
牛峰、孫海涵、高潔
平面設計
郭丹、彭麗、趙偉超、戴鵬志、孫靜、朱曉飛、雷洋
翻譯
徐貴霞、蘇愛霖、江浩宇、Tord Svendsen Lovdal
審譯
宋秉衡、Michael Harrold、Zakaralla Alaghawani
後期製作編輯
楊宗強、王守一、李佳倚、劉曉媛
後期視頻技術
徐馳、盧曉東
後期視頻監製
黃建新
技術統籌
栗小斌
技術總監
徐進、智衛、崔建偉
製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資料參考於

獲獎記錄

2019年8月,入選“壯麗七十年 螢屏慶華誕”--“視聽中國全球播映”活動主推片目。

音樂原聲

作曲總監
劉穎
編曲
吾愛吾樂
弦樂
亞洲首席愛樂樂團
人聲哼鳴
亞洲愛樂合唱團、於銳
演奏
劉婧、張平、丁曉逵、孟霄、王茜、侯越
音樂錄音
王曉芳、岳艮、魏小白
聲音製作
杜雅弗、孔雪、張旭東、王卓、王曉芳
資料參考於

發行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日期播出頻道時間段播出地區參考
2019年5月12日-14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
每天20:00
中國大陸
2019年5月15日-17日
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
每天18:15
收視率
期數
播出日期
播出時間
CSM55城市網收視情況
CSM全國網收視情況
收視率%
排名
收視份額%
收視率%
排名
收視份額%
第1集:文明華章
2019年5月12日
20.03-20.41
0.590
9
2.170
0.47
6
1.88
第2集:傳承創新
2019年5月14日
20.03-20.41
0.570
5
2.173
0.62
3
2.53
第3集:交流互鑒
2019年5月15日
20:10-20:48
0.518
6
1.931
0.48
6
1.93

作品評價

該片開篇從太空視角俯瞰地球,穿越中國長江黃河流域、印度恆河流域,西亞兩河流域,氣勢恢宏。內容涵蓋從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到亞洲各國、各地區、各文明圈的歷史遺蹟和文明創新,通過描繪巴基斯坦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巴比倫空中花園、唐長安西市、日本繩紋時期古陶片等經典場景,對亞洲文明進行了一次全景式再現。
該片沒有單調地引用文獻資料,枯燥地展示博物館裡冷冰凍的展品,而是選擇用具體的文物古蹟作為切入口,由此撥開文明豐富的內在肌理。(《光明日報》 韓業庭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