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仲馬(亞歷山大·小仲馬)

亞歷山大·仲馬(法國作家、小仲馬)

亞歷山大·小仲馬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亞歷山大·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國劇作家、小說家,

亞歷山大·仲馬是法國小說家大仲馬奧爾良公爵秘書處的文書抄寫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因與其父重名而被稱為小仲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小仲馬
  • 外文名:Alexandre Dumas.fils
  • 別名:小仲馬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維萊-科特雷
  • 出生日期:1824年7月27日
  • 逝世日期:1895年11月27日
  • 職業:文學作家,小說家劇作家
  • 代表作品:《茶花女》
  • 父親亞歷山大·仲馬大仲馬
  • 母親:卡特琳娜·拉貝
人物經歷,代表作品,創作特點,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小仲馬是大仲馬與一名女裁縫卡特琳·拉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於法國巴黎。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將他們母子拋棄掉。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獲 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雖然大仲馬負擔了拉貝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拉貝是他的妻子。
1802年7月24日,大仲馬(1802—1870)出生於巴黎附近的縣城維萊-科特雷。大仲馬的父親仲馬·達維是聖多明各的德·拉帕德里侯爵和一個名叫瑪麗的女黑奴所生的混血兒,曾是拿破崙麾下的一名英勇善戰的將軍,後因和拿破崙意見不合而失寵,去世時年僅四十四歲。
1824年1月16日,茶花女的原型瑪麗·優珀麗絲(原名阿爾封西娜·普萊西)出生於諾曼第。7月27日,小仲馬(1824—1895)出生於巴黎。他是大仲馬與住在同一樓面的鄰居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的私生子;出生時未被大仲馬承認。
1827年
小仲馬最初的回憶記載於他的話劇《克洛德的妻子》(1873)的前言之中:那是在他母親卡特琳娜·拉貝的家裡,當時的義大利人廣場(21世紀叫布瓦埃勒第安廣場)一幢房子的閣樓里。他的父親正在兒子的哭叫聲中寫作,突然抓起孩子,扔到了房間的另一端。
小仲馬小仲馬
就在這一年,一些英國演員來到法國,為巴黎的觀眾演出莎士比亞的劇本。大仲馬在此影響下開始寫他的五幕詩體悲劇《克麗絲汀》(1828)。
幼年時的小仲馬,起先由他母親扶養,得到了良好的親職教育。他的傑出的、身材魁梧的和對女人朝三暮四的父親使他感到困惑和害怕。大仲馬還有另外的私生子女,其中有和貝爾·克萊爾塞梅爾生的女兒瑪麗(1831年生),和安娜·巴於埃生的亨利(1851年生),還有在他的晚年和一位科爾第埃太太生的米卡埃拉(1860年生)。
1828年大仲馬住在聖德尼城郊他母親、仲馬將軍的遺孀家裡,她開著一家煙鋪。這位年輕的戲劇作家總是在奧代翁劇院度過他的夜晚,和女演員調情,把自己的家庭責任置之腦後。在《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1829)取得成功後,人們很快便把大仲馬跟維尼和雨果相提並論。奧爾良公爵給了他一個王宮圖書館助理管理員的位置。這位趾高氣揚的年輕的劇作家下決心遺棄他的妻子和兒子。他藉口鄉下空氣好,把他們母子兩人安置到一個叫做帕西的農村里去了。不論生活條件多么艱苦,小仲馬還是在那兒成長起來了,心中充滿著對他天才父親的崇敬之情。
1831年小仲馬和他的母親一起觀看了大仲馬的戲劇《安東尼》的首場演出。這場戲的女主角是大仲馬的情婦瑪麗·多爾瓦勒;她的精湛的演技使這個劇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觀看這次首場演出的還有巴爾扎克戈蒂埃聖伯夫、貝爾利·奧茲……
3月17日,大仲馬承認了兒子。
4月21日,卡特琳娜也承認了兒子。為了得到兒子的撫養權,在大仲馬來的時候她把小仲馬藏起來,或者叫他跳窗逃走,等等;最後法庭裁決,由大仲馬扶養。但這時的大仲馬正和貝爾·克萊爾塞梅爾打得火熱,於是把七歲的小仲馬送進了寄宿學校。
小仲馬起先被送進聖日納維也夫山的伏蒂埃寄宿學校,後來又轉到布朗什街的聖維克托寄宿學校。小仲馬對這兩個寄宿學校的生活的回憶都是很可怕的。他最後一本小說《克萊芒索事件》中提到了他和母親分手時心中的痛苦和在寄宿學校中他的同學們對他這個私生子的歧視和虐待。
亞歷山大·小仲馬亞歷山大·小仲馬
在《克洛德的妻子》的前言中,小仲馬還提到了,在寄宿學校里由於不堪侮辱而不得不與人打了幾次架;也在這段時期,這個年輕人的性格逐漸形成了:對人記恨,冷漠,懷疑;厭惡妓女。
大仲馬有很多情婦;對其中一個叫伊達·費里埃的,小仲馬後來曾寫道:“在我童年的時候,由於伊達小姐的態度,我要容忍很多事情。”不過小仲馬也記得這時候大仲馬對他的像夥伴之間的友情。在一家名叫“托爾托尼”的英國咖啡館裡,小仲馬很早便和父親的朋友們混熟了;其中有曾經是拿破崙情婦的喬治小姐,李斯特繆塞,弗雷戴里克·勒梅特。
1842年小仲馬遇見瑪麗·杜普萊西,即後來《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原型,對她一見鐘情,但是他對瑪麗不肯退出上流聲妓事業表示憤怒,寫了絕交書。
1847年
瑪麗病逝於巴黎。小仲馬悲痛萬分,將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使他一舉成名。
小仲馬之墓。小仲馬之墓。
1852年,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時,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著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給他電報上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於無緣於此的巴爾扎克、大仲馬幸運許多。
1895年小仲馬續娶了比他小40歲的亨利埃特·雷尼埃,半年後小仲馬就去世了。

代表作品

小仲馬其它有名的戲劇作品包括《半上流社會》(1855)、《金錢問題》(1857)、《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克洛德的妻子》(1873)、《福朗西雍》(1887)等。

創作特點

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歷史,專寫歷史劇和歷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小仲馬幼年飽嘗家庭不幸帶來的種種辛酸和痛苦,親眼看到大仲馬一生受累於種種桃色事件,並因此落得晚景貧困淒涼。所以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對資產階級社會風氣、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做了比較細緻的描繪和揭露,抨擊了娼妓社會對家庭婚姻的威脅,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成為社會問題劇的創始人之一。
小仲馬油畫像小仲馬油畫像
小仲馬的劇作大多以婦女、婚姻、家庭問題為題材,或描寫在資產階級淫靡風尚毒害下淪落的女性,或表現金錢勢力對愛情婚姻的破壞,或譴責夫妻之間的不忠,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資產階級道德的腐朽性質。作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其劇作富有現實的生活氣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比較嚴謹,語言通俗流暢。
小仲馬的劇本中往往有一位善於推理、串通劇情的角色,用自己的獨白闡明全劇的主題。提出希望觀眾接受的格言式說教是小仲馬戲劇作品的一個鮮明特點。小仲馬對劇情的安排合情合理,語言樸素、接近生活,想像豐富但不誇張。

人物影響

小仲馬的作品數量遠遠不及其父。但他的思想境界遠比其父高尚,而且他扛起問題劇的大旗,獨樹一幟,最終寫出一部小說《茶花女》,並搬上舞台,賺取了法國及全世界無數讀者和觀眾的同情之淚,成了另一種類型的不朽之作。從這一點看,小仲馬的文學成就並不比大仲馬遜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