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頭

五龍頭村,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永壽縣渠子鄉政府以西4公里處,村前的水溝坡上有5股泉水,形似五龍吐水,故名五龍頭。村民姓李,據傳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及母親早年曾在此居住,該村北鄰唐趙國公長孫無忌後裔村落永壽坊村。[1] 現有3個村民小組,全村共156戶,總人口652人,現有黨員13名,現有耕地面積1586畝,人均占有2.2畝,其中,糧食麵積為1026畝,果園面積420畝,荒山溝坡面積550畝,主導產業以畜牧、蘋果、糧食為主。基礎設施較差,全村有衛生室一處,2006年建成村委會陣地和村級活動場所。200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為2270元。[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龍頭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永壽縣渠子鄉政府以西4公里處
  • 面積:1586畝
  • 人口:652人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頭村
五龍頭村位於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是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地方。
每年的正月初一、十五、十六,十里八方的鄉親們都會趕來這裡參加盛大的廟會,爬疙瘩坡,登上老頂,為來年盼個好兆頭。山下有眼泉,名曰“甘霖泉”,冬暖夏涼,甘甜爽口。
秦渠枋口、五龍口古稱枋口。因秦時即在沁河出山處開鑿秦渠,引水灌田,以核對枋木為閘,故名枋口。它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最早利用水流彎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不淤不塞,利澤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文物價值,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可與都江堰媲美。從兩漢、三國、隋、唐至宋、元都曾擴建,到了明代萬曆年間,在沁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而作為龍頭的村子很自然的被人們稱為五龍頭,現今的五龍口渠首五個龍頭在閘口上方昂首挺立,為萬畝良田輸送著新鮮的血液。現在訪口遺址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枋口,沁河截山而出,兩岸斷壁如削,幽谷碧波蕩漾,風景十分迷人,東漢明帝劉莊在這裡專門為女兒劉致賜建沁園,其精美別致為後世稱道,被作為公主花園的代稱。隋唐時代,官宦名流來游者甚多,直至金遼時期仍為官僚宴遊之地。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曾游枋口,寫下了"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的千古絕唱。這裡山水相映,風爽浪低,盛夏如涼秋,"沁口秋風"歷來被譽為濟源九景之一。
這裡交通十分發達,207國道、新焦鐵路、長濟高速公路從這裡通過。一個小村子,因為沁水的原因,兩座鐵路橋、兩座公路橋(原207國道舊橋現已封閉)、一座高速公路橋從這裡飛躍沁水,雖然破壞了原有的山貌,但新貌卻是那樣的壯觀,想是戰時,這裡一定是兵家必爭之地。
小村子走出了兩位名人,一位少將—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李健,一位作家—李洱(代表作品《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村子雖小,每個走出去的人都不該遺忘她,那山(孔山)那水(沁水)那人。
五龍頭村李氏起源
遷民
庶民安知當局謀,老槐樹下集結忙。
遷綁途病饑寒苦,倒臥沁灣精血傷。
山泉一濟髒脾胃,身輕體健眼明亮。
夜夢宗主點寶地,虎踞龍盤安家邦。
此為李氏宗主,李京、李城的定居詩文。第一、二句寫當局設謀,誆騙庶民集結於“大槐樹下”,並強行捆綁,集體遷居的情況。第三、四句是寫遷居途中,熟人被捆綁在一條繩上的饑寒病苦的情況。其“解手”一詞即來源於此時。第五、六句是點出山根泉水有治療疾病,明目養神的神秘功效。定居後就命名為“眼光泉”留傳至今。第七、八句點出家祖李老君夢點寶地。京城二尊才定居於此地。如大門前對聯所言:
兩山夾一水水山相映蛙逐天雲鵬破浪
五陽寓二陰陰陽互變牛登王屋龍見田
五龍頭村李氏家譜輩數排列順序
李京 李城
正大光明立,承位居永清。
榮華富貴德,文武聖賢忠。
王侯伯子男,將相公九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