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陣

五陣指的是“兩、伍、專、參、偏”五種中國古代的兵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陣
  • 外文名:Five array
  • 性質:古代兵陣
  • 內容:兩、伍、專、參、偏
  • 演變:孫臏十陣等
冷兵器時代的步兵陣形,先秦時期構成方陣的基本步兵單位隊形,魏舒方陣(崇卒之陣),孫臏十陣,秦軍兵馬俑縱隊方陣,韓信五軍陣,諸葛亮武侯八陣,唐軍陣形,北宋平戎萬全陣,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陣形,秦以前的基本戰鬥隊形,漢代騎兵軍陣,衛青騎兵五軍陣,衛青騎兵防禦陣形,曹魏騎兵隊形,唐軍騎兵隊形,成吉思汗的騎兵陣形--大魚鱗陣,火器及其與冷兵器結合的佇列與陣形,戚繼光鴛鴦陣,明軍重兵集團的三才陣,明清軍隊中火槍營的連環槍式隊形,

冷兵器時代的步兵陣形

先秦時期構成方陣的基本步兵單位隊形

5人一伍、2伍一什、10伍一隊、2隊一伯、2 伯一曲。此時的各種陣形均以曲方陣為基礎構成。
(1) 隊方陣:士卒間距1.8米,隊方陣正面16.2米,縱深7.2米。
(2) 伯縱隊方陣(以隊方陣為基礎):
(3) 伯橫隊方陣(以隊方陣為基礎):
(4) 曲方陣(以伯方陣為基礎):

魏舒方陣(崇卒之陣)

公元前541年,晉荀吳伐狄,採納魏舒建議毀車以為行,以不同兵力組成了五個方陣,偏為前據、兩於前、伍於後、右角為專、左角為參,共23250人。

孫臏十陣

方陣、圓陣、錐形陣、雁行陣、鉤行陣、玄囊陣、疏陣、數陣、水陣、火 陣,其中的水陣、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而非隊形,故又稱為孫臏八陣。而八陣中 的其他五陣均可成為玄囊陣、疏陣、數陣:疏陣是加大行列的間隔距離,用以偽裝強大, 多設定旗幟和武器迷惑敵軍,同時派出小部隊與敵軍周旋;數陣是使隊形儘量密集,屹立 不動用以固守,既不出擊也不追擊,使敵軍無機可趁;玄襄陣不斷變化部署,多設旌旗金鼓,陣容卻保持嚴整,使敵軍摸不清情況,迷惑敵人不敢輕易行動。從部署方式看,基本陣形即五種:方、圓、錐行、雁行和鉤行陣,也有說法是叫方、圓、銳(牡)、箕和橫陣 。
(1) 方陣:方陣的中央薄弱、四周雄厚,大方陣中套小方陣;中央弱便於構成寬大正面 ,虛張聲勢,四周強便於突破敵軍。此之謂"薄中厚方"。
(2) 圓陣:用以進行環形防禦。
(3) 錐形陣:中央突出、兩翼繼後,用來從中央突破敵軍。
(4) 雁行陣:用來射擊和包圍敵軍,橫向層開、左右翼向前(或向後)梯次配備。A向前梯次的雁形陣: B向後梯次的雁形陣: C雁形陣的變種--箕陣(又稱牝陣)
(5) 鉤行陣:以方陣構成中央、左右翼適當向後彎曲以保障側翼。
(6) 以八陣為基礎的預備隊戰術:車兵在右翼、騎兵在左翼,步兵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敵,三分之二待機。

秦軍兵馬俑縱隊方陣

秦軍兵馬俑縱隊方陣(鄙人覺得它應該是真實的),以9個四路縱隊共5600餘人組成長200米、寬60米的方陣,前後左右各200餘人負責警戒。

韓信五軍陣

垓下之戰中韓信所創,以優勢之兵對少數精銳之敵。

諸葛亮武侯八陣

是冷兵器時代最典型的密集集團方陣,縱橫排開64個小方陣合成一個大方陣,陣後設24隊游騎配合作戰。其中天、地、風、雲、龍、虎、蛇、鳥是幾個小方陣組成的大集團,交戰時有的正面對敵、有的側擊、有的擔當預備隊;這些小方陣可以是騎兵、步兵、車隊,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前排為弓弩手、中間為長兵器手、後排為短兵器手(有時排列順序也不同),當時主要為蜀軍抵禦優勢的曹魏騎兵。

唐軍陣形

唐軍出征時,約授兵20000人,分為中、前、後、左、右、左虞候、右虞候共七軍,各軍有弓弩兵、跳蕩兵(突擊隊)、奇兵(預備隊)、馬軍、輜重兵。
(1) 基本戰鬥單位--"隊"的隊形:50人呈9排錐形,最後一排的隊副執陌刀督戰。
(2) 各軍戰鬥隊形(以中軍為例):以3隊組成一個錐形大隊,整軍呈戰隊(第一線)、 駐隊(第二線)、奇兵(第三線預備隊)三線排列。
(3) 整軍戰鬥隊形--橫隊方陣。
(4) 雁行陣(曲陣):七軍前後梯次配備。
(5) 豎陣(直陣):在地形狹窄時用於向敵軍衝鋒。
(6) 七軍六花陣(防禦用圓陣,也可宿營用):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廣澤中,中軍在中央 ,其餘六軍總營在四畔,象六出花。
(7) 半月營陣:在有險可依時,面平背險,六軍拱衛中軍。與七軍六花陣共同體現了古兵法中"營陣同制"的思想。

北宋平戎萬全陣

為宋太祖"御製",步兵110280人、騎兵36500人、防禦用車1440乘, 全陣共用兵140930人;主力步兵在中央依車排成3個方陣,每個方陣有無地分兵(即預備隊 )5000人居中策應,每方陣共36680人,三陣共11萬餘步兵;前陣與後陣(即前鋒、殿後) 各二排騎兵共10000人,東、西稍陣(即左、右兩翼)各二排共20650人。圖本身不太清楚 ,大家湊合看一下吧。此陣實際上就是以步御騎,將步兵結成車營,騎兵在前、後、左、 右警戒掩護,以後北宋軍陸續又添加了7種陣法(合稱"本朝八陣"),分別是牝陣、牡陣、 沖方陣、車輪陣、罘罝陣、雁行陣、容輜重方陣,後七種均用兵14000人(步兵10000人,騎兵4000人)列成與"平戎萬全陣"基本相似,主力總是一成不變地龜縮於中央,另以極少數兵力於四周做一些小變化,是純粹的防禦隊形,可以說其戰術思想遵循了其戰略思想 。

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陣形

秦以前的基本戰鬥隊形

(1) 平坦地形:5騎一列,前後相距20步,左右間隔4步,隊間50步,每步約合0.75米;騎兵編制5騎一長、10騎一吏、100騎一率(帥)、200騎一將。下圖為一率隊形。
(2) 險隘地形:5騎一列,前後相距10步,左右間隔2步,隊間25步;騎兵編制5騎一長、10騎一吏、30騎一屯、60騎一輩(隊)。下圖為一屯隊形。 (3) 識別:第一排頭盔上別青色徽章,第二排頸上別紅色徽章,,第三排胸前別黃色徽章,第四排腹部配白色徽章,第五排腰配黑色徽章。

漢代騎兵軍陣

即一種行軍縱隊。

衛青騎兵五軍陣

公元前123年衛青進擊匈奴所設,與魏舒方陣類似,所不同的是全部為騎兵,行軍隊形趨向於戰鬥隊形,便於行進間發起攻擊,也便於宿營,是正規的騎兵集團隊形。

衛青騎兵防禦陣形

衛青在漠北之戰中以武剛車組成環形防禦圈,主力騎兵自左右兩翼包抄大敗匈奴。

曹魏騎兵隊形

由曹操所創的戰騎、陷騎、游騎三線布置的正規騎戰隊形。(1) 敵人在前,則戰騎居前、陷騎居中、游騎居後。
(2) 敵人在後,則隊形向後迴轉正面,游騎居前、戰騎居後、陷騎分為兩部居中。

唐軍騎兵隊形

由李靖西征突厥所創一種騎、步、車相結合的行軍戰鬥隊形,由3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為全騎兵縱隊--跳蕩隊,主突破;第二梯隊為步騎各半的戰鋒隊;第三梯隊為戰車(駐隊),主防禦、運輸。

成吉思汗的騎兵陣形--大魚鱗陣

這是一個梯次隊形,戰鬥時前鋒試探敵情、前衛隨即發起攻擊,接著第二梯隊的左、右翼投入戰鬥,最後第三梯隊主力--本軍、後殿(預備隊)進擊。壯哉!

火器及其與冷兵器結合的佇列與陣形

戚繼光鴛鴦陣

每隊12人,隊長、長牌手(帶鳥槍)、藤牌手(帶鳥槍)、火兵各一,狼銑手、短兵手各二,長柄快槍手(槍柄做棍用)四,放過銃、槍、火箭後,以藤牌、狼銑、鏜耙、長刀、槍棍梯次行進攻擊。
(1) 成兩伍縱隊的鴛鴦陣
(2) 由鴛鴦陣變化的兩儀陣(兩伍分開):
(3) 由鴛鴦陣展開成橫隊的三才陣:
(4) 右伍(前伍)小三才陣橫隊:
(5) 左伍(後伍)小三才陣橫隊:

明軍重兵集團的三才陣

第一梯隊戰鬥時以游騎警戒並掩護主力展開,之後戰鋒隊以火器齊射、跳蕩隊衝鋒;第二梯隊的中軍、駐隊跟入進擊。

明清軍隊中火槍營的連環槍式隊形

每隊18人,分三組成縱隊排列,每組分左右兩路;第一組從前至後取臥、跪、立姿射擊,之後退至第三組後,三組循環往復,整個隊形即可以進行連環不斷的射擊。
參考資料:《中國軍事史》 、《孫臏兵法》、 《李靖兵法》 、《戰術史綱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