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臭

五臭也叫五氣,即臊、焦、香、腥、腐,《素問·六節髒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氣五味在中藥學中為藥物歸經的主要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臭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黃帝內經》
  • 概念:臊、焦、香、腥、腐五種臭味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五臭指藥物與食物的五種氣味,即臊、焦、香、腥、腐,也稱為五氣。《素問·六節髒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張景岳註:“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入肝,焦入心,香氣入脾,腥氣入肺,腐氣入腎也。”氣味是傳統中醫藥性理論中最核心的概念。當以氣味相對而言的時候,氣一般指的是嗅覺器官(主要是鼻)所感知的臊、焦、香、腥、腐五氣;而味則指的是味覺器官所感知的酸、苦、甘、辛、鹹五味。氣屬陽,味屬陰,氣味共同決定了藥物的歸經,但是關於五臭(五氣)的內容,《內經》論述很少,在後來的藥性理論中運用也不多。

中醫套用

指導用藥歸經及飲食
在中藥性味歸經中,臊焦香腥腐五氣(五臭)同五味(酸、苦、甘、辛、鹹)、四性(寒熱溫涼)共同決定了藥物的屬性歸經,指導臨床用藥。《內經》記載“精藏於肝,其病驚駭,其味酸,其臭臊;藏精與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臭焦;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臭香;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臭腥;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臭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