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亂

五亂①是指氣機容易發生紊亂的5個部位:即心、肺、腸胃、臂脛與頭部。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②《靈樞經》篇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亂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1、臟腑經脈之氣逆亂所產生的病證。2、《靈樞經》篇名。

解讀

①五亂是指氣機容易發生紊亂的5個部位:即心、肺、腸胃、臂脛與頭部。《靈樞·五亂》:“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素問·宣明五氣》:“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這是由於心藏神,七情從心而發,不同的情志皆可影響心神,導致氣行紊亂。肺主一身之氣,肺氣的宣降失常,皆可影響氣機的運行。脾胃位於中焦,脾主升,胃主降,為陰陽二氣升降之樞紐。脾胃功能失調最易影響氣機的升降失常、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病症。手臂、足脛為陰陽二經氣交接之處、頭部為六陽經交會之處。因而手臂、四肢與頭部亦容易發生經氣的逆亂,而出現手足逆冷、頭暈、昏仆等症狀。
②《靈樞經》篇名。本文討論五種亂病的證治,故名。主要論述因臟腑經脈之氣不順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而行,悖逆而亂,陰陽反順,營衛不調,清濁混淆,互相擾亂,以致氣亂於心、亂於肺、亂於腸胃、亂於臂脛、亂於頭而出現的五種症狀和治法。

中醫套用

1、五亂病機
導致五亂發生的病機,《內經》認為主要有以下3方面:一是經脈之氣逆亂。如營衛之氣逆行,一般而言衛氣行於脈外、營氣行於脈內,如果營氣行於脈外或衛氣內伐,就會出現經氣運行逆亂之證。二是氣機升降失司。人體內清氣當升,濁氣當降,如果沼氣不升,濁氣不降,便會出現亂氣為病。此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指。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三是臟腑之氣運行異常。如《素問·舉通論》所說“驚則氣亂”,心氣紊亂,神無所歸,而出現心悸、驚恐不安。
2、五亂治療原則
五亂的治療原則是依據經氣運行的規律,導引其氣。由於亂氣為病,無邪氣有餘與不足之象,因而治療時應當採用緩慢進針,緩慢出針的手法,使逆亂之經氣恢復正常。
3、針刺穴位的選擇
氣亂於心,應針刺手少陰心經的輸穴神門,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大陵;氣亂於肺,應針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魚際和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太溪;氣亂於腸胃,應針刺足太陰脾經的經穴太白,足陽明的經穴陷谷;如無效,可加刺足三里穴;氣亂於頭,可針刺足太陽膀胱經的天柱、大杼二穴;如果病情不減,加刺足太陽經的滎穴通谷與輸穴束骨;氣亂於手臂與足脛,先針刺局部有瘀血處放血,再針刺足陽明經的滎穴內庭、輸穴陷谷,以及足少陽膽經的滎穴俠溪與輸穴臨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