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關長城

二道關長城

懷柔境內的黃花城長城是明長城的又一處精華所在,它氣勢雄偉,構築精細,集奇險於一身,是北京長城段的一處重要關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道關長城
  • 曾稱為:黃花鎮
  • 意義:外省通往京師的要衝
  • 位置:北京長城段
二道關長城,史料,現狀,

二道關長城

黃花城歷史曾稱為黃花鎮,黃花城關被稱為頭道關,它是外省通往京師的要衝,也是拱衛明皇陵的門戶。在黃花城關遺址北側的岩石上,至今還保留著明萬曆年間刻寫的“金湯”兩個大字,足以顯示出當年關口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皇城的軍事防禦,黃花城北面又延修了一段長城,這段長城被稱為外長城。距頭道關北約二公里處,建置一關,稱二道關。如今,二道關隘口已不復存在,而當地村落卻因此而得名。
二道關村現有村民400餘戶,全村房屋沿山腳下建成,林木環抱,環境幽雅。村前面山上有連綿起伏的古長城,村內還有多處文物古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鷂子峪城堡。

史料

鷂子峪為二道關所轄,古時該地曾有猛禽鷂鷹出沒,故名。鷂子內峪建隘口一座,據《四鎮三關志》和《西關志》載:“鷂子峪口,正關一道,城樓一間,水道二空,擋牆二道,敵台二座,明嘉靖二十三年(1595年)建,寬漫,通眾騎,極沖”。現在,隘口西南烽火台尚存,隘口已毀。
鷂子峪隘口東側北坡處建有一城堡,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磚石結構,南牆長102米,北牆長91米,東西牆各長78米。南向開一城門,門洞上鑲嵌一漢白玉門額,上書“鷂子峪堡”四個字,城堡保存完好。
關於鷂子峪城堡的作用有兩種說法,一是屯兵,二是養馬,但都缺乏確切的依據。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年修建城堡確為軍事防禦所需,《四鎮三關志》上就有關於夷部入犯鷂子峪的記載,古老的城堡曾經歷過刀光劍影的浴血廝殺。

現狀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明朝滅亡,清朝取而代之。隨著疆土的鞏固,戰事逐年平息,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也日漸削弱,駐防的軍隊也撤離了長城,黎民百姓開始在長城腳下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鷂子峪城堡內最多時居住40餘戶人家,130多口人,現僅剩十五、六戶,許多人家蓋了新房。城堡內的一棵古槐樹已有幾百年的樹齡,仍枝繁葉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1984年,鷂子峪城堡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二道關村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文物古蹟,開發建設了旅遊區,並開展了民俗旅遊接待,古老的山村煥發了新的生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