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鎮(四川省儀隴縣二道鎮)

二道鎮(四川省儀隴縣二道鎮)

二道鎮系儀隴縣轄鎮。位於儀隴縣東部,距縣城37公里,省道儀(隴)北(碚)公路穿越境內。東與保平鎮、文星鎮接壤,南與營山縣三清鄉、蓬安縣茶亭鄉交界,西與雙勝鎮毗鄰,北與復興鎮相鄰,幅員面積4824公里,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6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534戶,其中農業戶6009戶,總人口22770人,其中農業人口20299人,非農業人口2471人。

全鎮總耕地面積1148公頃,糧食總產量13319噸,肉類產量2609噸,生豬出欄19342頭,農村經濟總收入5502.38萬元,財政收入346萬元,財政支出581.19萬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3100萬元,鎮村公路總里程達74.3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3386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道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
  • 下轄地區:轄普脊、石缸、 插旗等22個村民委員會和絲綢社區
  • 政府駐地:人民政府駐普脊村5組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675
  • 地理位置:儀隴縣南部
  • 面積: 47.88平方千米
  • 人口:21078人
  • 方言:亞熱帶濕潤氣候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川R 
政區概況,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經濟概況,產業調整,基礎設施,鎮區市政建設,社會事業,組織建設,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因鎮政府駐地二道場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15' 23"~106°24' 14",北緯31°11' 32"~31°20' 01"。地處儀隴縣南部,東與文星鎮接壤,東南與營山縣三興鎮為鄰,南與蓬安縣茶亭鄉、諸家鄉交界,西與新政鎮、雙勝鎮為鄰,北連復興鎮。人民政府駐普脊村5組, 距縣城34公里。
政區沿革 1933年,成立二道鄉蘇維埃政府。民國31年(1942)年置二道鄉。1950年3月,建二道鄉。1952年3月,從蓬安縣劃屬儀隴縣。1958年9月,建立二道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光芒公社。1972年復名二道公社。1983年改為二道鄉。1992年9月,新城鄉併入並建立二道鎮。1997年5月,新城鄉復置。2006年6月,新城鄉再次併入。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普脊、石缸、同治橋、光芒、楊家溝、古井、插旗、焦鐵溝、李子溝、楊廟、萬紅、魏家山、草坪、長梁、天星、籠城、明光、橋樑、麻柳、青雲、靈官、葵家22個村委會和絲綢社區。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10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80人,城鎮化率19.83%。另有流動人口4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431人,占54.23%;女性9647人,占45.77%;14歲以下3220人,占15.28%;15~64歲15773人,占74.83%;65歲以上2085人,占9.8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1044人,占99.84%;苗族、彝族、白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9個少數民族37人,占總人口的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8.5%,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3.1%。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8千米,總面積47.8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45.87平方千米,水域2.0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0.23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淺丘,地勢略為北高南低,海拔一般在380~450米,最高點魏家山頂海拔678米,最低點向家壩村儀隴河出境處海拔368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儀隴河自石缸村流入,由北而南,從光芒村流出,境內河道長12.6千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暴雨、低溫、霜凍、雷擊等。旱災最嚴重的一次是1972年伏旱52天,儀隴河流水乾涸,水田全部乾裂,糧食減產嚴重,直接經濟損失863萬元。

地理環境

二道鎮系儀隴縣轄鎮。位於儀隴縣東部,距縣城37公里,省道儀(隴)北(碚)公路穿越境內。東與保平鎮、文星鎮接壤,南與營山縣三清鄉、蓬安縣茶亭鄉交界,西與雙勝鎮毗鄰,北與復興鎮相鄰,幅員面積4824公里,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6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534戶,其中農業戶6009戶,總人口22770人,其中農業人口20299人,非農業人口2471人。
地理位置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75萬畝,人均0.8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0465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8%。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黑瓜子、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兔、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3998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27.3%;擁有工業企業9家,職工24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6萬元,比上年增長10.8%。
商業外貿 2011年末有商業網點350個,職工4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額6788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50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6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68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各項貸款餘額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落實惠農政策】 退耕還林面積1600畝,及時將退耕還林補助資金36.8萬元發放到農戶手中;按要求及時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水稻良種等補助資金193萬元到農戶,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險項目包括水稻、能繁母豬、育肥豬等,其中能繁母豬1315頭,交納保險金131500元,育肥豬4700頭,交納保險金29300元;家電下鄉補助按要求落實,確保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新村建設】 在萬紅、橋樑兩村全面實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共新建村、社公路9.5公里,便民路6公里,改廚改廁360戶,新建沼氣池450口,人飲工程2處,解決了村民300餘人的飲水問題。

產業調整

培育了以黑瓜子、蔬菜、兔業、生豬為骨幹的立鎮產業。種植黑瓜子1500畝,總產量8.5萬公斤;發展養兔基地村5個,年出欄商品兔2萬隻;發展養殖生豬20頭以上的大戶150戶;年勞務輸出5830人。糧經比例6:4。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省道儀北公路過境,22個村全部通公路,通村公路73千米。
郵政通訊 2011末有郵政代辦所2個,電信服務網點8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建設 2011年末水庫4座,山平塘40口,蓄水池36口,總蓄水量18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35萬畝。有集中供水站2處,衛生井140口,解決了0.5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2002年建成二道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9個班次,過境客運汽車89班次。
給排水 1996年建成自來水廠,年供水3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所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312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08年8月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520戶。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個,15個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4.5萬冊,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6所、國小12所(其中2所鎮小分設國小部和國中部),在校學生共2678人,專任教師13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機構2個,門診部(所)2個;有床位18張,每萬人擁有病床9張。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完成診療 3。8萬人次。22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7%。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3%。
廣播電視 有鎮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0.6萬戶,入戶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3戶,人數783人,支出126.8萬元,月人均13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23戶,人數1696人,支出118.2萬元,月人均69元;醫療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8人次,共支出1.3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8名,優撫事業費支出78.32萬元。社會福利費13.96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6人。社區服務機構2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入合計248萬元;基金支出23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70.1%。

組織建設

全年發展新黨員16人,培養新的入黨積極分子32人,舉辦培訓會4次,培訓黨員、村(居)委幹部362人次。在“三級聯創”綜合示範建設活動中,鎮、村、社區幹部走訪農戶和居民戶1500戶次,發放徵求意見表及其它形式問卷共500份,收集意見和建議233條,學習心得體會188篇,學習筆記130份,解決民眾熱點難點問題54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