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周

二十四周

《二十四周》是由安妮·左拉·貝拉希德執導,朱麗婭·耶恩奇、Bjarne Mädel、Johanna Gastdorf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2016年9月22日在德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懷胎六月的母親因為腹中胎兒被查出患有嚴重疾病,不得不在留下孩子還是墮胎之間作出艱難抉擇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 編劇:Carl Gerber
  • 主演:朱麗婭·耶恩奇,Bjarne Mädel,Johanna Gastdorf,Emilia Pieske
  • 出品公司:Filmakademie Baden-Württemberg
  • 對白語言:德語
  • 中文名:二十四周
  • 外文名:24 Wochen,24 Weeks
  • 其它譯名:24周
  • 製片地區:德國
  • 類型:劇情、親情、家庭
  • 片長:102分鐘
  • 上映時間:2016年9月22日(德國)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5369484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人員,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阿斯特麗德朱麗婭·耶恩奇飾)是一位脫口秀明星,與男友馬庫斯(Bjarne Mädel飾)有一個9歲的女兒,而且懷上了第二個孩子。不過在一次檢查中,他們得知腹中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而且心臟有嚴重缺陷。一開始他們樂觀地打算把孩子生下來,還帶著女兒探訪了唐氏綜合症患者,並開誠布公地告訴家人。然而隨著生產的日期越來越近,阿斯特麗德不得不重新考慮她的選擇。一方面孩子的一生都要伴隨著病痛,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必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但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承受著比常人更大的壓力,如果這個時候選擇放棄孩子,恐怕會受到社會和輿論的譴責。

演職人員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阿斯特麗德朱麗婭·耶恩奇----
馬庫斯Bjarne Mädel----
貝亞特Johanna Gastdorf----
內爾Emilia Pieske----
卡蒂瑪利亞-維多利亞·德拉古斯----
保羅Martin Reik----
斯韋亞Mila Bruk----
司機Florian Kleine----
警察Christian Müller----
青年Wolfgang Zarnack----
出演Karina Plachetka----
出演Barbara Focke----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造型設計服裝設計錄音
Burkhard Althoff Melanie Berke Tobias Büchner Tobias Ebner  Torsten Giewat Johannes Jancke  Thomas Kufus  Thomas Schadt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Prisca Beyer  Maximilian Schruth  Hannah Katharina WeissenbornCarl Gerber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Friede Clausz Denys DarahanJasmin ReuterDenys DarahanNina Haun Katharina KrischkerJanina Schimmelbauer Fabian ReberAnnette Kamont  Anna Kunz Martin Schäper Gesa-Lina Wasle Bettina WernerMarc Fragstein Marc Fragstein Aljoscha Haupt  Markus Limberger Luis Schöffend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二十四周
    阿斯特麗德
    阿斯特麗德是一位脫口秀明星,與男友馬庫斯有一個9歲的女兒,而且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在一次檢查中,他們得知腹中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而且心臟有嚴重缺陷。一開始他們樂觀地打算把孩子生下來,還帶著女兒探訪了唐氏綜合症患者,並開誠布公地告訴家人。然而隨著生產的日期越來越近,阿斯特麗德不得不重新考慮她的選擇。
  • 二十四周
    馬庫斯
    演員:Bjarne Mädel
    阿斯特麗德的男友馬庫斯是一位熱愛家庭的男人,由於渴望再有一個孩子,他決定接受這個唐氏綜合症患兒,即便面對親朋好友的不理解與困惑也毫不在意,非常期待孩子的誕生。然而,當懷孕24周的女友決定墮胎時,他卻完全被排擠於決定權之外,這讓他十分懊惱。
  • 二十四周
    貝亞特
    阿斯特麗德的老煙槍媽媽。阿斯特麗德在決定生下孩子後,便邀請母親貝亞特搬到家中幫忙照看女兒內爾,然而貝亞特卻總是狀況百出,越幫越亂。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家裡人的爭論也是愈發激烈。
  • 二十四周
    內爾
    演員:Emilia Pieske
    9歲的內爾是阿斯特麗德與馬庫斯的女兒,十分乖巧伶俐,得知媽媽懷孕後,她對那個未出生的胎兒充滿了期待。但就在阿斯特麗德帶著內爾參加唐氏症患者集會後,受到驚嚇的內爾強烈抗拒媽媽生下這個天生殘疾的弟弟。
角色演員介紹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該片是入圍第66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德國電影。
  • 該片是女導演安妮·左拉·貝拉希德的第二部長片作品。
  • 該片採用了偽紀錄片方式進行拍攝。
  • 導演在半年時間內造訪多對在24周內墮胎的夫妻,她發現當小孩被診斷出不正常時,有九成的德國母親都會選擇在12周內墮胎,只是她們都不會對外說。
  • 為營造真實狀態,導演找來一位真實做過墮胎手術的婦產科醫生在片中現身演出,由於很多墮胎手術醫生的人身安全常受到威脅,這名醫生要求不被拍到正臉並且必須匿名。為消除他的疑慮,導演索性把自己的姓“貝拉希德”給他在片中使用。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類型獎項名稱獲獎者備註
2017年
第28屆棕櫚泉國際電影節
世界電影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38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of Festivals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39屆米爾谷電影節
世界電影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27屆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開放單元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29屆歐洲電影獎
EFA長篇電影選擇獎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53屆台灣金馬獎
新浪潮獎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70回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歐洲的觀點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52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海外影片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2016年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德國藝術院線協會獎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獲獎
2016年
第17屆全州國際電影節
CinemaFest
安妮·左拉·貝拉希德
提名
獲獎記錄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安妮·左拉·貝拉希德將焦點對準在德國受到嚴格管控的“墮胎”問題。片名二十四周是指一個孕婦可以通過檢查得知孩子先天發育狀況的周期。在德國,官方對殘疾兒童的墮胎有著嚴格的管控。一般情況下,孕期在12周之內允許墮胎,而胎兒在形成人形之後則無法墮胎。在遇到特殊情況時,需要走神父證明等複雜的程式。導演對墮胎問題始終保持中立態度,她認為當一位女性在面對片中的極端情況時,並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爭議,最重要是能堅強做出選擇、面對選擇結果,並真誠地活出自己。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6年2月14日
德國(伊斯坦堡電影節)
2016年9月22日
土耳其
2016年4月7日
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2016年6月20日
墨西哥(里維埃拉瑪雅電影節)
2016年6月29日
波蘭(新視野電影節)
2016年7月22日
荷蘭
2016年9月29日
希臘
2016年10月6日
匈牙利
2016年10月13日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米爾谷電影節)
2016年10月14日
日本(Horizonte電影節)
2016年10月18日
美國(費城國際電影節)
2016年10月23日
丹麥(CPH: PIX電影節)
2016年10月27日
中國台灣
2016年11月25日
製作公司
1. Filmakademie Baden-Württemberg [德國]
2. Zero One Film
3. Das Kleine Fernsehspiel (ZDF)
製作發行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雖然涉及公眾人物面對道德困境時的抉擇,但並沒有放大社會或媒體的介入,聚焦的核心還是女主角及她的家庭。片中穿插了幾段嬰兒的超音波畫面,讓觀眾仿佛真實地面對這個隨時會終止的生命。導演還安排幾次女主直接面對鏡頭說話的畫面,像在跟觀眾吐露心聲。最後一個鏡頭,女主在電台節目上回憶自己的經歷,然後畫面消失,只留下女主角的畫外音“我很想他”,這一刻非常虐心,令人動容。(新浪娛樂評)
導演安妮·左拉·貝拉希德在處女作《兩個月》之後,又一次將女性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權放到了討論的明面上。影片設定了一個兩難情節,並讓女主角在其中掙扎。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不容易。不過,作為貝拉希德的第二部電影,影片顯得有一些束手束腳,在很多層面上,並沒有做到含義豐富。相對於講述女同性戀的《兩個月》來說,該片並沒有表現出女性在處理懷孕題材上的優勢。(電影網評)
該片擁有一個深刻而龐大的主題,就故事本身呈現的效果來看,貝拉希德對於劇本可謂是精心打磨,深思熟慮,許多細節都有力支撐起了情感的走向。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充其量只是一部優秀的電視電影,它顯得過於平淡。片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阿斯特麗德和馬庫斯、和醫生、和朋友之間沒完沒了的討論,讓影片看上去愈顯乏味。
該片同時還碰觸到了社會層面的問題,從中段之後就如同紀錄片一樣,展現著事件的發展過程,就像一個複述故事的機器,而非劇情片。該片在技術層面上表現不俗,手提攝影的運用捕捉到了演員很多精彩的特寫,而阿斯特麗德和子宮中的嬰兒融為一體的超現實鏡頭,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充滿了極強的夢幻感,也讓人的內心難以平靜。(《好萊塢報導者》評)
雖然這是一個圍繞“墮胎”的故事,但導演既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墮胎”這件事本身,甚至也並沒有對女性或母親形象有訴求,它在呈現悲劇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導演更感興趣表現一對情侶關於選擇的道德衝突。面對最艱難的選擇,人性最為複雜不可捉摸的部分,被導演一點點揭開來。影片尤其對氛圍營造非常好,恩愛的一對情侶漸漸生出間隙和矛盾,這種變化是悄然生出的,人物之間拉鋸、掙扎,情緒控制和失控,都在鏡頭裡醞釀成一種張力。直到高潮部分,阿斯特麗德做出最後的選擇,正因為這個當事人被情感和道德折磨撕扯得過程展示的如此充分,觀眾才能感同身受最後的決定有多么痛苦。(搜狐娛樂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