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凡

二凡是浙江紹劇主要唱腔之一,具北方戲曲唱腔的特點,有人認為源出於西秦腔,也有人認為源於安徽的吹腔和四平調,其唱腔高亢激越,曲調具有板式變化。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板五種。基本用弦樂作為伴奏樂器,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嘹亮清脆。另有彈撥樂器斗子及碗胡、高胡、二胡、三弦等。

二凡屬於亂彈板腔體,唱腔特點是緊打散唱、散打散唱,板式腔體是亂彈系統中的獨創,為其他亂彈劇種所罕見。唱法不受一板一眼的限制,它的特點是旋律自由多變。二凡與西秦腔有明顯的淵源關係,唱腔高亢激越,曲調具有板式變化。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班五種。後兩種是散唱散伴形式。慢板(慢二凡)徐緩舒展,多為抒情長腔;中板(流水二凡)明快流暢,多用於敘事;快板(快二凡、快流水)急促有力,多用於戲劇衝突激烈場面。這三種板式均為散唱整伴形式。在旋律進行中,伴奏比唱腔快一倍,並以此區分慢、中、快的板式。二凡基本用弦樂作為伴奏樂器,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嘹亮清脆。另有彈撥樂器斗子及碗胡、高胡二胡三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凡
  • 所屬劇種:紹劇
  • 板式: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板
  • 伴奏樂器:弦樂器
  • 特點:唱腔高亢激越,曲調具有板式變化
唱腔特點,唱腔形式,

唱腔特點

二凡唱腔高亢激越,緊拉慢唱,拖腔可由演員根據表演需要隨意發揮,不受樂曲限制。
紹劇《龍虎鬥》劇照紹劇《龍虎鬥》劇照
唱辭為七言或十言齊言對偶句,可加逗、加疊。辭段中,除起句用韻外,奇句可韻可不韻,偶句必韻。唱調按上句、下句、結句落音的不同及演唱時的組合,有3種段式:
甲種:上句落2,下句落5或3,結句落1,為尺調生(男)腔及正宮調旦(女)腔的落音形式;
乙種:上句落6,下句落3,結句落5,為正宮調生(男)腔及尺調旦(女)腔的落音形式;
丙種:上句(起句)落6,以後各上句落2,下句落3,結句落5,為正宮調外腔專用落音形式。
小工調二凡生(男)、旦(女)腔落音形式與尺調相同。

唱腔形式

二凡以散唱的旋律詠唱文辭。有以不間斷的旋律連續詠唱一文句,伴奏者輔以“過門”的,為一文句一“過門”;也有將一文句詠唱為二分句,分句之後各輔以“過門”的,為一文句含二“過門”。按唱辭文句步節,曼聲吟詠為唱時,其旋律含有語讀入樂及華飾為腔兩個部分。華飾為腔加以鋪陳,成為起伏跌宕、長音花腔相間的長腔,稱為“海底翻”。腔,是二凡音樂特色之所在。這種腔(包括“海底翻”)在各個演員唱口中,很不相同;但在同一演員唱口中,則相對不變,由此形成唱腔的個人特點。“海底翻”的運用,為演員演唱提供抒發感情的音樂手段。加腔字位,常為第四、七字,次為二、五、六字,偶見一、三字。“海底翻”的腔位,習用於七字句的第四、五、六、七字。“海底翻”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此後乃有以唱擅長的名伶。
二凡以散唱為特徵,其唱腔、唱段、唱句,無一不為散唱。伴奏則分有板及無板。伴奏有板而唱腔散板,即為“整板散唱”;伴、唱皆散,即為“散板”。“整板散唱”有“二凡中板”、“二凡慢板”、“二凡快板”;“散板”有“二凡浪板”及單句作引的“二凡倒板”。“整板散唱”的基本過門,為可無限反覆的十六板,演唱者可因無確定的起唱處而隨意起唱。當唱至分句或句末落音並穩定後,伴奏接以重複(以鄰音為華飾)落音的“小過門”,然後進入基本過門,以待演唱者接唱下一文句。如此敷衍入唱,以至成段。“整板散唱”的伴奏板速,大致是二分音符=50至二分音符=300左右,其中又分為慢、中、快板:
“二凡中板”原稱“流水二凡”,簡稱“流水”。唱辭字距近似自然狀態的文辭誦讀。板速四分音符=140左右。“二凡慢板”原稱“慢二凡”。唱辭字距較寬,每多加華飾性的腔,具有吟詠或詠嘆情調,伴奏旋律亦多加華飾。板速四分音符=60左右。“二凡快板”原稱“快二凡”。唱辭字距緊促,情緒亦較為激烈,伴奏旋律有刪簡。板速四分音符=200以上。
散板(散唱散伴)的唱,有“二凡倒板”及“二凡浪板”。“倒板”為單句,用於唱段的起始。除“倒板”外,其慢、中、快、浪諸板,皆可獨立敷唱文辭,構成唱段。大段敷唱的基本連續順序為“倒板”→“慢板”→“中板”→“快板”→“浪板”。亦可作別種組合。
20世紀50年代起,二凡出現兩種原所未有的唱腔形式。一種是清唱形式:煞住急板繁弦式的伴奏,由演唱者徒歌清唱,每句唱腔後,依據唱句句末的落音,加以模仿性的小過門,有“五字音”、“三字音”之稱,已成為程式;一種是原板、疊板、垛板形式:將二凡的散唱旋律在節奏上加以規範,而成“板唱”。此種唱腔多由作曲者編譜,雖套用較廣,但未成程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